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美股评论:油价压力与中国经济减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7 00:01 来源: 新浪财经

 导读:MarketWatch驻香港撰稿人斯蒂芬(Craig Stephen)认为,中国第一季度经济增长低于预期而通胀高于预期,很可能与燃油价格的上涨有很大关系,这正是中国结构性通货膨胀压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以下即斯蒂芬的评论文章全文:

  坏消息当然对卖报纸有好处,但是对于卖方分析师而言,如果一直都阴沉着脸孔,那就是和自己过不去,要毁了自己的差事。因此,当中国经济再度呈现出一个巨大谜团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乐观的态度——这当然是很重要的。

  表面上看来,上周来自中国的数据是带来了双重的失望,一方面通货膨胀超过了预期,一方面经济增长却不如预期。第一季度当中,经济增长速度为8.1%,是近三年的最低速度,而通货膨胀率3月间却从2月的3.2%增长到了3.6%。

  不过,分析师们仍然迅速从这些数字当中找到了积极的线索。美银美林分析师鲁亭(音译)认为,“最糟糕的已经过去”,而上一个季度正是这个周期的低点。与此同时,野村的经济学家张智威则表现得更加乐观,对令人失望的增长速度不以为意,调升了全年的预期。

  无论未来的前景是否如他们所预言的那么乐观,一个物价上涨增长减速的经济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都是个两难。如果进一步施加刺激,那么得到的究竟会是更多的增长,还是更多的通胀?

  悲观主义者的看法是,这些数据显示,中国已经出现了停滞膨胀的早期迹象,就像1970年代被油价风暴冲击之后的西方世界一样。

  从这个角度说来,在中国的消费者不得不面对着物价的直线上涨时,中国对石油的依赖也是值得予以密切注意的。

  目前,中国大陆已经是美国之下的世界第二石油消费大户,因此其经济在原油价格的上涨面前,处境也就愈加脆弱。中国还在稳定提升自己的原油进口量,3月间达到了每天557万桶,较之去年同期增长8.7%。

  上个月,中国的发改委在短短不到五周的时间当中做出了第二次燃油涨价的决定,将汽油和柴油价格每吨提高了600元(95美元)。这就意味着,在零售端,汽油和柴油价格增长了6.5%至7%左右。

  汽油价格现在已经达到了每升8元,折算美元超过每加仑4.80美元,与此同时,在南部的广东省,据报道称,油价甚至一度达到了每升9元的标志性水平。

  与每加仑3.94美元的美国汽油价格相比,这显然是更加昂贵的,而且我们还必须考虑到,和2005年每升4元的价格相比,中国大陆居民在加油站的体会就是,油价在短短几年内足足涨了一倍。

  对于中国大陆的新一代驾车人而言,这显然是个不小的心理冲击。这些人的数量去年已经超过了1亿,据估计在2020年之前将达到2亿。

  随便说一下,这油价的上涨在打车去香港时也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出租司机的开价明显要比几天前高,而且司机们明显不愿意接受还价了。

  除了给驾车人带来痛苦之外,更高的燃油价格当然会形成更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以石油为原料的化肥用于农业,而运输货物需要汽油,总之,这些价格压力将产生多米诺效应。有观察家指出,中国目前面临着结构性通货膨胀,这正是原因之一。

  毋庸赘言,这些高价格肯定会影响到经济的增长,比如一些企业会发现怎样做也是赔钱,索性关张大吉,或者是一些个人减少了旅行,但是这些影响究竟会到怎样的程度,却是难以断言的。各种农业、渔业、林业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公共交通系统会得到政府的津贴,但是其余部门却不得不自己承担起价格的压力。

  当中国政府制定燃油价格时,他们也就面对着后座力的风险。有意见认为,国有大型企业的垄断应该为油价上涨负责。既然中国的汽油价格甚至都高过美国,驾车人当然有理由发出抱怨。

与此同时,最近的这份经济报告已经给政府出了一道难题:如何在不增加通货膨胀压力的情况下保持经济增长?

  这个周末,中国政府宣布将人民币交易区间扩大1个百分点,原因或许一定程度上就在于此。

  可以想见,通过更疲软的货币汇率来强化出口竞争力现在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期待之处,因为西方的主要出口市场本身都在萧条之中。3月间,出口增长8.9%,还不到前一个月的一半,这就意味着两位数出口增长速度的时代或许已经结束了。

  反过来,一个较为强势的货币是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将经济向着国内消费的方向重新配置的。

  或许,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中国数以亿计的驾车人而言,这将提供一种帮助,确保他们还能继续在路上开车。(子衿)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