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四成基金公司希望参与公司治理 持股规模成阻力_tech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8 08:10 来源: 21世纪网

  近期,证券时报社就“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向72家基金公司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回收的43份有效问卷中发现,目前基金具备较强的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表示“很愿意”参加的公司占比46%。有83%的受访基金公司认为,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最大阻力在于“持股规模”限制。

  逾四成基金表示:“很愿意”参与公司治理

  近年来,监管层一直呼吁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但调查显示,54%的基金公司认为,它们过去“很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另外46%则选择了“一般”。

  基金过去较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显然不是能力问题。调查中,83%的基金公司自认为已经具备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能力,仅有17%的基金公司认为,现在还不具备参与能力,但会积极关注。

  有能力但参与较少,原因有两点。一方面,具备参与“能力”的基金公司中有86%认为力量还很弱小;另一方面,基金公司参与积极性不是特别高。在接受调查的公司中,有46%的公司表示“很愿意”参与上市公司治理,49%的公司认为“一般”,还有5%的公司表示“不愿意”。

  最大阻力:持股规模限制

  作为机构投资者的重要力量,基金过去为何在参与上市公司治理上缺乏积极性?有83%的基金公司认为,持股规模限制是阻碍其发挥积极性的重要原因。《基金法》规定:单一基金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不得超过该基金资产净值的10%; 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全部基金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不得超过该证券的10%,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基金话语权有限。

  此外,71%的基金公司认为,公募基金规模不定、持股期限不定的产品特点,决定了其难以直接和长期参与特定上市公司治理。

  除了自身原因之外,59%的基金公司认为,阻力来自于外部力量,上市公司大股东、管理层的抵触情绪影响了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积极性。同时,容易触碰内幕交易底线也是基金公司对参与上市公司治理退避三舍的原因,56%的基金公司选择了这一答案。

  最大问题:股东大会空壳化

  公司治理一直是A股市场存在的问题,参与调查的90%公司认为,“股东大会空壳化”是目前的主要矛盾,而其背后,是上市公司强势的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主导的现状。由于股权相对集中、一股独大造成了外部股东和公司内部信息不对称,外部监管缺位。

  针对这一情况,73%的基金公司表示,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可以对大股东和管理层进行监督,从而达到保护中小股东和基金持有人利益的目的。

  当然,参与上市公司治理仅有基金公司是不够的,还需要依靠外部力量。85%基金公司呼吁,应发展类似于养老金这样以长期稳定投资为目的的投资主体,壮大机构力量;同时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制度建设,为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提供便利。另外有59%的基金公司认为当务之急是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从源头上防止一股独大。56%公司表示加强制度和产品创新也非常重要,需要创造一批适宜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基金产品。有7家公司选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求放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限制。

  最有效参与方式:提名董事进入董事会

  在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途径上,“向股东大会提交正式议案”是最受基金欢迎的方式,有73%的基金公司将其作为首选。紧随其后的是“不公开露面,为其他参与公司治理的机构提供支持”,以及“提名董事进入董事会”,分别为37%和34%。

  值得的一体的是,尽管只有34%的基金公司倾向于“提名董事进入董事会”,但在实施效果上,76%的基金公司认为这是一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后者是前者的两倍。只有49%的基金公司认为,向股东大会提交正式议案会收到较好效果。

  而在参与过程中,68%的基金公司认为,公司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其最为关注的问题,其次是公司经营状况,占比49%。还有44%的公司认为,信息披露的充分和透明度需要重点关注。29%的基金公司比较关注关联交易问题,而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安排、人事变动是基金公司关注度最小的问题,仅占22%。

  八成基金认为参与治理需要设置持股时间限制

  基金重仓股每个季度都在发生变化,参与调查的基金公司中,83%认为参与上市公司治理需要设置持股时间限制。其中37%认为需要设置持股半年以上,39%认为需要1年,7%公司表示要两年及以上,仅有17%认为不需要做任何限制。

  持股占净值多大比例,基金公司才愿意积极投身于上市公司治理?答案出现分化,选择5%、8%、10%的基金公司各占29%。11%认为,只要持股超过基金净值3%,就愿意参加公司治理,此外还有公司表示,只要有持股,都愿意参加。

  对于哪类产品最适宜参与上市公司治理?68%的基金公司认为,专门的公司治理基金最适合参加,其次是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专户,占56%,32%认为是公募基金,而仅有12%认为信托产品和阳光私募适合,还有5%认为保险理财产品也可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