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而浦回归之路:美国制造业回归的缩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4 07:58 来源: 中国经济网美国人的制造业情节
上世纪80年代,当比尔?古德(Bill Good)在亚拉巴马州的奥本大学(Auburn University)读书时,他曾在当地一家美国健身器材生产厂打零工。后来,随着来自亚洲的低成本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美国这类企业最终不见了踪迹。
古德之后为一家总部位于佐治亚州哥伦布(Columbus)的烧烤架生产商Char-Broil LLC工作。其间,他于2004年参与了将该公司的生产业务从美国转移到中国的决策。回忆起这个过程,他用“极为痛苦”来描述。这类决定在当时已成一股潮流,导致美国制造业的就业人数从1997年到2010年间减少了大约600万,这相当于全部制造业就业人数的三分之一。
去年9月份,古德终于朝着逆转这股潮流的方向迈出了一小步。作为惠而浦公司(Whirlpool)设在格林威尔(Greenville)工厂的经理,他将该公司旗下KitchenAid品牌手持式搅拌器的生产业务迁回美国本土。过去六年里,该产品的生产一直外包给一家中国工厂。这家工厂位于中国广东省惠州市,距离广州不远。
古德说,当惠而浦决定恢复格林威尔工厂这款产品的生产后,“大家纷纷击掌庆贺,这一点都不意外。”布伦达?沃尔斯(Brenda Walls)是个资深员工,在惠而浦工厂已工作15年。身着牛仔裤和绿色T恤的她回忆起当年手持式搅拌器被外包到中国生产时的情形,“我以为它们永远不会回来了。”
这款搅拌器生产业务的回归代表了过去两年间正在悄然发生的一个趋势:一些在过去几十年间离开美国,到中国等低成本国家和地区扎根的制造业厂商,如今开始回归美国本土。古德表示,与十年前不同,如今将工厂设在亚洲已不再是个理所当然的选择了。惠而浦现在还考虑将更多小家电的生产转回美国。
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对惠而浦来说,将手持式搅拌器生产线迁回美国,需要做一系列的改变,如节省在运输和库存方面的开支,对现有美国工厂改造并加以利用等。重要的是,惠而浦还必须在提高生产效率上做大量工作。
就劳动力成本来说,尽管中国工人的工资收入增长很快,但中国的优势依然明显。惠而浦这家格林威尔工厂生产线的工人一般每小时工资大约在12.40美元到16.50美元之间,此外还有福利。而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贾斯汀.罗斯(Justin Rose)提供的数据,在中国东部制造业中心地区,工人每小时的工资最高不过3.40美元到3.50美元。罗斯最近刚刚帮波士顿咨询公司准备了一份关于制造业回归的研究报告。尽管中国的工资水平只是格林威尔地区的大约四分之一,但对制造商而言,实际的差距并没有这么大。罗斯估计,美国制造业工人每小时的产量平均是中国工人的三倍左右,因为在美国,自动化程度更高,生产流程也更高效。
为了对抗中国的低劳动力成本,惠而浦的美国工厂只能想办法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为此,他们改进了生产线。如今比过去高效的一个原因在于,所有工人们需要的零件或是工具,都在不超过一到两英尺的范围内——这是自2005年以来的一项创新。古德说,“每件物品都有自己的摆放位置,而且总是固定在同一个地方。”工厂地板上贴有标签,确切地告诉人们垃圾桶应该放在哪里。
此外,古德和他在格林威尔的团队决定,将每条生产线上的工人数量从八人减至六人。要达到此目的,他们需要完成部分产品测试,并将线路系统简化。古德的团队还同他们的塑料原料供应商Core Systems LLC进行了更多磋商。这家总部位于美国俄亥俄州佩恩斯维尔(Painesville)的供应商同意让自己的工人承担往搅拌器塑料外壳上贴商标的工作,从而减少了惠而浦工人的工作量。
在这条新产品线上,六名工人并肩站立。随着产品在一条绿色传送带上移动,每个人每次都要按照相同的顺序完成一系列的工作。这个六人组成的小组每30秒完成一台手持式搅拌器的组装和测试。惠而浦说,这款产品的生产在2005年被外包到中国,与2005年前这款搅拌器最初在美国生产时的产量相比,如今美国工厂一位工人每小时的产量大约提高了24%。
一些产品更适合在美国生产
惠而浦曾在美国保留了一家生产搅拌器的工厂。这家位于格林威尔的工厂主要生产KitchenAid品牌的立式搅拌器。这类体积较大的搅拌器从来没有被外包到海外去生产,原因在于该产品属于高端产品,零售价格至少在230美元左右,比起其他家用电器,这类产品所受到的价格竞争压力较小。
KitchenAid只是个例子,类似产品还有很多。惠而浦首席执行长杰夫?费蒂格(Jeff Fettig)说,由于如今手持式搅拌器的生产回到了美国,公司可以更加灵活机动。如果零售商突然提出想要不同的颜色或是不同的设计,惠而浦能够在一两周之内交货,而之前从中国的工厂生产并运回调整后的产品,则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不管市场出现什么变化,我们都可以跟着变,”费蒂格边说边打了个响指。
咨询公司Hackett Group的供应链管理专家科特?雅各比(Cort Jacoby)表示,对于诸如重型机械在内的体积很大或是份量很重的商品而言,回归本土生产的可能性较高,因为相对价格而言,这类产品的运输成本很高。雅各比称,其他可能回归本土生产的商品包括经常需要依照消费者要求来改换颜色或是款式的昂贵商品,比如高级成衣、家具或是像惠而浦的搅拌器这样的家用电器。他还表示,制造商若是生产诸如食品或是婴儿产品等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商品,他们可能也会选择将生产线放在美国本土,因为这样他们可以密切监督到所有原材料的供应商。
另一些产品的生产可能再也不会回归了
惠而浦的大多数零部件,包括它的电机,都还是在中国制造。因为惠而浦在美国找不到供应商为他们提供价格足够低廉的原材料。其他部件,诸如塑料部分将在美国生产,但用于生产这些配件的一部分生产设备是新近从中国购进的。例如,惠而浦的合作伙伴Core Systems公司需要买一些新的塑料成型机,而他发现,只有海天国际公司(Haitian International)这家中国机械制造商能够给他提供最低廉的价格以及最快的交货速度。
无论如何,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在许多商品上的竞争优势依然非常明显。一旦专业技术和供应网络成熟后,要想再挪动位置难度很大。智能手机在中国的现状就是一个例子。而且,在诸如工程系统和自动化机械操作等对于生产流程至关重要的领域,美国缺乏掌握相应技术的技术工人。受此影响,相当大一部分产品,美国制造大概永远不再是个可行的选择了。
制造业生产力与创新联盟的梅克斯特罗斯说,“并不是说制造业将会大批涌回美国。”实际情况将是,美国的制造业会变得更平衡一些。企业在考虑将生产线放在本土还是海外时,会更谨慎地权衡一下利弊,亚洲不再是必然的选择。
编译:中国贸促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 胡吉嵘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中国经济网-国际频道-国际IT行业资讯”
(责任编辑:彭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