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车市转变为买方市场后的应对之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8 01:28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程晓东

    过去10多年,国内汽车市场由小到大,产销持续升级。

   2011年,在连续两年高速增长,即期消费需求快速释放,一系列鼓励政策逐渐退出等因素影响下,国内汽车产销增速骤降至0.84%和2.45%,市场总体呈现供给略大于需求的买方市场格局。

   尽管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生产消费大国,但是,产业结构矛盾突出、技术水平不高、自主开发能力薄弱、消费政策有待完善,能源、环保、城市交通等制约因素日益显现。

   面对全新的市场环境,政府和车企都急需推出应对之道,以迎接新的挑战。

   一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方面,行车难、出行难已成为城市通病,应加大产业重组力度,以集团化发展方式巩固企业市场地位;另一方面,应做好产品的升级换代,提升自主品牌认知度,加大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开发力度,提高国产化率,从而增强产品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要进一步提升汽车消费信贷规模和水平。目前,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约占总消费量的10%,与西方发达国家80%的水平差距甚远。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快发展汽车金融服务,研究解决同业资金拆借和发行债券等再融资渠道问题,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促进汽车企业与商业银行合作,建立汽车消费信贷机构。

   三要着力解决交通拥堵、能源紧缺等制约汽车消费增长的瓶颈问题。一方面,应积极发展公共交通、轨道交通、智能交通体系,提高城市通行能力。另一方面,能源消耗日益加剧,石油供应压力急剧上升。据国际能源署报道,我国人均石油资源量和人均产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8.3%和21.4%。而当前,我国汽车油耗已占整个汽油消费的75.5%,每辆车年均耗油2.28吨,远高于日本年均1.1吨的水平。因此,要鼓励汽车生产企业科技创新,倡导企业研发生产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新能源汽车,重点研究和推广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技术,并形成产业化发展,缓解能源消耗,减轻空气污染。

   四要继续实施汽车产品出口战略,加快转变外贸出口增长方式,增强企业核心技术,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政府应该对企业在质量咨询和认证环节上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并购国外企业,建设海外生产基地,推动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供职于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