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君联资本陈浩:今年准备上市项目超去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7 18:23 来源: 新浪财经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陈浩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陈浩

  新浪财经讯 2月16日晚上,联想投资正式更名为君联资本。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陈浩接受采访时透露,目前已投资项目超过140家,联想投资共管理五期美元基金、两期人民币基金,资金规模合计逾130亿元人民币,项目分布在TMT、医疗健康、消费品、清洁技术、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六大领域。

  现在国内的PE基金因竞争激烈开始涉足早期投资和成长期投资,这对君联投资来说则多了挑战。陈浩透露,君联资本主要从扎根中国、背靠联想、行业专注进行差异化竞争。未来,君联资本的战略方向一是行业专注,会在选定的方向下功夫做积累,建立专业的团队;二是早期投资和成长期投资并重及团队的培养。同时,君联正尝试在未来的两到三年,更加积极大胆地走向海外市场。

  去年,君联资本投资三十多家企业,有5家已投企业上市,其中十家左右是早期企业,这批早期企业投资额都在1千万左右。

  “今年我们正在准备上市的项目比去年的数量还要多,不管是在海外的申请上市过程中,还是在国内的中小板、创业板,包括主板,我们正在等待审批过程中的项目也不少,应该是超过去年的数量。我们也希望今年比去年上市的数量更多。”陈浩说。

  对于投资的重点,陈浩表示,投资时会具体看行业发展,首先关注行业的发展中是否有出现创新型小企业的机会,如果这个行业已经有一些垄断的大企业,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产业格局,机会就不大,但是同时非常关注变化,比如出现颠覆性的技术创新,会是中小企业的机遇;另一方面,小企业进入市场需要门槛,也会给被投企业其他方面提供帮助。

  陈浩介绍君联投资方法论的核心:事为先人为重。事为先,是指把行业、商业模式等搞清楚;人为重,指看准人,人的成功才能获得企业的成功,要关注人在企业未来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人的分析和调查决策是最重要的环节。(泓君)

  以下是提问实录:

  陈浩:我代表联想投资,现在叫君联资本,介绍一下我们成立的过程、背景,以及现状。

  就像片子里讲的,我们是2001年4月份正式挂牌成立,当时是联想控股旗下第一家从事投资业务的公司。可能在座的媒体朋友也都知道,我们2003年有一家弘毅投资,这是联想控股旗下的另外一家,也是从事投资业务的,我们是2001年设立的。

  今天我们走过了11年的历史,我们管理的基金总规模是人民币130亿。这130亿的总额是有5只美元基金和2只人民币基金组成的。最近第5只美元基金和第2只人民币,是在2011年新募集完成的。我们已经投资的项目超过140家、接近150家,这些项目分布在6大领域:首先是我们比较传统的、跟联想背景比较接近的IT和信息技术领域;第二是清洁技术和环保新能源;第三是健康和医疗;第四是消费品;第五是现代服务;第六是先进制造。现在100多家企业里,我们已经帮助其中20家成功上市,上市的地方也是非常广泛的,有美国的纽交所、纳斯达克,也有中国的深交所的创业板、深交所的中小板还有上海的主板,还有香港的联交所,甚至我们去年还有一家在台湾上市成功。

  我们一直在团队建设和公司人力资源方面是非常重视的,这是我们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最早我们的创始合伙人是3位,就是现在在台上的朱总、我和王总。今天我们已经有14位合伙人,这中间更正一个数据,就是已经由8个董事总经理变成10个,还有另外几位是合伙人。所以加起来是14位合伙人。我们公司总人数超过70人,在投资一线的专业人员超过50人,这里面也包括这14位合伙人。我们自己有一整套员工的培养、发展计划,和一整套这样的方法,绝大多数合伙人都是我们自己在公司培养成长起来的。我们也希望接下来在另外的专业人员里,还有一批年轻人能够成长成为我们的合伙人,使得我们管理的团队越来越发展壮大,也就能够管理越来越多的基金和总体的基金规模。这是我们大概的情况。

  在去年,进入到我们的第11个年头的时候,我们认真梳理了过去发展的历史,以及未来我们做了更多的展望。在战略上我们也做了一些新的考量和设计,其中很重要的是两条。第一是行业专注,我们会将我们选定的投资行业方向,再多下功夫,多做积累,建立专业的团队,在这些行业上能做出我们的业绩。第二是早期投资和成长期投资并重,坚持早期的风险投资和成长期投资并重也是需要大量的比较艰苦的工作,以及团队的培养。这两条是我们在未来要坚持的很重要的战略。

  提问:更名之后,投资策略具体有什么变化或者调整。您刚才也提过,以后是早期和成长期投资并重,现在VC也是PE化了,包括一些成长期的机会,您认为有哪些机会,包括大型并购的机会

  陈浩:我们的策略没有变化,是一贯的。如果说策略形成的过程可以有一个延续和随着时间由近到远,包括我们的目标是由未来看的远的地方,稍微模糊一点,走得越近我们越清晰,这是企业战略制定和实现的过程,所以我们不会因为更名这个事情,战略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包括刚才说的这两条,行业专注和早期投资、成长期投资并重,我们在过去的三年就是这么在实践来做的,一直到今天。今天我们对媒体朋友更郑重、认真地提出来,希望大家能更清晰我们的发展策略。

  提问:联想投资的重点投资主要是运作主体在中国以及与中国相关的创新成长型企业。现在伴随着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联想投资也就是未来的君联资本,会不会在参与海外的这块参股,其他方面有一些新的策略上的改进?

  陈浩:这也是关于战略的一个问题,我们确实有考虑这个问题。大家知道企业要走出去,也都非常不容易,联想集团通过收购IBM走向全球,确实也看到这中间,在跨国并购、跨国战略在执行过程中的一些难度,更别说投资公司要走出去,可能面临的问题会更多。所以我们要做充分的准备,不能说我们今天已经具备条件,说要走出去,就能够走出去,还要做一些准备。当然在一些局部,比如我们在国外看到一些好的科技技术公司,小的公司也好,团队也好,能不能把他们带到中国来,这是我们在现实可以考虑的一个问题。其实这样的故事,在之前我们也都有尝试过,比如在IT行业里的半导体设计,这是我们联想最擅长投资的一个方向,我们投了一批主要是由海归创业的团队,他们在硅谷开始创一个公司,我们过去说,你们到中国来,我们给你们投资,这样的故事,我们之前有过一些成功的案例,比如展讯科技,在移动科技芯片领域设计的公司,就是一帮海归团队在硅谷设立公司,到中国发展以后,做得非常好。我们在2002年投资他们,到今天我们仍然是公司很重要的一个合作伙伴。这些故事也让我们能够有机会继续在这个方向上,利用中国好的市场,我们去引进一些好的科技和团队,结合这个市场来运作。还有一家公司叫谱瑞,也是在硅谷设立的一个半导体公司,是在2005年投资的,在去年也成功上市。这些都得益于我们在IT行业比较深厚的产业背景,我们知道这个产业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联想的LOGO也是在这个产业里面很重要的一个系统厂商,我们投的这些芯片设计公司,可以作为上游的供应商,这也是我们有可能做到的,对这些企业有所帮助的。

  从这些点,我们确实看到在往外走的过程中,我们有多种机会和多个方式,当然还是要有赖于我们有更充分的准备、更多的资源,以及战略上想得更清楚,到底是什么样的方式。我想在未来的两到三年,我们想得更清楚以后,可能动作会更加大胆、更加积极。

  提问:我们现在正在关注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想请问几位,联想投资作为资本的持有人,是怎么来界定你们所要投资的重点,也就是说既然有重点,就有非重点,你们现在怎么来让自己的资本投入到这些企业当中去。

  陈浩:结合朱总刚才讲的大的背景,我们确实在看一些行业的发展和成长过程中,我们非常关注这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出现创新型企业和小企业的机会,这点非常重要。如果这个行业已经有一些垄断的大企业,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产业格局,对投资人来讲,特别对我们这样专投早期和成长期的投资,可能机会就不大,很可能机会是留给做并购、做后期投资的基金。我们是非常关注行业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个变化是在这个产业链的哪一端,是在下游还是在上游,是在核心技术还是在下游的渠道这一端发生大的变化。我们会非常关注这个变化。这个变化很重要的也是容易想到的,就是技术创新,有一个颠覆性的技术来了,很可能老的技术就要被替代。比如就像我们以前用的软盘,现在都被光驱所取代,这就是一个颠覆性技术应用的很好案例。所以我们会非常关注技术创新在这个行业里能够带来的对小企业成长的机遇。这是第一点。当然要看到这些创新带来的变化,还是需要风险投资人对这个产业本身很了解,对这个技术的演变过程也非常清晰。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小企业本身在发展过程中,其实会有方方面面的困难,要过一个一个的管理、市场方面的门槛。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作为股东的风险投资人,是能够凭借他们的经验、他们在行业里的资源,有可能带来很大的帮助。这一点也是我们一贯通过我们的资本和管理对被投企业,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成长。

  还想说一点,我们尽管风险投资能够对小微企业带来一些帮助,但是毕竟我们这种做法是一种滴灌式的做法,我们还是选好苗子,在苗子的根部来滴灌,因为我们的资金并不是很多的钱,很大的资本,如果它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很可能是对将来这个企业成长,对这个产业带动的群集效应。如果讲到对政策的贡献,我们希望透过我们这种一点一滴的、对一个个小企业的投资,能够带来创业者对未来成功的期许,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创业过程当中。同时也希望社会、政府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提问:想问一下公司去年投了近40个企业,其中有5家上市,今年在投资企业上,有没有规划,会不会比去年投得更多,大概会有多少家企业上市。

  陈浩:我们去年确实投资的项目不少,我们有三十几家企业。这里我想提醒一下,这三十几家里面,有一批大概十家左右是非常早期的,是用我们特殊极早期的投资策略来投资他们。这十来家真是小微企业,有的只有几个人的小公司,我们投进去。我们投资的钱并不多,这十几家的投资额都在1千万人民币左右,但是是帮助他们度过种子期,最早期发展资金的需要。这些属于特殊极早期,是我们具体的策略,我们的核心投资算起来也就是二十来家。去年上市的5家,肯定不是这二十几家,不可能当年投了就当年上市,它是我们过去三到五年投资的,在去年有很好的收获和结果以后,他们在不同的资本市场上市了。今年我们正在准备上市的项目比去年的数量还要多,不管是在海外的申请上市过程中,还是在国内的中小板、创业板,包括主板,我们正在等待审批过程中的项目也不少,应该是超过去年的数量。我们也希望今年比去年上市的数量更多。

  提问:请您谈一谈咱们的投资方法论,是怎么去选择公司的,是怎么样有效规避风险的?

  陈浩:我们投资方法论的核心叫事为先、人为重。最重要的是我们在看清楚这个行业的趋势、企业本身的竞争力以及商业模式这些问题以后,我们要非常关注人,也就是关注企业的核心团队,或者说是创业者。一定要关注人在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人的分析、研究,以及对他的背景还有过去经历的了解,成为我们调查、决策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点也是我们在过往这么多项目的投资经验教训的总结下做出来的。事为先,是告诉我们自己投资项目的团队,投一个项目的时候,应该把事情本身,行业、企业、模式这些搞清楚。人为重,就是把人要看准,看准以后,投资以后还要跟他合作,帮助他,支持他。人的成功,最终才能带来企业的成功,我们才能获得回报。这是一个方法论的本质。

  讲到对风险的看法,我们是面对风险,而不能简单说只在规避风险,因为风险投资不可能规避风险。企业在投资很早期的时候,它未来确实是有很多不确定性。说到这儿,我们怎么去跟创业者一起面对风险,最重要的还有一点,就是我们怎么去帮助这个企业,用什么方法帮助它,帮在什么地方,这些都是我们能够跟企业一起面对风险,走过这些风险,走向成功非常重要的。到底我们投资以后的增值服务,帮助他的方法是什么,这里面还是很有技巧的。

  提问:现在我注意到有一个现象,现在国内做PE的这些基金,他们很多因为竞争很激烈,已经开始从后往前,更多地去做早期投资和成长期投资,对于咱们来讲可能意味着竞争会更激烈,你们是不是有这种感觉,就是如何做出差异化的竞争。

  陈浩:如果讲到差异化,主要是三条:第一是扎根中国的;第二是背靠联想;第三是行业专注。我们希望这三条能够在未来让大家看到君联资本在未来新的发展和进步。讲到能不能规避失败项目的风险,我想我们做这一行的,可能很难,我们的成功也是在经历了若干失败以后获得的,所以面对失败也是我们这个团队必须要经历的,或者叫容忍失败是风险投资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