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7年投入70亿元 华视“探路”数字移动新媒体(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5 07:0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7年投入70亿元华视“探路”数字移动新媒体(图)

  华视传媒地铁移动电视媒体终端

7年投入70亿元华视“探路”数字移动新媒体(图)

  华视传媒公交移动电视媒体终端播出的节目吸引众多乘客观看。 华 轩摄

7年投入70亿元华视“探路”数字移动新媒体(图)

  依靠科技创新,华视不断进行硬件优化。图为工作人员正操作实时监播服务系统。华 轩摄

  ——2年零4个月,它创造了一家企业从零开始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最快纪录;

  ——65个公交城市、8个地铁城市,它拥有我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户外数字移动电视联播网;

  ——7年投入70亿元,它推动了我国移动电视产业化建设,提升了主流媒体的传播能力;

  它,就是华视传媒,以独创组合式创新模式,把乘客途中需求、城市信息化建设需求和广告客户宣传需求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凭借独特的商业思考和产业实践,华视成功“闯”出一条民营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发展新路,并将视野投向更为广阔的天空。

  既做生意 更重公益

  “城市中,每天都有许多人乘坐公交车和地铁出行,行程中或长或短的时间如何度过?华视希望让人们享受一段快乐时光。”华视传媒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李利民说。

  基于这样的理念,7年前,华视开始将电视终端“搬”上公交车,在城市流动的“脉搏”中传递着资讯和信息。

  从地产起家,到投资餐饮、电力、医药等产业,再到进入媒体领域,李利民希望自己的商业生涯不断丰富。这种丰富同样体现在公交地铁播出的节目中——新闻、财经、娱乐、体育、健康资讯、天气预报……在广电部门主导下,华视负责创意、制作节目,每天经电视台审查后播出节目多达750套,此外还有实时快讯、重大事件的插播。通过对受众人群的品位、兴趣进行研究,华视积累起大量市场经验,并凭借精准的定向内容播放,获得观众和客户的高度认可。

  生意之外,还有公益。在专注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华视更加注重其户外传播的社会价值。

  户外数字移动电视具备实时传播能力和广泛的覆盖面,可同时向数以亿计的户外移动人群提供应急信息和宣传。借助这一优势,在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事件中,华视第一时间投入报道,通过联播网将灾情和救灾工作讯息及时准确地传播给户外人群。此外,据统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市民通过华视公交电视观看奥运的比例达到23.6%;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则有90.3%的上海居民通过华视传媒地铁移动电视获取世博信息。目前,北京、广州等城市开始使用华视平台开展城市宣传,发布当地旅游、招商、人才引进等信息,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依托自身的影响力,华视还积极参与关注留守儿童、关注绿色环保、关注交通安全等公益活动,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企业只有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从李利民的话语中,我们读到了华视的担当。据了解,截至目前,华视已先后投入20亿元,用于各类公益宣传。

  寻找价值“洼地”

  2005年,也就是华视传媒成立的那一年,户外新媒体正处于发展热——不但在投行眼中炙手可热,业内细分市场的“圈地运动”也已然展开。以楼宇视频广告为主要业务的分众传媒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运营航空数字媒体网的航美传媒、与出租车合作的触动传媒等一系列类似的企业随之而上。

  先来者已获足够资源,高关注度的市场是否还存在价值“洼地”?答案是:有。华视利用户外数字移动电视传输技术,开辟出公交车、地铁上的受众市场。

  选择这样的市场定位,正契合李利民“把心贴在地面上”的创业初衷,但在投入之前,他经过了深思熟虑。众所周知,与采用DVD预录、CF卡系统等技术的户外终端相比,户外公交移动电视虽在实时性和丰富性上高出一筹,但技术研制和推行的成本也高出许多。此前新加坡曾有过尝试,终因成本高、受众少,不到两年就夭折了。上海市内的推行则因其覆盖人数有限,始终停留在“试验规模”,无法发挥出更大的效应。

  尽管如此,最终让李利民下定决心的,还是对我国国情的认识,“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公交优先战略的实施,公交车、地铁将覆盖城市主流的消费人群。户外数字移动电视会成为沟通商业与消费,拉动庞大内需的重要载体。人们选择‘绿色’出行,对资讯大量需求。这些因素,将共同构筑华视移动电视产业未来可期的前景。”

  方向已定,谈!找技术供应商,找城市交通方,找广告新客户……由此,华视的“大网”迅速铺开。值得一提的是,在最为关键的内容获取上,华视选择了与各城市广电系统合作。双方合资成立的公司,华视持有其49%的股份,并负责在公交、地铁上投资建设安装电视屏终端及配套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同时帮助电视台创意制作贴近公交、地铁受众生活的、喜闻乐见的节目。

  合作上的创新,使无线广播电视资源重获生机,华视“四高兴”的商业模式在实践中渐渐成形:一个是电视台高兴,传播能力延伸了,从中又能分得一部分利益;第二是投资者高兴,创立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第三是公交、地铁高兴,这个业务把报站等乘客服务系统都带进去了,并且吸引乘客;第四是老百姓高兴,能随时看到新闻了,公共信息和文化资讯类的全部免费,而且还能参与互动。“多赢”的商业理念得到了充分诠释。

  与科技携手开创未来

  作为深圳目前惟一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文化企业,几年来,华视保持了年均200%的高增长率,其“触角”也不断延伸:拥有14.9万个公交数字移动电视终端和7.3万个地铁电视终端,覆盖我国公交无线数字技术播放终端数的81.6%,已开通地铁终端数近100%,每天影响我国主流消费城市4亿受众。

  如何将发展的好势头保持下去?在李利民看来,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能产生“1+1>2”甚至“>n”的效果,正是“破题”之途。

  目前,华视旗下已拥有3家国家级高新科技企业。他们还和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起新媒体技术研究院,在云计算、加密与安全、移动互联、图像识别、4G网络等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手机等个人新媒体终端兴起,让华视又一次“嗅”到了商机。“传统的电视都是单向性的,观众只能够收看,却无法直接参与。而使用华视自主研发的手机与电视的互动系统,观众只需在车载电视屏幕前摇一摇智能手机,就可以参加节目中的实时互动。”据悉,这套系统获得了3项专利。而在户外数字移动电视监控终端软件、移动电视终端管理领域,华视还拥有50多项发明专利和知识产权。在华视深圳总部的控制平台上,遍布各地的移动电视终端所播放的内容,均可实时调取,实现监控。

  作为“文化+科技”发展模式的实践者,华视还参与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国家标准——接收终端标准》的制定。由华视研发的新一代机顶盒、根据外界噪音自动调节电视音量等发明专利及技术设备,也被广泛应用于整体国标转换中。

  今年,华视还将增加7个城市、11条地铁线的网点建设。可以相信,随着华视联播网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及其内容平台的不断成熟,一些高新技术将被广泛应用并进一步孕育出新的商业模式,成为华视未来可持续成长的“动力之源”。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