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新股发行日均1.3只 再融资压力超过IPO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9 09:10 来源: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曹阳

  沪综指自2月底见阶段顶后持续下跌,除去政策层面与经济基本面的不如预期外,一级市场新股发行不断也对二级市场产生了一定的“抽水效应”。在此背景下,二级市场投资者信心严重缺失,大盘一有风吹草动,即清仓观望,场内浮筹越积越多,而真正的价值投资者难现踪影。

  新股压力“细水长流”

  今年以来,融资压力的高企始终掣肘着大盘走势。根据统计,今年以来沪深两市共有49只新股首发,其中3月份至今的20个交易日中有26只新股首发,即平均每个交易日都有新股发行,可谓“细水长流”。数据显示,1月份沪深两市IPO募集27.466亿元,为近几年来的月度最低募集资金额;2月份募集151.006亿元,3月份募集166.069亿元;今年以来新股IPO共募集资金344.541亿元。

  在49只年内发行的新股中,7只在沪交所上市,25只在创业板上市,17只在中小板上市。今年以来,沪市主板IPO共募集了107.80亿元,创业板IPO募集了130.12亿元,中小板首发新股募集了106.62亿元。由此可见,真正意义上的大盘股抽水压力并没有想象中可怕,反而是创业板与中小板新股的发行持续不断地给二级市场制造压力。

  与此同时,年内45只上市的新股给二级市场投资者带来的损失远大于收益。截至3月28日,34只新股下跌,仅有11只新股累计上涨。新股中表现最好的是环旭电子,累计上涨了18.57%,表现最差的蓝盾股份上市后累计下跌33.86%,利亚德累计下跌33.19%,三六五网、雪迪龙、吉视传媒、富春通信和蓝英装备上市后累计跌幅均超过了20%。换言之,绝大多数参与炒新的二级市场投资者均损失惨重。但对一级市场投资者而言,打新的收益率也并不具备显著的吸引力。今年以来上市的新股中,朗玛信息的打新收益率最高,为1.60%,吉视传媒次之,为1.29%。但其他新股的打新收益率均未超过1%,而近期上市的新股打新收益率渐趋下行,汉鼎股份、富春通信、聚飞光电、长方照明、同有科技、云意电气和德联集团的打新收益率均未超过0.15%,昨日上市首日即破发的首航节能打新收益率更为-0.07%。显然,除了在新股发行准备期之前进驻其中的“基石投资者”和PE外,今年上市的新股对A股市场一、二级投资者均未产生任何实质性的“财富效应”。

  再融资压力超过IPO

  除去IPO募集资金外,沪深两市今年以来再融资额仍持续在高位。根据wind统计,1月份共增发166.518亿元,2月份为121.972亿元,3月份增加到423.547亿元,远高于IPO募集资金额。值得注意的是,3月份423.547亿元的增发额仅次于2011年12月份的596.466亿元、7月份的521.732亿元以及4月份的429.675亿元。如果回顾去年行情的话,会发现4月份沪综指下跌0.57%、7月份下跌2.18%、12月份下跌5.74%,而截至3月28日,沪综指3月已累计下跌5.91%,再融资压力对A股的影响可见一斑。而从绝对数额上来看,再融资的金额事实上远高于新股IPO。

  从再融资上市公司数目来看,今年以来实施再融资的上市公司并不多。实施增发的有25只,实施配股的仅有3只。但是在实施再融资的上市公司中不乏北京银行、中国南车等权重蓝筹股,其中北京银行通过定向增发融资118亿元,而中国南车通过定增融资87.55亿元。显然,在小盘股IPO与权重股再融资“双管齐下”的背景下,二级市场投资者信心处于严重缺失的状态。银行股再融资的阴霾难消,又加之贵阳银行IPO已获得银监会同意,投资者担心城商行的上市将再次对A股形成“抽水效应”,负重前行的A股前途确实堪忧。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