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创新红利无保护 基金业“掠夺者”横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6 08:4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创新红利无保护基金业“掠夺者”横行

  本报记者曹元深圳报道

  “没有意外,闭着眼睛我也知道现在会有哪些基金公司正在上报理财基金。”有基金公司产品部总经理说,“肯定有嘉实基金,易方达也会有。”

  果不其然,当记者查阅证监会7月2日发布的“基金募集申请核准进度公示表”显示,嘉实基金和易方达基金果然有短期理财产品上报,分别是6月19日嘉实上报的理财宝7天债券型基金、6月20日易方达上报的月月利理财债券型基金。

  上述人士之所以能够神奇地猜中的背后,是对基金行业的新产品研发生态的熟悉。随着基金行业的发展,基金公司逐渐形成了两种不同风格的产品研发路线,或是独创、或是跟随。从结果来看,均有成功之处。嘉实和易方达则是跟随战略的坚定执行者。

  然而,基金行业还存在一种不齿的做法:产品抄袭。“我们刚给渠道介绍的产品,哪怕只是一个概念,第二天圈内人都会知道。”上海某基金公司产品部总经理告诉记者。

  创新红利

  根据本报的基金创新榜统计,善于创新的基金往往有不错的回报。“创新虽然承担着高风险,但也意味着高收益,争取将风险降到最低,往往能够获得不错的收益。”华安基金产品部董事总经理谷媛媛表示。

  根据“创新榜”统计,资产管理规模前十名中,只有广发基金未有一类或者二类的创新公募产品。

  历史上,基金公司创新一开始就创造了同期基金发行的新高。比如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混合基金,募资50亿元。当年,在其身后发行的开放式基金都未能有此规模。

  2002年,行业首只债券基金华夏债券首发规模51亿元,直至三年后的2005年,方才有债券型基金打破这项纪录。

  另有迹象显示,创新红利今年呈现出增厚的趋势。

  “今年比较典型的是汇添富和华泰柏瑞。”海通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王广国表示。

  今年5月份,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破茧”,为基金首募市场分别贡献了329.69亿份、193.33亿份的规模“弹药”。

  紧接着汇添富则联手华安接棒华泰柏瑞和嘉实,重磅推出汇添富理财30天、华安月月鑫短期理财、汇添富理财60天、华安双月鑫短期理财、华安季季鑫短期理财等多只短期理财型基金,总共筹得近700亿元巨资。其中,汇添富理财30天、华安月月鑫短期理财、汇添富理财60天的首募规模均在百亿以上,轻松跻身上半年首发规模五强,成立份额分别为244.42亿份、182.22亿份和160.58亿份。

  二季度末,汇添富凭借短期理财债的发行规模从一季度末的15名进入行业第8名;华泰柏瑞基金管理公司凭借沪深300ETF的发行,规模的行业排名从1季度的40名,提升到2季度的23名。

  跟随者

  市场有另一类公司更喜欢第二落点,他们习惯于在一类创新产品出炉后,观察市场反应,如果某类产品表现良好,这类公司就会迅速利用自己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生产出类似产品。

  嘉实基金是行业中最为典型的跟随者。

  虽然嘉实基金成为300ETF的开创者,但纵观其历史,这家规模行业第三的基金公司也只有这么一项较大创新的产品,但嘉实基金嗅觉灵敏,任何市场表现好的产品都不会逃脱它的法眼。

  当2003年4月份泰达宏利和招商基金率先成立伞形基金后,嘉实基金快速跟上,在7月份发行了自己的伞形基金,募资25.6亿元;当2005年,货币基金快速膨胀时,嘉实基金于当年3月7日设立嘉实货币;当2004年3月中旬,海富通收益混合、华夏经典混合发出超过100亿元的大基金后,嘉实基金快速发行了嘉实服务增值行业混合,该基金当年4月1日便募集成功,募资90亿元;当2010年分级债成为基金新宠后,嘉实基金行业内第四家推出分级债,募资23亿元。

  “嘉实基金业绩在行业内忽上忽下,行业内许多人都认为嘉实基金渠道能力强才发展壮大,但实际上,嘉实基金产品跟随能力也帮助其快速壮大。”北京某基金公司产品部总经理表示,“一般公司很难做到这点,即便看到某类产品热卖,也难以短期发出热卖产品。”这当中既显示了嘉实基金自身的产品研发实力,也显示了嘉实同管理层的沟通能力。

  而观察易方达基金、汇添富基金等公司,这种跟随能力也较为突出。

  “跟随战术一方面可以对创新产品进行完善,另一方面在获得客户反应后择机而动可以实现更大的发行规模。”上述北京某基金公司产品部总经理表示。

  抄袭者

  在基金行业中,除了跟随者,还有抄袭者。

  对于跟随者,行业内人士是持较为支持观点的。“一项创新产品如果只有一家基金公司推动,是很难形成大市场的,需要多家公司加入。”华安基金谷媛媛表示。上海另一家基金公司的产品部总经理也认为,众人拾柴火焰高,有利于将一个创新产品做大。

  然而行业中另有一种现象就是抄袭者。虽然一些跟随者也是抄袭已发创新产品的设计,但是此处所提到的抄袭是指其他基金公司产品还未发出,便对其进行抄袭的公司。“抄袭在基金圈中无处不在。”北京有基金公司产品部总经理透露,产品销售渠道、路演的客户等都有可能成为产品的泄密者。

  行业内流传许多抄袭的故事。深圳基金公司产品上报后,被要求修改,就在此时间段,其他基金公司拿着几乎一模一样的产品设计上报,并且提前获得通过。

  基金行业还出现过恶性挖角现象,深圳某基金公司研发一款QDII产品,另一家基金公司直接挖走了参与这只QDII基金研发的相关人员,并聘请其担任基金经理,后者的QDII基金率先发行。

  对于这种抄袭文化,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的产品部总经理认为,长期如此,会损害行业的创新动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