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虚弱的A股孕育未来全新机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1 12:28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红周刊》作者 郑捷

  市盈率历史底经不起推敲

  《红周刊》:最近有声音说“平均市盈率已经达到历史大底”,估值见底,银行似乎也有些动作,但市场人气却仍旧涣散,有种找不着方向的感觉。

  何岩:历史经验虽然值得借鉴,但关于估值见历史大底,也许可以换一种思路来看。很简单,因为今时不同往日,A股全流通了。准确地说,1664点以来的反复探底是中国股市全流通结构下、真正市场化结构下、第一次真正的探底。这样一来,简单运用市盈率的历史对照得出估值底的结论就存在逻辑上的问题了。

  《红周刊》:全流通改变了“游戏规则”,历史估值大底……也撑不住了!

  何岩:呵呵,别太担心。这只是给大家提个醒,不要太拘泥于所谓估值大底,没有说一定还要跌多少。近期因为国内外各种“强冷空气”,市场越来越沉寂,投资者也变得模糊与不知所措。但我们却看到了一个有序的全新市场在逐步建立。

  《红周刊》:那么,未来市场估值底部判断标准又是什么呢?

  何岩:把视角转到真正能代表未来社会发展方向、能改变生活方式、能掀起新一轮产业革命行业与公司上来,它们的股价调整到位,就是市场的价值底线。相反一些“位高权重”的夕阳产业与公司,只能成为生活中的好公司,绝对不会成为让你获得超额收益的好股票。

  《红周刊》:记得你在课上提过,未来若干年会起一波大行情,但目前超级市值的板块已经不是中坚力量了,江山代有才人出。

  何岩:是的。纵观2008年10月大盘见底之后,市场并未开启指数上的牛市,但有相当数量个股早已走上牛市征程。同样的,在未来的牛市中,也会有部分公司不断被人抛弃。“大锅饭”式的齐涨齐跌将与中国股市说再见。

  机会在迷茫中孕育

  《红周刊》:思路拓展了,再跟市场贴近些。

  何岩:大家现在越迷茫未来的机会就越大。我前几天向机构的朋友了解了一下,发现大家普遍看空,仓位都比较低。你怎么看这个现象?

  《红周刊》:看空呗。

  何岩:好,8月25日近3%的大阳线呢?

  《红周刊》:多头反击被空头消灭,未来惨淡。

  何岩:你的心态有一定代表性。但也可以反过来想:机构仓位低也意味着有大把资金可买,无疑增加了未来上涨的可能性。其二,真正大资金建仓不可能一蹴而就,分批建仓是必须的。那么,8月末的大阳线有没有可能是大资金战略建仓这个问题就值得深思了。虽然历史估值底部不具有逻辑支撑,但对大资金来说在这个点位开始战略建仓是符合逻辑的,因为它们可以越跌越买,有战略眼光的超级主力都是左侧交易的。

  《红周刊》:那你的超级预警技术是怎么判断的?大家都关注你年初提出的“大拐点”说,今年出重大低点,这个判断还成立吗?

  何岩:基本成立。市场看似迷茫,其实通往大牛市只剩下最后一道关口——月线级别的压力线。以最新趋势预警系统看,如果是主动攻击,即近期指数站上2700点,化解速度会很快。反之,就需要用时间被动化解,四季度偏后出现大拐点概率也很高。根据最新数据,如果因为国内外不确定因素的增加,指数重心继续下移,化解这最后一道压力的时间会拖延,但明年一季度是最后的机会。

  《红周刊》:预警上得到的结论似乎与大资金建仓的周期也比较吻合。终于看到点希望,看来再苦再累也就年底这段时间了。

  何岩:现在是做功课的好时候,我也在积极调研一些公司。5周均线可作为中线强弱的标志,站上就中线看多,不站上继续观望,并以此决定你的仓位。但对于部分优质品种,平时30%仓位,站稳5周线加仓是比较稳妥的选择。关键是需要耐心。

  《红周刊》:是的,需要耐心,你说的同仁堂逆市上涨之后,ST黄海这只课上的典型教学个股案例也正稳步走在重组的路上。从它们身上很多人尝到了基本面研究的“甜头”,原来通过公开信息也能找出来好股票。

  何岩:当然,只要方法对,下了功夫就会有收获。需要注意的是,在弱市环境下,我们再找重组公司时需要更多地考虑高安全边际。而根据“小市值、大市场,拥有核心技术、著名品牌……”这条思路,一些次新股正成为我们的关注重点。如果未来数月大盘继续保持弱势,它们反而拥有更确定的机会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