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谭浩俊:陈发树真能先知先觉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30 02:31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谭浩俊

   青岛啤酒6月28日正式宣布,董事长金志国辞去董事长职务。此前,青啤大股东——新华都董事长陈发树大手笔减持青岛啤酒H股,套现金额超过15亿港元。由于陈发树和青岛啤酒董事长金志国曾为同学,而坊间又流传出金志国将离职的消息,市场人士由此猜测陈发树提前得知金志国离职的消息,才会大举卖出其持有的青岛啤酒H股股份。

   对此,陈发树于同日发表声明,称个人的投资行为均符合法律法规,无任何违法违规操作;并指出,其减持股份是基于个人投资理财方面的考虑。

   声明当然是理直气壮的,理由也似乎没有站不住脚的地方。事实也是如此,只要没有确凿的证据,就不可能将其作为内幕交易来处理。要知道,凡是内幕交易,一般都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只要双方咬紧了口,别人就找不到证明内幕交易的突破口。股市上,这样的事件并不少见,不然,也不会频繁出现公告尚未发布,股票就异常波动的情况。

   对此类情况,查出来了,叫做内幕交易;查不出来,则可看作是“先知先觉”。只是,人类是否真的存在“先知先觉”,现在没有一个人可以下结论。对于陈发树来说,能够如此精准地“把握”减持时间,也堪称是“先知先觉”的典型代表了。即便是股神巴菲特,也未必有如此精准把握减持时间的本领。

   这不禁让笔者想起官场上经常出现的一些现象,一些人在位时,经常为特定企业提供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且不向企业收取任何形式的报酬。但是,当他们离开岗位后,有的就很快被曾经接受过帮助和支持的企业 “聘用”高管或者顾问了,名为利用他们的关系和经验,实质是投桃报李,将他们的期权兑现了。

   股市中,很多内幕交易,使用的也是这样的模板,执行的也是这样的规则。判断陈发树的“先知先觉”,不仅要看现在,还要看将来。如果陈发树与金志国之间,永远不会出现利益往来和利益输送,或许就能认定陈发树的此次操作行为完全是“先知先觉”。纵然有些内幕因素,也可以看作是“友情出场”。否则,真的就很难说了。

   其实,如果此次交易真的很正常,真的只是“先知先觉”、理财能力超强,陈发树也没有必要如此急迫地发表声明,为自己辩护,把自己打扮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中国有句俗语叫 “此地无银三百两”。撇得越快、越干净、越清爽,往往越容易让人产生怀疑。而陈发树的此次声明,也留下了丝许可以让人揣摩的东西。他在声明中表示,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非常优秀的上市公司,本人对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充满信心。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减持而不是增持呢?这是否更容易让人产生存在内幕交易的怀疑呢?

   金志国是一名杰出的企业家,特别是近三年来,他将青岛啤酒推上了一个新的业绩平台,销售收入年均增长达到18%。但是,青岛啤酒更是一家具有很强市场竞争力的传统品牌、知名品牌,且已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内部治理机制,不会因为董事长的更换而出现严重波动。即便波动,也是暂时的和有限的。如果因为种种原因让金志国的离任而出现严重震荡,那只能说青岛啤酒在治理机制上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就像苹果公司一样,不会因为乔布斯的离去而让投资者惊慌、市场恐慌。

   不过,从青岛啤酒的股价表现来看,陈发树的减持行为,还是有不小的利益回报的。只是不知道陈发树何时会因为对青岛啤酒的 “充满信心”,再精准地进行增持,再一次展示自己的“先知先觉”能力。同时,也不知金志国会不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突然加盟新华都或者成为新华都的顾问之类的。如果这样,再回过头来看看陈发树今天的减持行为,可能更有意思,更值得品味。

   不过,即便这样,也不会有人再去关心今天的事了。在股市,利益永远是向有“先知先觉”才能的人倾斜,而内幕交易的界定,也往往是伴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只要不当场被捉住,内幕交易就会成为能力和水平的体现。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在内幕交易中赚得钵满盆溢呢?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