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伯南克第2讲大纲:二次大战后的联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3 02:25 来源: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北京时间3月23日凌晨消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稍早时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商学院进行了针对该院学生系列讲座的第二讲,题目为: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联储。以下是伯南克本次讲座的大纲。

  第二讲: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联储

  这方面主要将讲述三大问题:1.早期的挑战。2.伟大的稳定期。3.近来危机的起源。

  央行的使命是什么?1、宏观经济稳定。所有央行都通过货币政策来实现低而稳定的通胀目标,促进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2、金融稳定。央行力求保持本国金融体系运转正常;重要的是避免或减轻金融混乱或危机。

  美联储-财政部1951年协议

  在二战期间及之后,美联储在财政部压力下将长期利率压得很低,这便降低了美国政府在战争期间的融资成本。但是,在经济强劲成长期间将利率维持在低水平容易导致经济过热及通货膨胀。

  1951年为实现经济稳定,财政部同意终止此项协议,并让联储独立制定利率。自1951年以来联储一直保持独立,主导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稳定,而无需应对短期内的政治压力。

  1950年代和60年代早期的联储

  1951–1970年间担任美联储主席的马丁(William McC. Martin)曾指出:“通胀是夜晚的盗贼,如果我们不采取迅速和决定性的行动,我们始终会赶不上它的步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近来的金融危机之间,宏观经济稳定是各国央行最关注的问题。1950年代多数时段和1960年代早期,美联储遵循“逆风而行”的货币政策,即谋求通胀和经济增长都保持合理的稳定水平。

  大通胀

  1960年代中期至1979年的货币政策。1、自1960年代中期起,货币政策变得过于宽松。2、导致通胀和通胀预期大幅上升。3、通胀率最高时达到了13%。

  为什么当时货币政策太简单?当时的货币政策制定者过于乐观,他们以为“过热”的经济并不会带来通货膨胀压力。当通货膨胀压力增强后,货币政策制定者的反应十分缓慢。

  加剧通胀的因素包括:油价和食品价格冲击;财政政策(例如越战开支)撑大经济容量;尼克松的工资-价格控制一度人为降低了通胀率。

  不断发展经济环境中的中央银行

  1970–1978担任美联储主席的伯恩斯(Arthur Burns)曾表示:“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犯错误的机会非常之大。”这一经验表明,央行必须奋力应对不断发展的经济和自身知识的不完备。

  沃尔克的去通胀化。美联储主席沃尔克1979年宣称,两位数的通胀率已偏离货币政策的应当运行轨迹。新货币政策包括高利率(收紧货币)减缓经济增长、抗击通胀。沃尔克称:“为打破通胀怪圈,我们必须推行可信的、有纪律的货币政策。

  1980年代的通货膨胀

  在新的自律性货币政策执行后,通货膨胀在随后几年大幅下降。当美联储主席沃克尔于1987年离职后,通货膨胀大约在3%至4%之间。

  1981-1982年的衰退

  为降低通胀而实施的高利率代价高昂。在1981至1982年的严重经济衰退中,失业率升至近11%的高位。

  大稳定时期

  1987–2006年担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曾表示:“在美国,经济环境越稳定,对生活水平和经济福祉的提升越为重要这一点是非常明 显的。”

  在1970年代的大通胀时期,产出和通胀的波动性都非常大。在沃克尔主席的抑制通胀期之后,在1980年代中期至2007年(基本上是格林斯潘主席的任职期间),美国的产出和通胀的波动性明显较低 。这就是所谓的“大稳定时期”

  如何理解大稳定

  1979年后货币政策的改善为大稳定做出了贡献。特别是,稳定的低通胀促成了广泛的经济稳定。结构调整(例如更好的库存管理)以及简单的好运气也可能做出了贡献。

  金融重压期还是有过(例如1987年股市的暴跌),但它们没有对经济造成重大的破坏。这里还是有一个例外,即网络公司的股价大涨然 后暴跌,即网络泡沫破裂,这引发了2001年美国经济的温和衰退。

  由于大稳定时期的相对平静,一般情况下货币政策相对金融稳定政策得到了更多的强调。

  通向金融危机之路:住房市场泡沫。自1990年代晚期到2006年,美国房价飙升130%。同期住房抵押贷款标准大幅降低。

  房价上涨心理学:房价上涨与抵押贷款标准弱化相辅相成,房价上涨让人们产生一个“不能丧失购房机会”的想法。

  抵押贷款质量的恶化

  21世纪初以前,购房者通常支付大笔定金,银行也会详细记录他们的财务状况。但随着房价的上涨,很多银行开始向不太合格的贷款者提供抵押贷款(次级房贷),要求的定金很少,甚至不需要定金,也不要求提供什么文件。把关不严以及外来抵押贷款的到来刺激了住房市场需求,令房价火上浇油。

  抵押贷款品质的恶化。

  2003年之后,特别是在2005-2007年之间,次贷在贷款发起总额中的比例由10%左右升至30%甚至35%。2003-2007年之间,次贷中缺乏甚至没有必要文件的贷款比例处在40%至60%的高位。

  房价泡沫破裂。房价升高至人们越来越负担不起的地步。房屋分期付款额占个人收入的比重大幅上升。最终,房价不断上涨导致购房需求下降。

  房价泡沫的破裂

  2006年初,因住房需求减弱,房价开始下跌。自那以来,房价下跌了30%以上。

  房价暴跌的后果

  随着房价的下跌,贷款者,特别是那些未支付定金的贷款者,越来越多地陷入资不抵债。抵押贷款违约和止赎现象大幅攀升。违约量从2006年的约100万起,至2009年达到约500万起的高水平。银行和其它房屋抵押贷款相关债券持有者遭受重大损失,这成为经济危机的主要诱因。

  住房泡沫的破裂如何演变成金融危机:导火索与缺陷

  区别导火索与缺陷是十分重要的:房价下跌及相关抵押贷款损失是主要的导火索。经济与金融系统中的缺陷放大了导火索造成的影响。

  私营部门的脆弱性

  可能是由于大稳定时期的沾沾自喜,贷款者和提供贷款者都背负上了太多的债务。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未能充分监控和管理它们承担的风险(例如,对次级抵押贷款的敞口)。公司过于依赖短期融资,比如商业票据等。怪异金融工具的使用增加导致风险高度集中。

  公共机构的脆弱性。监管缺口使得重要性机构未能得到有效监管,如美国国际集团。监管失败屡屡发生,未能有效保护消费者。金融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其稳定性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货币政策的角色

  一些人认为美联储2000年初的低利率政策促成了房地产泡沫,而房地产泡沫又引发了危机。但是,多数证据指向了另一方面:国际对比:例如英国在2000年代也出现了房价大幅上升,尽管其货币政策比美国更紧。泡沫的规模:景气时期抵押贷款率的变化似乎太小,不能解释房价的大幅增长。

  多数证据指向了另一方面:续

  泡沫时间的确定:在货币政策开始放松前房价开始上涨(1990年代末期),在货币政策开始紧缩后房价大幅攀升(2004年)。经济学家在这一问题上依然存在争议。(详见《货币政策的作用》相关论文;《低利率和房屋泡沫:证据仍不足》道格拉斯;《货币政策和房屋泡沫》伯南克演讲。)

  危机造成的经济后果

  金融压力飞涨。股市暴跌。房屋建筑量持续大幅下滑。独户房屋的开建量从2005年峰值期的约175万幢,至2008年暴跌至50万幢以下。失业率飙升。

  接下来的两次演讲将涉及危机的爆发、经济衰退以及相应的政策:第三课将描述美联储与其它机构共同制定的应对危机与经济衰退的金融稳定政策。第四课将讨论针对经济衰退与经济缓慢复苏制定的货币政策、危机后金融监管规定的变化以及危机对于央行实践有哪些意义。

  相关报道

  伯南克乔治-华盛顿大学第二讲问答环节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