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鲁格曼:不应对就业报告过于乐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7 22:51 来源: 新浪财经导读:《纽约时报》网站今天刊载专栏作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的文章称,上周五发布的美国非农就业报告表现良好,这令许多人都感到更加乐观;但这种乐观情绪存在一种将会弄巧成拙的实际风险,原因是它可能导致政策制定者为促进就业市场复苏而采取的努力出现松弛。文章指出,政策制定者应采取更多措施来让经济状况变得更好。以下是这篇文章的全文。
在一个更好的世界里——确切地说,在一个拥有更好的“政策精英”的世界里——一份表现良好的就业报告将成为召开一场纯粹庆典的理由。但在我们实际居住的这个世界中,每一线曙光都伴随着一片阴云。事实上,上周发布的就业报告远好于预期,这令包括我自己在内的许多人都感到更加乐观。但是,这种乐观情绪存在一种将会弄巧成拙的实际风险,因为它将鼓励那些主张“净化和清算”的人们。
因此,就这份就业报告而言,与已经成为标准的凄凉表现相比,它确实是一份表现良好的报告。尤其令人注意的是,失业率终于出现了一次真实的下滑,也就是说,失业率的下滑所反映的是实际就业岗位的增加,而不是工人退出劳动力人口从而被置于失业指标以外。
而与此同时,不难看出当前的就业市场复苏将如何变得弄巧成拙,尤其是就目前而言,美国与历史标准相比正处于住房不足的状态,其原因在于自住房市场泡沫破裂以来,最近6年时间里营建的住房数量十分稀少。横亘在住房市场回弹之路上的主要障碍是家庭形成速度的大幅下降——从经济学方面来说,那就是许多年轻的成年人仍旧与其父母住在一起,原因是他们无力承担搬出去的费用。让足够的美国人能找到工作,并使其有能力获得自己的住房,这样一来导致我们陷入当前滑坡趋势的住房市场才能开始重获动力。
这也就是说,美国经济仍旧处于深度萧条的状态中。正如经济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所指出的那样,在2012年伊始,就业人数要少于2001年1月份——也就是说,虽然人口稳步增长,并因此推动所需就业岗位的数量稳步增长,但在11年过去以后,就业人数却是零增长。根据经济政策研究所的估测,即使是按照1月份的就业岗位创造速度,美国也需要到2019年才能恢复到充分就业的状态。
而我们不应忘记的另一个问题是,持续的高失业率将对美国经济和社会造成巨大而持续的伤害,哪怕失业率正逐步下滑也是如此。特别需要记住的是,长期失业率——也就是失业时间达到6个月或以上的失业者在全部失业人数中所占百分比——仍旧处于自大萧条时期以来从未见过的极高水平。在每一个月中,这种长期失业率都继续意味着有更多的美国人被长时间地隔离在劳动力人口以外,有更多的家庭正在耗尽自己的储蓄,有更多的同胞们正在丧失希望。
因此,这份鼓舞人心的就业报告不应导致为促进就业市场复苏而采取的努力出现任何的松弛。充分就业仍旧是一个遥远的明显,而这是令人无法接受的。政策制定者应采取任何必要措施,来让美国尽可能快地恢复到充分就业的状态。
不幸的是,许多对政策拥有影响力的人并不是这么看的。
在当前滑坡形势的早期——基本上来说,也就是在彻底的金融危机的威胁刚刚开始减弱时——政策社区中就有许多人已经开始要求尽早终结为扶持美国经济而采取的措施。其中一些人要求将重点放在财务方面,呼吁立即采取财政紧缩措施,却无视处于较低水平的借贷成本和处于较高水平的失业率。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再三要求美联储及海外各大央行紧缩货币政策和上调基准利率。
这些要求背后的理由是什么?实际上,理由是不断变化的。有些时候,理由是美国经济据称面临通胀风险,每当消费者物价水平上升时,都会有人呼吁必须马上紧缩货币政策。无论是有关通胀不会爆炸性上升的预期,还是去年4月份欧洲央行升息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这项举措帮助点燃了当前的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 看起来都没能吓退美联储及其他政策机构中的通胀鹰派人士。
不过,在下调基准利率的问题上,也存在着一种独立的反对立场,这一部分人感觉哪怕是在经济极度疲弱的形势下,提供宽松的货币和信贷政策也都是错误的作法。我认为,这是一种敦促净化的作法,这个说法来自于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任总统时期的财政部长安德鲁-梅隆(Andrew Mellon),他当时敦促胡佛让清算自行其是,目的是“净化”折磨美国的“腐败”。
每当我们看到一点儿好消息时,“净化和清算”派人士就会跳出来,称现在已经到了停止将重点放在创造就业岗位上的时候。
情况确实是这样。在就业报告刚刚发布以后,圣路易斯联储行长詹姆斯-布拉德(James Bullard)就宣称,这一最新数据使得美联储采取行动来促进增长的必要性进一步减弱。表现良好的就业数据已经令美联储采取本应实施的宽松措施的可能性下降,这是一个令人感到难过的事实。
对于最新的就业数据,需要指出的是,情况确实略微有所好转;但同时还需要指出的是,当前的形势距离良好还十分遥远。经济状况仍旧糟糕,政策制定者们应采取更多措施来让经济状况变得更好。(金良/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