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开发区造城实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6 08:4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梁钟荣 南宁报道
7月初,广西南宁的中国-东盟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东盟经济开发区)内,最引人注目的是芒果和扁桃树环绕中的一幢幢安居住宅楼。
东盟经济开发区副主任张融健对记者称,为了挽留和吸引更多产业工人,开发区从2011年底起正式启动了造城运动,并推出15年免费义务教育和工龄入户等政策。
张融健称,“开发区提出既要有现代化的工厂,又要让园区转型为花园式的卫星城市;而15年义务教育等举措,就是让来这里的工人不仅可以将家安在这里,又能在这里学习和成长”。
面积180公里的东盟经济开发区,前身为始建于1960年2月的广西武鸣华侨农场,先后安置了印尼、越南、缅甸等九个东盟国家的归侨侨眷一万多人,是中国最大的华侨农场。 2004年,农场升级为东盟经济开发区。
如今,东盟经济开发区已成为南宁经济增速最快的工业园区,一批世界或国内500强的落户,催生了这片土地的繁荣,也带来了超过2万用工缺口的烦恼。
不过,这个美好的实验也颇具挑战性——以东盟经济开发区现在的税收收入,如何承担数十亿元的造城成本及义务教育投入?
吸引产业工人
张元亨2007年来到东盟经济开发区,见证了企业从东部沿海内迁的整个过程,同时也目睹了5年来用工的艰难。
“公司一期的用工是8000人,但现在仅到位2000多人。”带着浓厚闽南音的张元亨为台湾麦斯鞋业集团人力资源部经理,该公司于2008年落户,一直为缺工困扰。
更为严峻的是,随着更多企业的落户,麦斯鞋业面临更为激烈的用工竞争。数据显示,东盟经济开发区已落户企业24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5家、外资企业34家、台资企业15家。
张融健承认,开发区当前在吸引产业工人方面优势不足:西部最低工资上调幅度较大,与东部相比优势不再明显;东莞等东部制造基地有源源不断的全国劳动力涌入,而西部园区大多只能吸引本地或是附近的劳动力。
“宏观经济下行之下,各地园区对投资项目的争夺已到拼刺刀程度,由此促使我们思路有一个大转变。”张融健称。
为给产业工人提供较优生活环境,东盟经济开发区在去年提出了四大工程:造城运动、教育扶持、医疗保障和安居。
张融健说,造城就是让开发区成为花园式的工业园区和卫星城,拥有一出工厂就融入城市的温情和生活气息。
“2015年园区的人口可能会达到18万。”张融健称,这五年开发区计划建设的住房面积为300-350万平方米,现在建的有200万平方米。“其中很大的一块是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到时候都会配给在这儿工作的工人,让他们妻子、孩子都能在园区生活。”
医疗保障方面,开发区已将本地医院交给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并且将园区内所有工人都纳入到四险一金或是五险一金范畴。
教育扶持这一块,目前开发区已吸引广西经济职业学院和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所高等职业院校将本部迁址于此,且全国中学100强的南宁二中将在此建初中部。
张融健称,园区将在下半年推出15年义务教育的规定,园区的工人子女都可从中受益。
财力考验
根据规划,东盟经济开发区2012年工业产值将突破14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4亿元。相对而言,造城运动及15年义务教育所需投入超过数十亿元,非开发区财力可以独力承担。
张融健承认,今年达到财政收入突破4亿元的压力极大,“但我们会首先保障15年义务教育的投入和安居房的建设,这是园区吸引员工及未来成长的依托”。
根据开发区的规定,在开发区工作或经商到一定年限的从业者,即可享受住房、户籍、医疗卫生、就学等优惠政策。开发区将每年从兴建的经济适用房中划出一定比例供应外来产业工人;只要被开发区企业录用并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员工,经申请,其子女可免费就读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造城运动中涉及到的房地产业及基建,确实面临银根紧缩问题。”张融健表示,园区拟通过对华侨棚户区的改造来完成一部分,另一部分则是撬动社会资本。“我们距离南宁才20多公里,一座漂亮新城的崛起和众多工作机会的提供,会吸引更多未来人口。”
对东盟经济开发区有利的是,2011年6月获批的重庆到南宁的高速铁路,或将于年底动工;南宁轻轨二号线也将延伸到开发区;由于园区全部为国有土地,加之地理优势,众多东盟及东部企业已纷纷表示投资的兴趣。
张融健称,园区正在努力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武鸣未来或将撤县扩区,从而给开发区带来更多发展空间。
但他同时承认,目前一切都是尝试,成功与否,仍待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