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热议地方金融管理:职责分工有待进一步明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2 02:0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曹金玲

  地方金融管理体系该如何完善?不同区域的金融改革试点政策又如何差异化开展?

  6月30日,由《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杨燕青主持的2012陆家嘴论坛“专题会场四: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健全与风险防范”中,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局长王红、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方星海、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丁敏哲、深圳市金融发展服务办公室主任肖亚非,以及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费方域教授一起展开热议。

  肖亚非在该场论坛中透露,深圳前海地区探索开展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试验,将从人民币跨境双向贷款等方面进行突破;同一场合,方星海也说,希望上海也能尽快做人民币跨境双向贷款。

  人民币跨境双向贷款突破口

  肖亚非表示,深圳前海地区探索开展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试验,最大突破将在人民币跨境双向贷款,建立人民币回流、循环机制。

  6月29日,国家发改委将与深圳市政府在中国香港召开联合新闻发布会,宣布并解读已于日前获批的中央支持前海开放开发的一揽子优惠政策。“在深圳前海地区探索开展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先行试验”、“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试政策”将正式得到国家支持。

  “现在我们贷给境外没什么问题,境外贷给我们是进不来的。”肖亚非说,下一步将从跨境双向贷款起步,建立一个正民币的回流、循环机制;这一方面便于境外人民币有合理的投资和增值渠道,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低成本的人民币建设资金,有利于深圳经济发展。

  当被本报记者问及跨境双向贷款是否会设置额度,肖亚非表示,这需要与有关部门沟通确定,一方面根据前海的经济发展需求来测量,另一方面也取决于香港的人民币存量。他还透露,这一试点将首先主要针对前海地区企业。

  除了跨境双向贷款,肖亚非还在论坛中透露,前海还更多地利用香港低成本的资金,支持深圳及前海的开发建设,包括允许更多前海金融机构到香港发债、在香港设立人民币股权基金、通过人民币跨境交易机制吸引股权基金进入深圳等。

  此外,肖亚非表示,下一步还要研究进一步降低门槛和准入条件,吸引更多港资金融机构进入前海;还要利用前海政策优势,深化与香港的合作,研究深圳经济发展创新性金融机构和要素平台建设。

  方星海则指出,在深圳前海金融改革公布的措施中,双向跨境人民币贷款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希望在不久以后上海也可以跟上。

  职责分工可进一步界定

  “私募的金融活动应以地方监管为主。”方星海在讨论中提出,包括小贷公司在内的很多工作都是中央和地方合作,可以借鉴这一模式,即由人民银行、银监会发布一个统一的规定,但这个规定是一个大致的规定,各地在执行当中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有所伸缩;而私募的日常监管,包括公司设立、日常风险监管则以地方为主。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局长王红则指出,从地方金融管理体制看,监管上需要有一个整体的安排。她提出,第一要在立法层面上做出规定,依法设定地方政府金融管理责任,包括从国家层面立法或者省级人大立法赋予监管部门一定职责;第二,要设定好统一的监管部门,各地方金融办的职责是不一的,小贷公司审批、融资担保机构审批等事项,可能分布在不同部门;第三,中央金融监管部门要和地方政府建立监管协作机制。

  “我个人认为融资担保机构的监管模式或交易场所整顿的模式是可以借鉴的,也就是说中央金融监管部门设定统一的制度、原则、规范,有一个牵头的部门,这样的话有利于对某一行业进行全国统一、规范的监管。”王红说。

  丁敏哲也认为,要积极探索分层次监管,并赋予地方法理职责。“如何健全立法金融管理体制,有两个方面问题,一是靠分层管理,第二要靠法理支持。”他说。

  在丁敏哲看来,管理的有效性必须要分层,明确地方到底管什么,积极探索中央与地方分层管理的体制,在确保监管有效性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灵活性、操作性和主动性;同时,建议地方政府出台法律法规,通过授权赋予地方相应的监管职责和权限,包括对民间金融等监管职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此外,费方域也指出,对于小贷、融资担保、场外、股权交易中心等新型机构的监管,金融属地管理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还能降低监管成本。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