分享更多
字体:

食物安全警报频频 供港食品安全率为何能近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5 15:37 来源: 中国网

  广州媒体近日采访香港食卫局局长周一岳,其中有些内容颇发人深思。周一岳坦言:香港的肉和菜基本都是依靠内地专门供港的菜场、猪场而来,供港食品的安全率达到了99.999%,这在全世界都是很难得的。

  相比之下,内地的各大城市,恐怕没有一个城市的官员敢保证自己城市食品的安全率。这真是一个让人很无奈的现实,经济上可以超英赶美,物价上可以胜过纽约伦敦,可食物安全一项总是警报频频,这就是城市的“水桶短板”。你还能骄傲地说自己这个城市是国际大都市吗?

  毋庸讳言,香港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和独处的区位环境,内地常见的假冒伪劣食品等,都相对容易被过滤和阻挡于特区之外。同时,有专门农场承担供港任务,这也造就供港菜蔬食物近乎百分之百的安全率能够实现。相比之下,国内一些大城市可说是不设防的,外地不良食品如同细菌一般无孔不入,本地黑作坊更是当地经济的组成部分。再加上某些职能部门日常监管缺位,只靠突击式打击至多起到一定的消毒和驱逐作用,要想杜绝黑恶食品好像基本是不可能的。

  不过,同样值得反省的是,我们的供港食品质量标准是建立在香港人需求上的。我们能做到的,也是香港所需要的。也正因为香港有长期日臻完善的一整套质量体系和“公众第一”的价值观,才铸造出稳定的食品安全平台。无论食品是来自大陆还是外国,通通都要在这个平台上“照肺”,抽检不合格立即对社会警示,并实施下架、封存、驱逐出境。同时,从政府到消委会都会主动协助消费者向生产商、经销商索偿。让输港食品真正处于政府监控和人民举报的汪洋大海中。

  反观国内许多城市,各种问题食品的生产者既有不知名的小作坊,也有声名赫赫的大企业。基层政府和经济的密切关联,导致了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某些监管部门,不是首先为公众健康服务,而要唯上级马首是瞻,领导打个招呼,有多大的问题都保下来。这也造成某些品牌产品屡被曝光问题,却毫发无伤。

  虽说食品行业的混乱是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问题,许多发达国家也经历过这一阶段,但作为以食为天的百姓,还是企盼着食得安。其实,现今的食品安全,已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理念和制度问题了。政府要维护公众安全,和不良食品作战,最终还是要和整个时代的粗放型发展作战。有人说应像惩治醉驾一样治理食安危机,遗憾的是,醉驾的是公民个人,公安一管到底无人不怕。而食品问题却是有组织、有背景的社会与行政积弊的恶果,岂是靠运动式的打击就能搞掂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