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图文:中国绿公司百强论坛(实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2 19:07 来源: 新浪财经
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办的“2012年中国绿公司年会”于2012年4月21日-23日在湖北武汉举行。上图为中国绿公司百强论坛。(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办的“2012年中国绿公司年会”于2012年4月21日-23日在湖北武汉举行。上图为中国绿公司百强论坛。(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办的“2012年中国绿公司年会”于2012年4月21日-23日在湖北武汉举行。上图为中国绿公司百强论坛。

  以下为论坛实录:

  主持人:绿公司百强企业涉及到22个领域,我们没有时间让每个企业上台阐述自己的经验,但是我们可以请台上这几位嘉宾在台上和大家交流,并且我们请出另一位嘉宾,能源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大地先生上台,我们一起交流。我再次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在场的这几位领奖嘉宾,他们是张跃先生、廖庆龙先生、暴洪奎先生、韩愉先生。我们今天要进行三轮的提问,每一轮都是绿公司的代表,都是本公司的领军人物,下面请说出一个概念,首先是尊重效率和时间的公司,尤其是尊重自己和尊重大家时间的公司,我们今天有三个问题,一定要严格控制时间。

  周大地:我想请各位代表,你们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最大特色,这个问题可能是比较难回答的,就是可持续发展,公司去年以来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韩愉:简单讲我们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政策就是,通过我们的产品,电力和工业自动化的技术,来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把我们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价值观变成行动,并整合到我们各个业务经营的过程中去,最终在经营中体现企业经济的责任,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责任。

  暴洪奎:我们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在十几年运营大连产业园的竞争上,开始生态科技城的建设,把我们的房地产有适合软件信息业,高科技绿色的产业进行结合,我们觉得做的非常好。

  廖庆龙:我们是只能与生活的品牌活动,改变了我们整体产品跟生活。

  张跃:通过我们的产品,也通过我们的影响力,使得全世界的建筑能耗减少了80%。

  主持人:四位嘉宾每人回答了一句话,下面的提问时间交给关德辉先生。

  关德辉:我想问张岳先生,您之前讲了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些发展问题,您讲到老的行业到新的行业的转变,您在这分析的决策市什么?

  张跃:要说转变是这样的,我今天上午也讲了,我们早先做的非电空调,我们当时用天然气做能源,直接把天然气转换为冷气,这个转换途径很短,能源的每次转换得会带来能源的损耗,所以天然气是一次性的转换,发电是5次的转化,我们的能源效率本来就很高。后来我们在大力推广天然气的同时,也推广了很多发电废热和工业废热的空调。

  但是在过去四五年的时间,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建筑本身能源的效率和建筑本身隔热的问题,其实造成能源的过渡消耗和不必要的浪费是非常的严重的,是超过任何人的想象的,在过去5年的时间,我们自己把自己的楼房改造了,改造成了15公分的保温层,3层玻璃窗户,通过这样的改造我们节省了80%的能源,就是可以少买我们80%的空调,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卖空调的人最后不卖空调了,其实这是一个很深刻观念的变化,我们觉得卖多少东西是很次要的,气候问题,环境问题,空气污染问题太重要了,所以就做了这件事情。

  在过去的3年时间,我们又发现我们应该把好的节能技术,不管别人在不在乎,我们变成一重工业化的产品,就开展了工厂化的建筑,你要说转型也可以,说我们不但的提升节能的水平也可以,就是从设备的效率,能源选择的效率,到最后终端的需求的效率,建筑的效率,我们都竭尽全力。在这个过程中要遇到很多观念的问题,包括内部的营销人员不理解,拆自己的台很不理解,还有投入非常多,冒的风险非常大,但是大原则在这里,就是你一定要用好的技术,要用解决地球上问题的技术,一定要把这些技术广泛的推广,而不是简单的停留在阶段上,或者是有优势的产品上。

  有人说这种转型从观念到技术体系都是颠覆的,其实不是的,观念是颠覆的,但是技术体系不是颠覆的,我们的建筑设计,我们的工厂化建筑没有用一个建筑行业的工程师,我们用的是机械方式,完全用机械方法来设计建筑,在制造建筑,最后用最快的方式,用最科学的方式搭起这个建筑。

  主持人:这是一个理想着的宣言,我们下面问李来来女士。

  李来来:大家好,我想问台达的老总廖庆龙先生,环保、节能、爱地球是台达电子的使命,而且台达的董事长也为称为环境传教士,我的问题是,不是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也是一个几位重要的环境问题,就是气候变化的问题,从科学上争议,都是因为大气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了全球环境变暖,那么是什么原因有一些争议,从我们做气候变化研究的人看,我们认为只要是风险,气候变化孕育着一个灾害性的风险,我们应该投入管理这个风险,那么我想问廖先生,您个人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台达在应对气候变化这样一个重大的环境问题,或者是其他的环境问题上,有哪些战略性的举措?

  廖庆龙:首先谢谢你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听起来非常的大也非常的复杂,我像把我个人的观点和公司整个的发展方向做结合。我想大家都知道,我们董事长是环保传教士,也因为他的贡献,以他的名字来命名。我们来谈一个问题,地球到现在有47亿年,人类的文明有1万亿年,现在整个环境的变迁非常的复杂,大家都知道,有二氧化碳,还有各种冰山的融化以及各种事实证明,现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每天谈的都是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到底我们应该做什么?所以我们的产业,我们的思维,全部都在这上面,也许在场的各位可能不知道我们的产品,实际上我们的产品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商,也是通讯设备的运营执照上,我们做的产品都是跟环保节能绝对挂钩的,所以我想几方面回答这个问题,对这个认识,从我们精神里,把我们去年所推出的品牌活动,我们把他改变为一个叫智能绿生活,这对我们整体的公司影响很大,把我们整个公司营运的大方向,专注于IT项目的提升,一下子推升到整个节能的解决方案上,所以在明天开始的工业展,大家可以看到现在的产品,包括工业自动化,包括通讯的一些软硬件,我们作出了很多的节能方案,大家都知道像绿能机箱等。

  第二个就是在工厂的控制上,我们对工厂的节能,不浪费都是我们的指标,我们是全中国第一家做绿或图的一个企业,我们同时也是最早投入做所谓的环保,我们是做电子的电源,所以我们从09年定下了一个目标,我们做到了29.7%,还有一些目标要达到。

  主持人:谢谢廖总,下面有请约翰·奎尔奇先生提出你的问题。

  约翰·奎尔奇:我代表中欧工商学院想说,我们感到很高兴,能够和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一起参加此的年会,我代表ABB公司,在过去8年来,ABB公司有着强劲的业绩,包括水资源,减排,我想你们在接下来的十年,你们会做出怎样的成就?

  韩愉:我们本身是提供电力核工业自动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我们的结果本身是可以帮助和客户解决节能减排的困难,作为一个企业本身,我们既然能够提供这样的技术和服务,我们对自己运营过程中的节能减排的表现,也是非常重视的,所以首先在全球,我们向各个国家都发布每年的节能减排的指标,全球过去两年是2.5个百分点,因为在中国公司,中国的减排潜能,或者说需要减排,比其他的发达国家来的更多,所以在过去两年多,中国公司定的所谓的节能减排的指标是4%,我们去年也完成了4.1%,当然在过去七八年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我们统计的方法和口径,大家也能够看到,就是实际上我们本身的生产效率,生产力发展也非常快,所以综合起来我们做到了在过去几年了,能够快速提高我们节能减排的绩效。

  具体到日常工作中,我们怎么去达到这个减排的指标呢,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有几个具体的经验和做法,首先我觉得减排分两块,第一个是减排的措施是行为的,就是节能节电,随手关灯,这样一个具体的行为方面,包括在一些办公室,再就是通过投资的方法,就是改进空调系统,改进用变频的方法节能,简单的讲就是我们有这样的信念,不但提供好的技术给社会,同时也以身作则。

  何振红:我们这么大的趋势,就是现在地产+产业成为了一种新的流行,我们原来是做房地产就是做房地产,大连万达的王总做商业地产,现在做旅游地产,有人做文化地产,我们知道亿达公司也在做一件大事,他们在大连建软件园科技城,有人担心,易达是做软件的公司,现在和城市建设结合在一起,是否也会享受房地产的红利?对这个进展如何?

  暴洪奎:这是我们企业想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大家得知道是我们98年的时候,在大连建一个软件园,当时全国一共有11个国家级的产业基地,我们不是省会城市,唯一一个不是由政府办的,由民营企业办的他发挥了市场的机制,再一个就是我们过去房地产专业的优势,开发了软件园的建设,大连软件园处在国内敏感的一个位置,在去年能源的基础上,我们又开始了大连生态科技城的开发建设,把我们整个的开发范围进一步扩大了,而且在前天,我们和武汉市政府签发了一个新的建设,这证明了我们传统的地产结合和高科技产业的结合是非常的有前途的,也是一个绿色产业标志性的结合。

  主持人:谢谢暴先生。下面我们结合相关的产业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首先请周大地先生提问。

  周大地:因为我们现在的资源环境压力很大,国际油价现在也保持高位,我们现在把资源产品价格改变和调整,要作为“十二五”推动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所以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哪位老总你们能否说一下在能源价格不断攀升的情况下,你们的企业如何来应对?如何能帮助用户,或者是能够减少他们的能源成本?

  韩愉:每个企业都是一样的,在面对基础困难的时候,市场变化的时候,包括你刚才讲的石油,包括原材料上涨的时候,每个公司都要处理好两个分析的问题,第一个是成本,第二个要抓住增长的机会,所以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们总的战略之一就是平衡好成本和增长。

  从成本这块来讲,我们有三个方面可以进行提高,一个是在运营方面,包括生产、制造、运输方面的成本,第二个是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讲,当然不一定是公平,我们要在供应商那边要减少采购的成本,更多的思路是比如原来供应商在发达国家,我们转到中国来。第三个角度要注重节约的销售成本。

  在困难的时候不能简单的降低成本,同时要抓住增长机会,在所有业务部门,所有市场,都要抓住每一个可以增长的机会,在过去的3年里,我觉得公司经营起来,特别是管理层压力很大,很难真正的平衡好,既要节约成本,又要抓住增长机会。

  主持人:下面有请廖先生。

  廖庆龙:我想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一个正面,一个反面,因为我们是专门提供做能源的设备和方案,另外的角度就是说,我们很高兴石油上涨,有很多做生意的机会,其实不是这样的,只是告诉所有的先见,我们能够提供各种节能的方案,包括能源以及能源的装置,对我们来讲一是个开源的方面,但是事实上对一个公司的运营来讲,不是完全这样就可以了,因为遇到了这样的危机,接下来改变怎么样去省成本,最简单的概念就是,他是由几个逻辑,第一个是能否不用?第二个能否少用?我想大家都是从这个角度去做的,所以不管从材料、各方面,只要是跟钱产生的关系,都要去做严格的思考,所以在我们公司里,对日常的管理的环节都在很精准的做不同的讨论,作出各种可能的机会,这也是持续不断的努力,我们才能得到想要的效果。

  韩愉:当市场要变化的时候,也可能会产生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局面。

  关德辉:我想问的问题是,可持续性和竞争性之间的关系,我们是一家国际的环保组织,我们的宗旨是保护生态多样性,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所以我们谈到可持续性和竞争力的关系,有人在问,你怎么样在确保和持续的同时,还保持竞争力?这是人们会问我们的问题,所以我想问的是,你们怎么样确保可持续性,但是同时也要确保竞争力,对股东负责。

  暴洪奎:可持续性和竞争力,我觉得这是现在很多企业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但是我觉得最关键的是,可持续性要追求企业长远发展的竞争力,很多的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的效应和竞争力就会出现问题。

  作为一个企业,首先要把最基本的事情做好,这个竞争力来自于,首先企业要把产业做好,然后通过自身企业文化的塑造,你的经营和管理方式,包括商业模式的打造,形成你在产业中的竞争力,同时向我们现在讲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就是全人类面临共同的一个课题,形成全世界基本的价值观,作为一个企业,你如果不能坚守这样的价值观,肯定长远的竞争力就会丧失,不能为企业和社会创造财富,这种共同的价值不能作出贡献,这个企业不会有长久的竞争力。

  李来来:我提的问题是关于企业在国外发展的问题,这些年我自己在国外工作,常常遇到一个尴尬的局面,在国际会议的时候,很多人把我当成中国代表人物进行批判,无非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的企业在国外,特别是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做法,一个是不保护环境,另外一个就是不尊重当地的职工权益。那么我们其实从人口上讲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所以我们的发展,无论是资源开发,还是制造业投资的国家来说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关系,我们的企业在海外怎么表现,不仅是一个形象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我们的企业生存的问题,所以我想问一下台达的廖先生,因为台达也是在海外发展的企业,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台达有哪些做法为我们企业提供好的经验和教训?

  廖庆龙:台达企业连续得到亚洲50顶尖企业,我想治理一个公司的概念,不管是中国企业或者是任何的企业都是一样的,我们认为应该在四个方面,一个是所谓的公司治理,一个是保护环境,一个是照顾员工,最后是接近社会。我想这个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个很周期的动词,就是要去做,怎么做。我想分享一点,就是我们在自己的公司来讲,中国企业都有类似的问题,不止在一些管理的环境,还有一些就是良好的治理和商业的规范,是最基本的一方面,我们在公司的内部制订了员工的规范,同时维持了一个正常的商业行为,也要求我们供应商提供所谓的厂商保证书,另外在环境保护上,刚才特别提出了环保的工作,在员工上面说,如何提升员工的幸福指数?这个幸福指数包含很多的薪酬福利制度,和员工沟通等等,这是在我们未来企业必须要做好的。我们不是作的最好,但是我们干吃从过去到未来,我们都会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约翰·奎尔奇:我想说一下和政府的关系问题,想问一下远大公司,也许还有亿达公司,你们如何发展和培育政府的关系?如何把持续发展和环保的问题,如何跟政府狗头,并且实行双赢。

  张跃:在我们价值观,我们公司有一个很量化的价值观,叫“七不一没有”,这里面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我们特别强调了不偷税不行贿,其实跟政府一定要保证这两条,偷税好像很多企业或多或少,但是我们是下了死决心,让每一个员工都不偷税,我们让所有的员工,他个人到公司的所有行为,都不能偷税。不行贿,我们不是说一般的公司不行贿,而是我们给所有的营销人员的奖励不超过2%,因此我们也从来没有什么别的麻烦,原则性很强。

  暴洪奎:我们说企业做经营的时候,我们常常想经营产品,经营客户,经营市场,包括经营人财物,从广义的经历角度来讲,企业要经历政府,比如说大连软件园,本来是98年大连要发展大连软件园,周边的环境很好,我们顺应了市政府的需要和发展趋势,所以大连软件园建的非常好,我们关注民办,现在我们搞的大连创新城,也是一个大型的重点项目,在辽宁老工业基地这样的一个项目,我们也是顺应了市政府的一个产业规划,我觉得非常的顺,上午讲到了企业家要顺这样大的趋势做事情,同时我们刚才讲到的,武汉软件兴城,我们也是顺应了他们产业的发展,包括发展绿色产业,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我们未来的前途会非常的好,因为是特别的顺。我们和政府互相经营的关系,如果合作的好,经营的好,双方都能够从中获利。

  何振红:我的问题跟张总说的“七不”有点关系,“七不”不行贿,但是我们知道贿赂已经成为了问题,这不仅在中国公司,而且在跨国公司的贿赂问题,所以我想问蒋总和韩总,对公司的贿赂怎么看?怎么办?

  张跃:社会上有很多的关系,贿赂打破了一切的秩序和心情,很多年以来我感觉到,要咬紧牙关,杜绝一切的贿赂,你刚才说的大公司贿赂,用公司的行为,公司的保险箱,或者是公司的帐号去贿赂,但是现在最流行的就是通过第三方,通过营销人员,通过很多公司的机构,社会上就没有秩序了,所有的病根就是贿赂,这样就没有秩序了。所以我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社会的一切东西都看不透。一切都是乱七八糟的。但是我觉得有一条,要敢公开说不能贿赂,就是要大胆的说出来,要有人天天说,不然别人会认为是天经地义。

  韩愉:我原来在别的国家工作三年多,我在中国成长起来的,所以关于商业贿赂的问题,我觉得全世界不是很均匀的,和别的国家的情况不一样,还有商业贿赂对B2C的公司影响大一点,回到我们公司的具体做法,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我们一直在努力的全球,包括在中国来消除贿赂的行为,首先我们在公司有明确的商业准则,每个员工一到公司第一天就要签商业准则,知道公司的商业准则,我们在网上有电子学习和电子考试的过程,因为我们是跨国企业,我们首先要符合中国的法律法规,同时我们在国外上市,在美国上市,要符合国际标准,我们有明确的政策,有特色的部门,同时我们也有一个所谓的零容忍的原则,一旦发现问题,坚决的不流情面的解决到。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确实有很多的经验我很高兴看到跨国公司,我们做了很多的进步,我们感觉到包括中国的政府都可以学习。

  主持人:可以充分的看到可以成为“绿公司”不是一般就可以练成了,要有自己的体系和制度,更有要自己的坚持,感谢台上和我们一起分享问题和答案的各位嘉宾,把掌声送给你们。谢谢!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