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资产托管业务将驶入发展快车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2 08:16 来源: 金融时报

  见习记者杜金伴随着直接融资市场的改革变化和财富管理市场的飞速发展,资产托管作为解决信托关系下信息不对称的第三方中介,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十年间,国内资产托管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深化金融改革、纵深发展资本市场、强化财富管理和银行转型等推动下,资产托管业务将呈现多元化、持续稳键发展的态势。

  传统托管品种方兴未艾

   “十二五”期间,我国资本市场将面临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资产管理行业将是未来资本市场发展中受益最大的主体之一,而资产托管业务将直接受益于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资本市场纵深发展,为托管业务的传统品种,如基金证券托管、信托财产保管、银行理财等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基金证券托管业务作为最早引入“受托保管”机制的资产,在早期托管行业占比较大。中国银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首份《中国资产托管行业发展报告(2011)》(以下简称“报告”)分析称,长期来看,基金券商类产品的市场容量会随着我国证券行业和投资环境的快速发展和改善而进一步扩张。因此基金券商类产品的发行节奏长期来看势必会重拾升势,并在证券投资市场上占有更大的份额,这种趋势为银行托管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信托财产保管业务作为银行托管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向着“成为四大金融支柱之一”的发展目标稳步迈进,并逐渐构建起具有特色的核心业务模式,形成有别于银行、证券和保险的“个性服务”。对于信托产品托管市场而言,信托公司“回归主业”的趋势有利于提高托管业务盈利水平。

  银行理财托管是目前存量规模占比较大的托管品种,目前各商业银行加快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构建了统一的产品销售平台,产品种类也继续丰富。值得关注的是,资产证券化推进可能给银行理财产品发展提供机遇。据了解,目前央行和银监会就资产证券化具体实施方案已达成初步共识,尤其是央行建议在试点资产方面扩大至中小企业贷款、涉农信贷、信用卡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其中针对平台贷款的资产证券化,很有可能吸引银行理财积极参与。

  新兴托管业务蓄势待发

   十多年来,各商业银行致力于将托管业务作为其核心战略业务加以培育。为增强托管业务抗周期波动能力,银行在扩大托管规模的同时,也致力于调整业务结构,大力推动保险资金、养老金、产业投资基金等逆周期性强、成长性好的托管业务发展。

  报告分析,未来十年,社会保障体系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也必将积累起规模巨大的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投资需求更加迫切,为保障规模巨大的社保基金安全运作,势必扩大托管机制,建立覆盖更广泛的制度性保障。据了解,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全国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基金已引入托管机制,并取得了良好效应,基本养老保险目前尚未引入托管机制,但投资股市等证券市场的呼声甚高。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87万亿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近2万亿元,一旦政策明确后,将会有相当规模基本养老保险进行投资,并将引入托管机制。另外,2万多亿元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也将得到规范,可能导入托管机制。此外,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我国社保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建立年金制度,企业年金市场的未来发展潜力也十分巨大,是托管业务的发展重点。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银行托管业务中的新兴品种,股权投资资产托管虽然目前行业占比较小,但市场活跃度高、专业性强,因此具有不可忽视的巨大潜力。尤其是经历了近两年被称为“全民PE”的爆发式增长时代,股权投资资产托管早已成为各家托管行开展战略布局的重要领域。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我国投融资市场的升级改造和深度发展,直接融资比重持续上升,股权投资行业也将在经历“大浪淘沙”式的市场洗礼后,逐步进入健康有序的发展阶段,也为银行托管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此外,业内人士也普遍表示,跨境资产业务的发展对托管行而言也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作为通向“托管网络全球化”的捷径,跨境资产托管无疑是商业银行加入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业务布局之一。报告也分析认为,在国内资金越来越多地投向海外的趋势下,QDII产品可以分散单一市场风险、通过资产在境内外的调配以实现效益最大化,因此非常具有发展潜力;QFII的平稳发展是我国开放资本市场的先决条件之一,从监管角度来看,QFII产品将会获得更加宽松的投资环境和政策支持,

  QFII的产品种类、投资资产类别以及市场份额均会迎来较大发展。而RQFII作为A股市场上的“一缕活水”,随着试点范围的逐步扩大,监管政策的逐步放开,也将逐步对内地市场产生实质性影响。

  银行转型必由之路

   外部机遇发展已渐入佳境,更重要的内在动力银行转型已势在必行。

  在日前举行的陆家嘴金融论坛上,银监会主席尚福林透露,经国务院批准,我国银行业新资本监管标准已正式发布,新流动性风险监管标准也将择期出台。尚福林表示,新监管标准的实施,目的之一就在于推动银行业发展转型。从长远看,银行业高增长消耗支持规模扩张难以持续,新资本标准实施有助于强化资本约束,推动银行业以规模扩张向以质量效益转变。

  一位国有大型银行人士称,未来的趋势肯定是金融脱媒日益深化,银行的息差空间正在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而逐步缩小,银行与其抗拒、挣扎,不如主动融入其中,资产托管业务就是主动融入这一趋势的重要抓手。

  一方面,监管以及经营环境的变化,迫使银行急切希望跳出严重依赖资本金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资产托管是不占用商业银行自有资本金的中间业务,资产托管正在成为我国银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去年我国银行业托管资产额大幅增长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陈远年表示,资产托管业务作为商业银行一项战略性业务,具有不占用经济资本、收入稳定、低成本、资金沉淀稳定、业务协同效应显著等优势,使得资产托管业务成为银行业战略转型必由之选。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