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神九回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9 01:08 来源: 21世纪网

  内蒙古四子王旗的茫茫草原,将在6月29日上午迎来“神九”航天员凯旋。

  据新华社报道,28日6时37分,指令长景海鹏最后一个挥手告别天宫,回到飞船轨道舱,关闭天宫一号实验舱舱门。9时22分,神舟九号飞船在航天员刘旺的手动控制下与天宫一号成功分离。

  在完成余下的在轨空间技术试验之后,航天员将在29日上午踏上回家之路,于10时许返回地面。

  “此次‘神九’返航的准备工作与‘神八’有所不同,各方面准备工作将更周全。”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对本报称,“针对‘神九’返航,着陆场系统在海上设立了搜救团队,以应对特殊的紧急状况,而此前‘神八’不载人,就没有这方面

  的安排。”

  “神九”顺利着陆,将表明中国的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又往前推进关键一步。按照该计划,预计到2020年左右,中国将自主建造空间实验室。

  “按照中国的载人航天战略,最终目标是要建立空间站,这就需要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支持,”航天专家庞之浩对本报记者说,“其中,交会对接技术是建造空间站的必要前提,而‘神九’任务正验证了‘神舟’系列飞船的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技术。”

  返航挑战

  在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神九”目前创下了航天员在轨时间最长的纪录。从6月16日发射至返航,航天员共在太空中生活、工作了13天。据焦维新介绍,这一纪录将有可能对航天员返航后,重新适应地球重力环境造成影响。

  “由于‘神九’航天员已经习惯了太空的微重力环境,所以返回时会有一个适应过程,这是由于长时间在轨造成的,”焦维新对本报分析称,“因此航天员出舱以后可能会出现无法站立的情况,不过这都是正常现象。”

  焦介绍,此前美国航天飞机“发现号”在一次飞行任务结束返航时,就出现过航天员身体出现不适,造成整个乘组需要长时间在航天飞机中停留休整而无法出舱的情况。

  神九回家

  “这次‘神九’航天员在轨期间,已经对身体各种参数进行了测量,目的就是研究长期在轨条件下,航天员的生理变化。”焦透露。

  在主着陆场区域,关键的还有天气。气象水文空间天气总站目标室主任、高级工程师杨弘对媒体表示,飞船在返回过程中,回收场区不能有雷电、沙尘暴天气。

  杨弘说,6月份主着陆场不利气象因素主要是云比较多,可能出现比较集中的降水,历史上6月份也曾经出现过雷暴天气。

  不过根据最新气象资料显示,位于内蒙古的四子王旗主着陆场上空,将在“神舟”飞船返航时天公作美。来自解放军总参气象水文空间天气总站的信息显示,根据四子王旗近30年的气象资料,该区域在6月份的总体气象条件较好。

  “‘神九’返回时的气象条件正向越来越有利于飞船着陆的天气条件转化,”内蒙古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韩经纬此前对媒体称,“气象条件满足飞船着陆的要求。”

  按照预定计划,“神九”飞船将于29日10时许返回,要经历制动飞行、自由滑行、再入大气层和着陆四个阶段。其中,最危险的阶段是飞船再入大气层时,由于和大气层摩擦产生巨大热量造成电磁波屏蔽,使得飞船将有240秒左右的时间无法与地面取得任何联系。彼时,地面测控中心将无法有效获取飞船的实际运行情况,因此这4分钟的时间被称为“黑障”。

  “‘神九’是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中,第二步第一阶段的重要节点,”航天专家庞之浩对本报评价称,“此次任务最重要的,就是验证了手动交会对接技术。”

  中国载人航天目前的战略被描述为“三步走”,最终目标是建立永久性的空间试验室。

  “空间站具有体积大、寿命长和功能强的特点,但是上天之后,空间站如同一座‘科研大厦’,不能天地往返,人类想去‘科研大厦’就必须通过飞船和交会对接技术,把人和货物送上去并能运回来,”庞之浩称,“所以交会对接技术是建造空间站的必要前提。”

  去年“神八”飞行任务两次验证了飞船的自动交会对接技术。而“神九”任务期间,航天员刘旺高精度地完成了中国首次手动交会对接。对此,庞之浩分析称,“手动和自动交会对接技术各有所长,自动模式操作比较简单,而手动模式的成功率更高,两种模式互为备份,如此才能保证空间站的建造和运营。”

  但庞之浩表示,“神九”虽然已突破人工交会对接模式,却并不意味着该项技术目前已被成熟掌握。

  “目前,‘神舟’飞船成熟掌握交会对接技术还需要做大量工作。经过多次交会对接才能由成功变为成熟,”庞之浩称,“人类航天史上,累计已进行了300多次交会对接,其中美国只失败了两次,而苏联(俄罗斯)失败了15次,足以显示该技术的复杂,未来我们还要通过‘神十’以及之后的发射任务,最终成熟掌握交会对接技术。”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言人武平在“神九”任务期间的新闻发布会上也透露,武平透露,计划中的“神十”任务,主要目的仍将是为了验证交会对接技术。

  另据本报从上海航天局获悉,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承担了“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的对接机构分系统研制,从1995年开始进行相关研制。2011年底,不载人的“神八”飞船与“天宫一号”顺利对接,首度验证了对接机构,而此次“神九”由于载有3名航天员,对于对接机构的密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805所空间对接机构研究室主任邵济明,此前在“神八”任务时曾对本报记者表示,“神八”和“天宫”两次空间交会对接后,用于“神舟”飞船的对接机构基本样态已趋于定型,这意味着如果没有意外情况,未来的“神舟”系列飞船将使用上述对接机构设备,完成此后的交会对接任务。

  根据官方披露的中国载人航天规划,通过交会对接技术,至2020年左右,中国将建成一个60吨级的空间站。该空间站由一个核心舱对接两个实验舱,此外还能对接载人和货运飞船。

  除了手动交会对接技术外,“神九”任务还分别验证了航天员中长期在轨和将女航天员首度送入太空的历史任务。

  焦维新对本报表示,“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过程中,一定需要将航天员中长期在轨的相关问题解决,才能为今后建设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打下基础。”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