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圆桌讨论二实录:中国资产管理机构发展方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0 19:40 来源: 新浪财经
上证-第二届全球基金峰会于2012年4月20日在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会议主题是:转型与重构——全球视野下的多元资产管理。新浪财经全程图文直播本会议。图为上证-第二届全球基金峰会圆桌讨论二全景图。   上证-第二届全球基金峰会于2012年4月20日在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会议主题是:转型与重构——全球视野下的多元资产管理。新浪财经全程图文直播本会议。图为上证-第二届全球基金峰会圆桌讨论二全景图。

  新浪财经讯 上证-第二届全球基金峰会于2012年4月20日在上海举行。圆桌讨论第二环节的主题是:中国资产管理机构发展方向。

  以下为圆桌论坛环节所有发言实录。

  段嘉尚:今天早上几位演讲者指出了中国基金业的发展,相信在未来的十年内基金业的发展将会有很大的迅速的成长。今天的议题是中国资产管理机构的发展方向。我先抛砖引玉就我个人的观察跟大家分享。目前在国外相对成熟的金融市场,资产管理公司具有一定的特征,最主要大概在业务的发展方向可以看得到,已经渐渐从生产导向推出一系列的产品导向,进化到以客户导向为主,类似有点像财富规划的方向来发展它的业务。我们可以看到它在演化的过程当中,资产管理公司或者从基金业开始演化,它是开始基于投资理念的演化,开始相信市场是有效率性的,以投资为主。很多大型的资产管理公司,相对而言变成像基金超市的概念,满足客户所有投资需求规划,在这样一个大型的资产管理公司,很多产品并不是都是自己拥有,是第三方的产品上架,这样一个运作模式。最后一点我们也看到,在资产管理公司,相对来讲,在投资整个绩效上面追求的是长期的投资绩效,不是短期的投资绩效,完全是以客户长期增长价值的思路为主。国内的基金业者怎么向更成熟的资产管理公司做转型。首先第一个问题请在座的各位老总,在国内这么多家基金公司的竞争之下,你怎么找到心目中理想的基金管理公司?首先请王总谈谈你的看法。

  王志伟:我觉得这次峰会主题已经把我所要讲的观点基本上表达完了,基金公司下一步应该朝哪一个方向发展,这次峰会的主题,就叫转型重塑,然后向多元资产过渡。基金公司之所以提出一个转型这样的一个方向和目标,就在于现在基金公司按照现有的这种发展模式,已经难以维继了。这几年基金公司发展遇到了瓶颈,碰到的困难很多。

  王志伟:一个是基金公司的发展空间受到了严重的挤压,这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王志伟:第二个我们面对的困难,就是我们叫做基金产品的同治化非常的严重,现在由于我们投资标地单一,我们基金范围是严格受限的,我们只能够投资股票,债券或者是货币,等等比较传统的市场。这样一来,不管你发行的基金怎么变法子,说这个名称,那个名称,实际上产品是高度同治化的。

  王志伟:第三个我们碰到的困难,我们自己没有我们自己的销售渠道,我这个销售是越来越困难了,我们现在销售基本上就完全依赖于银行,或者是券商,现在银行和券商它的销售渠道是越来越拥堵的,所以我们发行是越来越困难了。

  王志伟:第四个我们存在由于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给我们整个基金行业投资操作难度越来越大了。基于这几种情况,基金公司怎么办,转型,往哪转?今年1月份郭主席在一次会议上也提出来了,基金公司要向现代资产管理机构过渡,这个方向已经有了。怎么过渡,基金公司怎么能够转型叫做现代的资产管理机构。

  王志伟:我的看法,我觉得应该是从这几个方面,第一个就是说我们要扩展基金投资的范围,现在基金投资的范围,我们只能说上市交易的股票,债券,或者是货币等等,比较少的工具。这个由于投资范围太过于窄的话,我们离传统的资产管理机构,应该讲是非常远的,我觉得我们要向资产管理机构过渡转型的话,第一步要把资产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范围要扩大。怎么扩大,一个是在金融产品方面,我们第一初始阶段要扩,一个是往高端扩,初始阶段不仅可以投资已经上市的这种股票,债券,同时也可以投资未上市的这种股票,股权,这个是往初始阶段扩。第二个往高端扩,高端怎么扩,就是往金融产品,衍生产品方面扩,我们可以投资,除了股票,债券,货币等等以外,我们还可以投资期权,期货,权证等等。这是在金融产品链这个领域把它的范围渐渐扩大,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向大中的商品,向房地产啊,非金属啊等等这些领域,这是一个要向现代资产管理公司过渡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扩展基金投资的范围。

  王志伟:第二个建议,就是扩宽基金投资的区域。也就是说作为中国的基金管理公司,我们不仅可以投资中国的自主市场,还可以投资国际市场,在这方面我们现在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了,我们QDII可以投资境外的,我们可以通过在境外的子公司投资QIFF,下一步这方面还可以再扩大。第三个就是要进一步丰富我们的投资品种和策略,既然我的投资范围已经扩大了,既然我的投资区域已经扩宽了,这样一来我的投资品种就可以随之进一步的丰富,改变过去那种只追求相对收益,只追求股票债券收益的这些单一的产品,我们还可以从既追求相对收益,也追求绝对收益,金融衍生产品这种创新,为我们追求绝对收益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我觉得要向现在的投资管理机构,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要进行来思考。

  王志伟:当然这些方面,既涉及到一些法律的问题,比如说基金法,也涉及到公司内部的一些机制的问题。比如说我还建议,对于公司机制来讲,我们要建立一种长期的激励机制,允许基金从业人员持股,实现人和资的有机结合,因为基金管理行业,是智力性的企业,如果通过员工持股,进行人和资的有机结合,建立长效的机制。在证监会资产管理业务应该是各各归其位。我们现在也是在实行内部的打架,现在证监会监管的券商也可以做管理业务,在证监会监管的这些领域,都有多部门在搞资产管理业务,造成力量的分散。所以我觉得从监管部门这个角度来讲,首先在证监会可以管到的这个范围内,实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各归其位。主要由基金管理公司来做。至于证监会管不到的,银监会,保监会他们所监管的部门我们怎么办,我们是没有办法。大致有这样一个想法。谢谢各位!

  田仁灿:王董事长已经讲得非常全面,我只能补充几点。第一,我觉得中国基金业发展的迅猛和目前遇到的困难,其实和我们资本市场是密切相关的,我们投资的标的市场发生系统性的风险,我们也不可能比它交出更好的答案。但是现在目前我们最大的矛盾是投资者的投资期限非常之短,在非常短的期限之内又要有一个绝对收益的回报,那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棋期盼着金融衍生产品各种工具能够更快的推出来,这样就像刚才王总讲的,我们可以针对客户不同的偏好设置不同的产品。目前我们都期盼着这方面有突破,如果没有突破的话,我们要拓宽领域,要么在产品上面有自主的能力,开发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可能,要么我们往上下游衍生到PE,直投,我们希望通过各类资产的组合来分散一些风险,目前我们所承担的风险是股票和债券的二级市场的风险。

  第二个问题,我们面临的挑战,除了刚才所说的各种属于不同监管部门监管,同时从事者差不多业务的挑战,这是最大的难题。如果竞争是在同一个平面上,那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害怕竞争,市场应该有充分的竞争,我们应该主张以行为来进行监管,不管你是银行,券商也罢,你要做的是资产管理业务,你必须隶属于一个监管,一个游戏规则。所以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做的业务非常狭窄,但是别人可以做出更好的业务,所以我们非常的着急,因为谁能够推出一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它当然占领市场,我们希望能够在监管的层面上有公平交易的平台。

  第三,我的困惑是近两年由于大量的银行理财产品,使得我们的产品就非常难以定位,其实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可以比债券更好。我在想一个简单问题,如果你给一个投资者做选择,你可以投资权益类,但是有波动类的,他的期望值是15%的回报,有时候可以是负的,但是你通过投资银行理财产品,可以获得超过5%的收益率的话,我相信所有合理的投资应该是投银行理财产品,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大的系统性问题。

  我想这几年,我们基金业面临的困难,也折射出资本市场深层次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恰如其分的解决,因此我们基金业作为比较有代表性的机构客户也不能壮大。这样我们离用直接投资来代替间接投资这个目标越走越远,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一点忧国忧民,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所有的领导,监管层来仔细的思考。中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已经对风险的定价紊乱,因为你有更好的替代品,而这个替代品有多少生命力呢?我也不得而知。所以基金行业我一直认为我们有自己的附加值,希望能够放松管制,加强监管,投资者保护意识要不断提高,同时我们也希望在一个公平的层面上进行竞争,更主要的是我们期盼着资本市场本身,制度性的深层次的问题,应该得到解决。不然我们始终很难和投资者进行交流,大家有一个很好的基准就是别人给我的是锁钉的无风险的利率,这是我们遇到的很大的困惑。在这个意义上,多元化无非是一个呼吁,原来的基金法是有效的,但是它的有效性因为这是一个新兴行业,所以我们要保护不太理解投资的投资者的利益,但是我们现在应该更往前走一步,所以多元化也是市场的必然。

  裴长江:现在谈到我们基金业大家都很悲观,我认为是这样子的,我们行业里的每一个人,关键还是要调整我们的心态,我们现在基金业,中国的基金业高速发展是在06、07年,现在每个人都把我们行业发展的基准定在06、07的基准,这个是不应该的,不正常的。无论从我们自己发展的情况来看,还是从国外的情况发展来看,基金业的发展不应该有那么高的速度,我们行业里的每一个人都把我们的心态调整一下。如果我们的基准是定在04、05年,我们的心理会好受很多。按照年平均增长速度,我想差不多30%,已经是非常快了。第二个中国的投资人应该调整心态。在过去的十年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十年,实际上这两年基金是没有赚钱的,但是如果我们从01年来算的话,我们十年内投资的收益率是非常可观的,从我们公司自己来看,我们股票基金,从03年成立的股票基金,从去年年底的收益率已经接近了20%,这是非常高的收益率,但是我们不可能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有这么高的收益率。其实我们的投资人也应该调整心态,就是说因为中国的经济,可能接下来的十年没有过去增长的那么快。

  裴长江:第二个就是说资本市场的资金越来越多,机构越来越多,被低估的行业,被低估的股票越来越少了,可能我们的收益率的预期也要降低。我觉得我们基金行业现在面临的这些问题,既有天灾,也有人祸。天灾就是系统不好。人祸本身我们基金公司也有很多提高的地方。我们06、07发展的比较快,实际上我们的管理能力,07年是达到了3万多亿,实际上我们行业是没有那么高的能力管理这么大的资产。我们能力还是有问题的。第二个我们产品能力也有问题,我们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来推出合适的产品,不能在合适的时候推出合适的产品,这个也是我们一个大的问题。

  裴长江:我觉得就是说怎么样走出困境,刚才两位都讲了,补充一下,还是要内外兼修。对内我们还是要提高我们的能力,很多人说现在我们不行,是不是把投资扩大一点,投资对象搞多一点,是不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也不一定,不是说东方不亮,西方就亮了,首先东方亮了,西方才能亮。我们在这个领域里面已经有很多很成熟的机构,发展的非常好,我觉得就是说当然这些大的公司,可能会往这样一个综合的方向发展,我们觉得更多的公司应该还是立足于一个专业化。你的定位要和别人有差异。包括我们现在在目前的模式下,其实我们投资的很多问题,其实我们就是没有坚持一个专业化的投资。包括我们的股票型基金,基本上全市场都能投,所有的机会都希望我们尽力去把握,实际上没有人能够做得到的,投资天才是很少的,少之又少,绝大部分都是很普通的人。所以我们这个专业化这方面,基金公司首先要高举专业化的旗帜,每一个人,每一个公司,都要专心专注一些领域,把这个东西做的好了,你自然就是有利的市场。

  裴长江:第二个还是要提高我们运用的策略,我们过去基金公司能够运用的策略太少了。我们对冲的策略,绝对收益的策略,我们要会掌握这样一些东西。我们能够应对这样一些局面。再一个我们还是要提高我们的产品能力,当然这个东西既有希望监管部门扩大我们的投资范围。另外一方面还是要提高我们设计产品的能力,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资产管理公司,最重要的一点是团队的问题,你怎么解决团队的问题,希望在这一块的话,我们在股权激励这方面,有一个比较大的突破,我们觉得解决这个东西,对基金公司非常重要。谢谢!

  尚健:我看到这个题目,基金行业的多元化发展,现在要提多元化肯定是以前的发展模式出了问题了,我们现在要摆脱这个困境多元化发展。在过去几年,基金公司怎么定位自己呢?有很多争论很多思考,记得在07年之后,基本上行业形成了一个共识,基金公司竞争力在那呢?是做股票权益类投资,固定收益保险公司商业银行比我们能力都要强,所以我们的能力是定位在股票投资上面,大家看到之前发行的所谓的债券基金,基本所有的债券基金都附带了一些股票成分在里面,如果是债券基金仅仅是债券的收益,没有股票的想象力在里面的话,这个产品一定是不够性感不够有吸引力的。

  到了去年,债券基金也出现了亏损,大家又想到,亏损的原因是股票连累了债券,导致债券基金出现了亏损。现在多样化发展,对基金公司来讲,是不是一个发展的方向呢?我觉得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我们现在的能力,无非是股票和债券,以前让我们去做另类投资,去做PE,这不是能够通过现有的平台,现有的能力,现有的团队自然而然衍生的业务,我们需要在市场招募人才,建立品牌,需要生长出新的一块业务来。我们作为一个资产管理公司,我们要有能力管理各项资产,但是短期来讲这不是我们突破的方向。

  现在很多公司,基金行业一直受困于销售渠道,被渠道所制约,现在有的公司在整合资源,发展自己的渠道,增加自己的销售能力,这也是一种方向,对于我们整个的经济公司来讲都是方向,但是不是能够解决目前问题呢?我觉得解决不了目前的问题。我觉得现在我们的能力还涉及到股票和债券两个方面,在这方面能够做精做深。我们现在是经济转型,在未来几年看不到很好的趋势,在股票上比较难赚钱。债券现在正在慢慢发展,市场本身的容量,其中的流动性对我们大的发展来讲,可能会存在一定制约。之前基金公司来讲我们做相对收益,相对收益现在听起来有点不适合国情,中国来讲面对的是零售市场,客户的主体还是中小散户,他把钱交给你不在乎你的名声,只在乎你能帮他赚多少钱。在中国市场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绝对收益的产品,债券类的产品也应该做,是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工具的,但对于散户来讲,投资人如此不成熟,非常简单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应该多做绝对收益产品,所以对债券类产品,我想后面几年会大行其道。我觉得基金公司多元化发展还不如说,我们能投资的范围能够进一步的拓展一些,在我们现有的产品里面,现有的业务平台上,能够增加我们新的投资品种,新的产品品种,我觉得这比拓展我们的业务范围意义更重要一些。

  陈清:中国的基金业经过十多年快速的发展,它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在座的几位老总都是基金业的元老级人物,所以在这里首先作为海外的同行,向你们表示敬意。如果从海外的一些经验,从我个人的一些初浅的判断跟大家聊一聊,有哪些成功的方面,有哪些失败的教训?刚才几位老总谈的国内的情况,说的非常的深刻,也非常的全面。我觉得海外的资产管理公司,有一点,他们非常重要全球的视角结合本地智慧。希望是一个完美的结合。为什么这样说?我们的资本市场,现在它的连接度是非常强,中国A股股市一有振荡,马上波及全球,阿根廷一出问题,全球的投资人马上紧张,马上研究如何应对。有些国际的资产管理公司,它的布局就比较早,因为毕竟有些公司发展了60年,40年,比如说富达基金,我们在全球20几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团队,所以在第一时间,关于这些事件,多个团队会进行密切的配合,研究它的对策。国内的很多机构投资人,个人投资人,已经走出了国门,在海外进行了一些直投,也进行了一些资本市场的尝试。在金融服务业我们有一句话,要跟着你客户的步伐。中国基金业已经迈出了非常好的一步,就是在我们香港建立了不少的分公司,将来会不会到伦敦,会不会到纽约,会看到我们中国基金公司的身影,我相信很快会看到。这是一点。这是一个全球的视野和当地智慧完美的结合。

  陈清:第二点就是投资人和基金公司的投资经理,他们利益的高度一致。怎么来实现,在国外很多的基金公司里面,不但基金公司要把自己的钱投到基金管理的公司里面。投资经理也要把自己的钱放进去,通过这种捆绑的方式,使得他们和基金持有人的利益高度一致。再有一点我想聊一下,一定要打造卓越的声誉和优秀的品牌,大家都知道品牌的力量是无穷的,国内有很多优秀的品牌,什么时候把这个品牌推向世界,一个优秀品牌的建立,是建立在你为客户已经有超值的价值的创造,你对客户的经验是极为重视的,你完全支持客户的利益。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优秀品牌的打造,可能要十几年,几十年,或者是几代人的努力。我先简单的说这么多。谢谢!

  段嘉尚:谢谢各位老总,今天刚好趁这个机会有资深的业者,针对你们转型的过程当中所遇到的困难,针对法规各方面的限制,我们也看到陈总这边也跟大家分享了,在国外一些比较好的激励方法,还有品牌的重要性。上证报办这个会给业者一个交流的机会,其实国外的基金业者发展的时间有30,40年了,国内只有10几年的时间,国外不管是法规,还有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还有一些产品品种的设计,这样一个演化的过程,在整个经验教训上都可以避免我们国内的基金业者少走一些弯路,只要我们多花一点时间看一看国外失败的经验,接受一些好的经验方法,我想我们的基金业者发展会比国外的基金业者走得更顺更好。谢谢各位老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