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央行副行长易纲:我很幸运 年轻时读书都是经典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7 10:35 来源: 新浪财经

  田嘉 发自北京

  揣着两美元求学美国,课余洗碗赚生活费,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也曾有过这样的异国生活。赴美六年后,易纲不仅拿到了经济学博士学位,还在印第安那大学当了助理教授。1986年,他的月薪是5000美元,而他在国内任小学校长的母亲,每月的工资是99元人民币,按照当时的汇率,还不到27美元。

  “在我心里她是一个全能的人,她的能力比我要强多了,她管一个学校,管几十个老师,几百个孩子,”易纲当时很困惑,“为什么中美劳动生产力差距这么大?原因何在?”

  留学中经历的这种反差直接影响了易纲,他之后从事经济政策和货币制度的研究也与之密不可分。易纲认为,作为刚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生,之所以学习工作都特别努力,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苦难,清楚地看到了中国的问题。

  求学时易纲的读书选择并不多,在金融博物馆书院的读书会上,易纲说,“我也是非常幸运的,我读的书都是经典。”相较而言,现在年轻人面前的选择多了许多,不仅有传统图书,还有电子图书。“但是现在很多书的质量大不如前,可以说有很多是‘垃圾’,”易纲说,“现在年轻人既面临丰富的选择,同时也面临着困惑,这个困惑是他不知道该读哪本,不知道怎么筛选。”

  对易纲来说,除了留学的影响,对他成长影响很大的还有一本书,法国学者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易纲认为这本书引起他的反思,“实际上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以及对产生这种暴力、血腥运动土壤分析的反思。”

  “血腥和暴力的事情能不能让社会进步,要进行反思,”易刚说,改革开放和渐进的进步,才是成本最小的社会发展方式。

  易纲在美国读书时便试图解释马克思主义在西方诞生的原因,他认为是因为西方资本主义给了马克思批判的对象,进而从中汲取出理论。他认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不断改进的,而在发展中付出成本最大的,是曾经实施过计划经济的国家。

  “苏联和中国,以及东欧一些实行了计划经济国家的人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可以说血和生命的代价,”易纲说,“现在新生代的年轻人,对这一点认识还不够深刻。我们只有认识到这些,才能更加激励我们对改革开放的认同,坚定改革开放的方向。”

  易纲的另一个角色是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他1986年博士毕业时,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约为3.27,25年后的今天,这个数字约是6.29。当时美国的助理教授的年薪是五万四千美元,现在助理教授年薪涨到六万三千美元,而美元所能兑换到的人民币也比当时更多。

  政府对人民币汇率是否干预过多,已经被热议了多年。易纲最近观察到,人民币汇率的双向预期基本能与市场的供需相平衡,“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我觉得就又可以减少干预,让市场尽量发挥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让市场决定汇率。”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