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图文:“中国私募基金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论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31 17:51 来源: 新浪财经
由深圳市私募基金协会和私募排排网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私募基金高峰论坛定于2012年3月29日至2012年3月31日在深圳举行。图为“中国私募基金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论坛全景。(来源:新浪财经 任   由深圳市私募基金协会和私募排排网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私募基金高峰论坛定于2012年3月29日至2012年3月31日在深圳举行。图为“中国私募基金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论坛全景。(来源:新浪财经 任

  由深圳市私募基金协会和私募排排网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私募基金高峰论坛定于2012年3月29日至2012年3月31日在深圳举行,本届峰会的主题是“云私募时代:机遇与挑战”。图为“中国私募基金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论坛全景。

  主持人:下面进行第三组私募对话,有请对话嘉宾,他们是:深圳市景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廖黎辉、深圳市明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投资总监曾昭雄、深圳市翼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定恒、深圳市中欧瑞博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伟志、广东银石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海云。

  经历了前面两组的讨论,从宏观到把距离拉近一点,到这组,这组是最困难的,组委会给我拟定的讨论题目是“中国私募基金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真的是很困难。我们都知道今年从交易的角度来讲似乎没那么困难,尽管跌了,我看了一下年初到现在,还涨了2.9%,离跑赢CPI距离不大,但是从发行的角度包括从过去几年公募基金也好,私募基金也好,所经历的环境和自身发展来讲,还是非常难。一位一位谈,先请廖总,您觉得困难在哪儿,怎么挑战成功?

  廖黎辉:对私募这整个行业我还是挺看好的,从前面的数据来看,私募这几年尽管去年的行情非常不好,但是整个私募行业可以说是飞跃式的发展,现在产品的数量、资金规模都在不断扩大,这是从整个行业来看。从深层环境来看,确实跟市场有关系,整个市场环境不好,这个市场的人肯定日子不好过,这是大的环境。整体的判断我觉得这个行业不错,私募这个行业目前来讲像春秋战国一样,应该是百花齐放,各显其能,如果我们把私募行业和公募行业做个对比的话,可能这几年日子真正最难过的可能是公募行业,私募行业是大发展的,由于碰到了熊市行情,在熊市行情当中如果有这种势头,经历一些周期,有比较大的一波牛市行情的话,这个行业可能会得到更大的发展。至于困难,我觉得整个行业处在年轻的初创时期,各方面都不规范,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准则,这是一个因素。

  第二个因素,私募是跟个人资金的实力、社会关系、投资经验有关系,所以从整体来讲它是比较弱小的,刚刚开始发芽,可能长出来了,谈不说长成参天大树,整体判断未来前景不错,眼前比较困难,整个行业处在规范过程当中。

  主持人:谢谢廖总!接下来请曾总,您是公募私募都做过,非常好,我看到的情况,私募确实跟公募的差距在缩小,从3万亿到2万亿,私募现在有1600多亿,您两边都待过,您的体会是什么?

  曾昭雄:我一直有个观点,我记得两年前说的观点,不管在哪个市场,私募是对公募的补充。拿美国的例子,我去年算了个数,美国差不多公募基金的规模是私募的 10倍,最大的公募,前年算的时候是黑石投资,有3万多亿美元,最大的私募巴菲特的资产是3000亿美元,刚好公募是私募的10倍,我觉得不好比,公募是大众理财产品,我们是做精品、特色、高端,我觉得没必要比。私募这几年,我从08年底开始出来做私募,到现在也3年多时间,我感觉都挺难的,我做公募的时候觉得也挺难,我觉得我发第一个产品是03年的SARS刚刚过去,我们在SARS阶段发第一个产品,当时最大的投资者肯定是保险公司,因为老百姓03年也是熊市,基本不买基金,找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当时关系很好,因为反复的路演,不好意思买不了,因为现在SARS,我们门都封了,总不能把你的东西通过特快公司把你的东西放到我们前台,所以挺难的。我刚好有一个朋友,一个第三方理财机构给我做了一些分析,基本我每次发产品都是在很难发的时候发,我说也是,真的比不起很多同行,他们选市的能力可能比我更好一些,我老是觉得这地方挺难的,我发现我发的很多产品不断说服投资者是很好的投资机会,你应该把钱拿出来做投资。

  其实说实在一点,股市的走势就代表所有老百姓对股市的判断是不是投资的机会,肯定卖的人比买的人多股票太会下跌,我每次都在做些很困难的事情,包括我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大股东决定我单独出来做这个事情,我当时觉得也挺难的,也在很难的时机,老是觉得这个时机对投资者来讲应该是好的机会,我现在应该敢于找一些投资者要些钱来,我觉得二季度肯定也挺难,没有那么乐观。我就做好自己亏三年钱的打算,总体来讲我觉得难是很难,但是我觉得很重要一点,我记得我的投资者跟我讲的一句话,大概是两年多钱买我的产品,09年6月份第一次买我的产品,也赚了一点钱,他说你做的也算优秀,但不算卓越。我现在考虑更多的是怎么能把做的更好,虽然赚了一点钱,但还不够好。做私募,有很多人是通过类公募的方法,我也是公募过来的,也知道公募的营销方法,虽然我做的不算很成功,但是我觉得总体来讲还是要把投资做好,把本领练好,只有这样,最终你才能真的做10年、20年甚至100年的公司。

  主持人:我听出曾总还是会强调现在是做投资的时候,但是要赚钱很难。你刚才说的那句话很容易被我的同行拿去做标题或者小标题,曾昭雄说准备做好赔三年的准备。

  曾昭雄:我准备一下,不是说我的投资者赔三年,而是运作一个私募公司,一些老的产品离水线还有20%的距离,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一般来讲要跟市场一样,涨 20%之内的范围提不了业绩提成,管理费对一般来说不够覆盖费用。我做好最坏的打算,公司赔三年,对投资来讲,我觉得运气好的话今年还是赚钱的。

  主持人:所以公司名字起的非常响亮叫明耀。余总觉得今年会很困难吗?

  余定恒:我觉得私募行业面临的困难跟二级市场其他投资主体面临的问题一样,公募也说他们很难,我想私募首先是从做二级市场的角度跟公募基金包括保险的前一类投资所面临的问题一样,制度层面的变革、经济周期给市场估值带来的压力这些东西。刚才在获奖感言也讲到,我们过去的三年做最好的投资不如在08年底、 09年初做买房的决定,买房还带杠杆,也不如在过去三年做PE投资的收获大。我想这种格局应该讲是不能持续,我们要相信风水轮流转,更重要的是制度层面的变革我觉得到了一个拐点,郭主席讲了很多,我觉得大家要有耐心,要给郭主席时间,郭主席是一个人在战斗,这是私募面临跟其他投资主体一样的问题。

  具体到私募本身,我想谈两个,这个行业最大的问题是没爹没妈,公募拿一个批文可以到任何地方公开做,我们也有我们的渠道,但是在名正言顺方面,国民待遇还不够,我觉得这需要未来在制度层面、政策层面去规范。第二,私募在运营过程中也面临运营成本比较高的状况,我们要借道信托等其他的销售渠道,我们的成本似乎更高一些,这跟我刚才讲的问题一脉相承,如果翼虎投资能够发基金运营专户,马上运营成本可以降下来,可以把这块成本省下来请更多的研究人员做调研,这也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因为我们是草根,是自下而上,完全自发的做这个事情,我们做这个事情并不完全是为了自己赚钱,一个是兴趣,更重要的是当成事业来做,正因为刚才这两个劣势,没有监管部门正式法律层面的认同,没有更多社会资源让我们使用,也正是这两个困难让我们具有了以下两个优势,一是我们有比较灵活的运行机制,我碰到困难会去想办法,这是我觉得作为私募很重要的生存之道,我要千方百计为投资人赚钱,我要千方百计把运营成本降下来。

  更重要的是什么?我会根据市场的变化寻求一些创新的做法,包括在产品层面创新,包括在投资方法上创新。我们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因为过去的若干年我们都是靠天吃饭,我觉得私募基金或早或晚都要进入到对冲基金时代,不管产品对不对冲,思路一定要对冲,考虑投资的时候不能再是单边,不能仅仅是买入持有的单一策略,需要做创新,我觉得这种创新就是因为我们有很多的挑战、困难的一种市场倒逼导致的,对于未来私募之路我们充满信心。

  主持人:私募现在难在什么地方?可以怎么改?

  吴伟志:我理解不仅仅是私募的难,只要做二级市场投资人对会面临这个问题,因为我们面对的市场不是周期性行业,当我们说牛市来的时候,可能大家赚钱都很容易,但是熊市来的时候,像这两三年,我相信有80%、90%的投资人很郁闷,灰头土脸。首先面对这个市场,对它的规律要有清醒的认识,认识它的规律很难,这是第一;第二,认清规律之后有个好的心态和正确的目标,更难。它的规律其实很简单,我们说A股市场过去的估值区间,15倍是下限,40、60倍是上限,选对了公司,能赚5—10倍。

  但是熊市来了,投资人还指望每年能赚2、30%,我觉得这个目标本身就很危险,对于我们来说,刚才有同行说他们是拳击式的投资方法,我们喜欢把自己比喻成农民,我们觉得做投资要搞清楚春夏秋冬,秋收完以后要冬藏,坦率说过去四年我们一直在冬藏,投资策略一直很保守,我们也认同刚才同行星石的观点,一轮牛市如果赚了5倍,加入一轮牛熊10年,10年中在牛市中赚的5倍熊市中不亏掉,收益率是17.5%,如果赚的很好,10年的复合收益率是19%。应该接受在冬天来了不赚钱的合理目标,这样的正确目标可能对于投资人来说就会比较轻松快乐。

  主持人:吴总把自己定位为农民,我们听到现在准备春播,如果是农民的话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首先老天爷要给面子,还有种子、化肥、农药等等因素,这个环节更多的是讨论行业什么样的困难、怎么样的挑战,听一下丘总。

  丘海云:刚才听了几轮,嘉宾在著名主持人的启发下有很多妙论。我个人的看法,因为我们10年才入行,去年比较谨慎,所以做的还可以,但同时我一入行就碰到了这个行业告诉我冬天开始卖雪糕了,其实冬天卖雪糕对于行业从业人员来说或者对公司来说是好事情,因为练就你的本领。说到您刚才说的问题,行业发展的困难和挑战,其实我觉得任何行业都有,这是周期性的,因为我本人从16岁开始学易经,学了22年,我认为易经里面有句精髓,一是“吉凶悔吝,生乎动者也”。私募行业站在金字塔的顶端,高兴的时候很高兴,悲伤的时候会很痛苦。我觉得应该意识到,对于我来说,看待这个行业是这样的,投资跟经营不是完全一回事,但也是共通的,我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也是在变化当中,我们怎么在变化当中迎接挑战,看对的时候怎么赚的更多,看错的时候怎么亏的更少,一方面我们当然呼吁政策上给我们更多的支持,怎么样让这个行业更加合法化,现在阳光是我们自发的阳光,不是政府给我们的阳光,是我们自己说不要做“小三”,我们自己要求转正,但政府或者管理层要给我们合法转正的环境或者鼓励我们转正,这是的确需要的。另外从市场环境来说,希望给这个市场更多的生存空间,比如郭主席说新股改革,我非常期待,这样可以给二级市场更多的生存空间,从而给这个行业更大的发展空间。

  主持人:谢谢丘总!时间的缘故,多提点建议,同时在创新方面给大家多点启发,因为私募行业发展到今天,刚才讲到还是不错的,算比较快的,跟公募比还算比较快的,比如说信托的帐号比较紧缺、比较贵,今天借这个活动多谈谈行业发展的问题,第二是我们在行业当中要活的好、活下去,在创新方面、应对方面可以怎么做?把自己碰到的问题提出来,借助这个平台呼吁一下,想办法互相之间出出主意。

  廖黎辉:帐号问题,因为阳光私募最开始跟信托结合在一块,现在大家在不断琢磨各种方法,现在市场可能除了阳光私募和信托帐号以外,也在做合伙制,范围可能更广了,除了二级市场的股票,还可以做股指期货等其他方面对冲的工具,信托也有这种方式,一个信托账户里面还有别的帐号,市场不断寻找解决的办法。从信托帐号来看,我认为前一段时间可能会影响整个市场的发展,现在情况来看,就拿我们公司来讲,实际我对信托帐号倒不是很在乎。

  主持人:你是有号的是吧?

  廖黎辉:不是讲有号,现在这个市场很明显,不像06、07年那种单边的那牛市,也不会像08年急跌的大熊市,10年开始中国股市已经进入全流通时代,几十万亿市值的情况下出现原来那种纯粹推动型的比较少,也出现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等,投资根据的选择就多了,这样我认为反而有些方面,现在我要发私募,可能发合伙制的,合伙企业只要投资人同意,可以投资股票,也可以投资别的市场,比如像股指期货。我们公司来讲,我本人对趋势和价值投资,尤其在趋势投资方面积累了1、20年,探索建立自己的一套体系,我觉得股指期货的出来,对冲工具的出现,倒是给我们提供非常好的机会,大盘涨还是跌,只要在趋势前提下做都还是盈利的。市场总有变的方法,关键是根据市场的变化改变以往固有的模式,也是与时俱进吧。当然还有一点,作为私募的管理人来讲,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可能还是要建立一套自己的投资体系,这套投资体系可能是结合你的知识、心得、能力,毕竟有一个长期的追求,需要有一套东西提供给投资者。

  主持人:曾总对行业的发展有些什么样的建议?另外你现在自己把公司创办起来,有些什么样的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曾昭雄:其实很多人都在提,包括证监会、银监会都考虑到这些问题。第一个还是把对信托产品做空的限制,股指期货也好,融资融券的比例也好,只要在法规上坚守住100万这条线,其实私募的产品不可能超过公募,我刚才举美国的例子,永远就是补充,市场需要一些另类投资,需要多种投资的产品和手段吸引各种各样的资金。相信很多做的比我们更好的私募是比较稳定的,换句话说是长期的投资者。做空的限制,包括对我们投资的限制,包括开户的问题,其实做大了之后挺难的,私募做到5、6000亿还能跑赢公募吗?公募可能有些内部监管各方面的问题之外,规模太大了,要做到同样大的规模,真的很难跑赢市场。只要守住,不让你公开的做广告,不让你公募,不能低于100万,不可能规模发展的很大,只有通过不同另类投资的选择,给一些所谓高净值人群,他要做VIP,就让他做VIP,我们不是做私募股权投资,我们是在二级市场里做买卖的,我们不可能获得什么,你是通过这个来支持整个资本市场长期的发展,这两个是很核心的问题。

  主持人:在产品设计方面?

  曾昭雄:只要有手段才能设计产品,如刚才廖总所讲,我们过去一年做了很长时间的设计,怎么能推出一个对冲产品,信托做不了,所谓的20%是持仓的20%,是很低的比例,做不了要做有限合伙,有限合伙解决不了税收的问题,不能完全解决税收,凭什么人家来买你?又不是给人家很高回报的东西。只有一些限制能适度放宽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做些产品的创新。

  主持人:谢谢曾总!听听余总有什么感触。

  余定恒:对我们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我有三点建议,也算是给监管部门的建议,我们都讲放松管制,公平准入,至少私募基金如何一定的条件,应该给它给公募基金同等的国民待遇,我们不期待在所有的层面上都一样,至少在做业务最基础的一些,比如税收的优惠方面有一些国民待遇,这是对监管部门的呼吁;第二是对我们自己的要求,要加强创新,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进入对冲时代,以后好比去森林里打猎,刚才吴总讲是农民,农民是农耕时代的产物,现在我们要做猎人,配备的武器不能是弓箭长毛,在投资的手段上、思想上、方法上要创新,你不这么做,最终的结果就是被市场淘汰掉,这是对我们自己的要求;第三也是给在座投资人的交易,市场变得越来越复杂,投资的难度越来越大,审慎的选择你们的投资顾问或者你认可的投资人,大家一起共同发展,我觉得对私募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谢谢!

  主持人:谢谢余总!认准了品牌消费。再来听吴总的。

  吴伟志:关于对监管层方面的建议,曾总和余总讲了非常好的建议,我很认同。今天上午大智慧的洪总说基金法今年要出来,有可能“小三”要转正,我个人没有这个奢望,“小三”就是“小三”,至少给我们明确一下,“小三”也是人,私募基金法尽快出台,对我们肯定是有好处的,这是第一;第二,说到这个行业自身的发展,今天听下来包括平时的交流,其实这个行业像武林大会一样,各种武功流派高手很多,我个人觉得每一家公司还是要找到自己的能力圈聚焦,毕竟一家私募公司十个八个研究员不可能像公募基金全面覆盖,我们就聚焦在消费行业,上个月刚结束了一个新产品发行,发了一期消费行业的基金。可能很同行经过几年的发展,摸爬滚打。

  主持人:细分,照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听一听丘总,算一下这些建议能多少被采纳?

  丘海云:每轮嘉宾说的时候我都算了一下,第一轮的嘉宾以罗总的看法是东北,今年讲是东北,我就恭喜在座各位,今年是九子在东北,九子为喜,今年会有喜事。第二轮嘉宾占出来是顿卦,说明什么?今年的喜事比较曲折能得到,这个顿是困惑,但困惑是有喜的。我们这一轮是蒙卦,我相信综合因素来看,整个监管层对我们这个行业的发展还在蒙,愿意给我们点松绑,我占的这个卦是蒙卦,像曾总和余总说的,相信会有一些实现,肯定不会百分之百,“小三”会转正,但不会像我们想的那样,最终是折中的结果,既不离婚,“小三”又得到认同,各自有发展空间,这种是适度的。

  主持人:谢谢台上几位嘉宾的发言,大家给的建议希望管理层能听到,也希望给台下的听众朋友们带来一些启发,谢谢几位!这次圆桌会议就结束,为期三天的第六届中国(深圳)私募基金高峰论坛到此结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