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康菲溢油油田已全部停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6 02:45 来源: 东方早报

  昨日,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康菲中国”)在其网站发布公告。

  大股东中海油股价昨应声暴跌8.89%新华时评批有关部门监管“被动”

  “溢油真相”浮出后:中海油股价暴跌,海洋局独立性遭疑

  早报记者 李跃群

  

  

  昨日,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康菲中国”)在其网站发布公告称,已按照国家海洋局9月2日的要求,于4日20时完成对蓬莱19-3油田的所有平台实现“三停”(即“停钻、停注、停产作业”),共计231口井包括180口生产井及51口注水井停止了作业。

  康菲中国同时提到,正与合作方中海油共同制订油藏泄压方案以保证油田的安全及保护油藏,中海油已组织专家在本周二、四评审该计划。康菲中国昨日称,正在重新编制油田开发海洋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并将提交国家海洋局核准。外界预计,国家海洋局态度日见严厉,相关方案和评估报告能否在短时间内顺利闯关,是个未知数。

  中海油占到蓬莱19-3油田51%的权益,是此次停产的最大受害者。昨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0883.HK)股价暴跌8.89%,是昨日港股表现最差的蓝筹股。瑞士信贷昨日估计,假设蓬莱19-3油田在今年剩余时间内停产,预计中海油全年净产量将减少800万桶,相当于较今年产量目标低2.3%。

  虽然此前争议颇久的溢油事故原因得到了国家海洋局的初步认定,是康菲中国注水不当所致,系人为因素。但接下来依旧疑云重重。渤海的其他油田是否也存在类似隐患?高举高打的国家海洋局到底起到怎样的角色?

  “人为事故”

  国家海洋局9月2日在其网站上称,“造成此次溢油的原因从油田地质方面来说,由于作业者回注增压作业不正确,注采比失调,破坏了地层和断层的稳定性,形成窜流通道,因此发生海底溢油。”

  可查资料显示,渤海的油质较稠,稠油储量占65%以上。由于油质稠密,因此需要采取向地层中注水的方式,增加地层压力,石油才能顺利通过油井被“挤”出来。

  不过地质条件决定了,要在这里挤油,必须小心谨慎,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挤破”。新华社9月3日的报道称,渤海海域地质油藏特点是构造破碎、断裂发育、油藏复杂。

  财新的报道更具体:“地震带郯庐断裂带从蓬莱19-3油田下经过,油田所在海底存在天然地质断层。”

  “这种结构特点的地层封闭能力差。就好比一个摔碎了,又拼接起来的杯子。”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副司长陈先达告诉新华社,“装一些水没问题,装多了,水就会从缝隙渗出来。”

  可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康菲中国的注水却显得有些“粗犷”。根据经过有关部门审批的油田开发方案,B23号井应采取分层注水的作业方式,也就是根据地层压力的不同,来区分每一层的注水压力和注水量,防止地层压力不一形成超压乃至地层破裂。

  然而,据新华社报道,调查组专家们查阅康菲公司作业记录时发现,油田作业者并没有遵守这一操作规程。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主任温珍河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称,“我们发现B23号井采取的是笼统的注水方式,同时向各个地层注水。有的地层连通性好,有的差一些,压力不均的情况下,造成了地层超压。”而超压的油层边上,恰恰有一个断层,于是巨大压力之下的原油终于找到了出口,通过断层直达海面。

  新华社援引康菲中国的作业记录称,早在6月2日,B23号井的注水量便从3700多桶增加到6000多桶,井内压力却出现了下降。6月4日,溢油爆发。时隔4天,6月8日,溢油点被发现。

  新华社称,在C平台的事故中,康菲中国的操作同样违反了相关规定。根据经核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钻井内用来降低附近地层压力的套管,必须达到地下350米深度。但在C20号井内,仅仅安装了225米深的套管。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