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黑马大赛赛歌《坚持》的前世今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7 14:16 来源: 新浪财经

  口述/icanmusic创始人韦凯元

  2011年11月,《创业家》“创始人之夜”的前一周,作为黑马训练营二期学员的我们接到通知要在那天晚上表演一个节目。因为我做icanmusic,也搞过音乐,大家就让我和王雨豪负责这个事。表演什么呢?复杂点的没时间排练,唱一首普通的歌又体现不出创业的特色。就在这时,一首歌划过我的脑际,它创作于20年前,少有人知却也被我偶尔哼唱。也许是潜意识太深,亦或是传说中的自有天意,它突然在此时跳了出来,这,便是《坚持》。

  那是属于校园民谣的年代,青春、忧郁、奋斗是那时校园歌曲的基调,《坚持》也不例外,当然,它当时肯定与创业无关。91年我进入北大,一直爱唱歌,又是壮族,从小就喜欢用旋律来表达情感,所以在这个不能没有音乐的氛围里我自学吉他,开始尝试写歌。写歌要有情有景,自己当时很上进,家庭条件一般,为了买一套书吃过一个月的白菜豆腐,后来也开始打工赚钱,所以“坚持”是我对自己常说的一句话,也可以说是一种信念。这便是这首歌的“情”。至于“景”,则有趣得多,也辛酸得多。当时同宿舍的哥们儿在追一个女孩儿,死去活来,百分百的投入,可始终没有赢得姑娘的芳心。作为朋友的我不忍说“你别追了”,就为他鼓劲、打气,而触景生情,就一下子写了这首歌,当时还拿着吉他教他唱。虽然这首《坚持》今天打动了许多人,在当年却依旧没有打动那个女孩儿,朋友后来出了国,而这首歌也一直留在我心里,偶尔唱唱,没想到多年后它有了自己新的使命。

  追女孩儿,追自己的梦中人;创业,创自己的新天地——这实际是相通和共融的,事实上这些年来我“拎唱”起这首歌,也是在遇到挫折和坎坷时,这也就不能解释为什么我会在“创始人之夜”前夕突然想到它。确定下来后,我又基于创业的主题以及这么多年来自己经历的风风雨雨,对这首歌进行了修改。旋律上,那时候是比较偏个人、校园和情感的,是一种青葱的味道;而现在则充满激情,节奏一直在那。之前在歌的后面有一些飘渺的情感,我做了删减,并在中间新加了四个小节——“每一次觉得失望,告诉我还有希望;每一次感到心伤,叫自己还有向上”,把这首歌一下子提到了刚强的感觉。还有个变化是在第二段——歌词“走在茫茫人海里”,之前是“走过雪山和草地”,这有点长征的感觉,属于我们那个年代所理解的艰辛,现在年轻人听不懂,没有共鸣,而改成“茫茫人海里”更体现了信息时代的孤独感。另外为了便于传唱,我把别的一些歌词也简单化了。

  时间再回到12月3日“创始人之夜”前的一周,我把歌改好后迅速录了个小样,发给同学们让大家学唱。可我渐渐意识到,知名天使投资人、出色的创业者那天都会在场,如果光唱,还是无法展现我们的创业理想和激情,所以一定要拍个MV,但拍MV,要录、要唱、要剪辑,更要对口型、有字幕,而此时已是12月1号。所以我就对公司的同事说:“你们有没有决心明天一晚上把它做出来?你们要是能做,我们就做。”我的同事——李静洋、赵易天,他们两个特别给力,直接问我:“你想不想要?你想要,我们就拼了,当然能做出来!”于是我立马通知同学,他们反而觉得录歌这件事很神奇、兴奋,而且这么多创业者一起拍,大家关系又很好,觉得很有意义,便同意了,第二天一共来了20多位。

  12月2日下午两点,离“创始人之夜”还有一天,我们正式进棚。我先用一个小时教他们唱歌,然后又分组、排练,因为我要听谁和谁的嗓子能配一起。大部分同学都是第一次进棚,原来以为像卡拉OK一样简单,可没想到录音要求非常高,音准、节奏都要对,因为有两三个一组的合唱,每个人都唱同一句,三个人合起来得贴得上,所以第二个人得听着第一个人的唱,三个人的声音不能参差不齐。而这又是3/4拍的歌,不好唱,我又加了些附点在里面,增加了跳跃性,有一种行进的感觉,听起来很容易,真唱得掐着节奏走,很难。有人录了20多遍才好——一句词,我跟他面对面这么盯着,所以有人几近奔溃,一次次的不对,那个调就是拐不对弯,甚至最后唱对了也会怀疑自己。也有人说“行了行了,差不多就行了”,但我们要求比较高,不希望它是一个很糙的东西。总之,录音的环节花了很长时间。

  录音是唱一遍,而录完了还得拍,唱得时候要专心唱,表情肯定不好,但是又要带一定的表演,你要展示创业的激情,表现那段旋律和那段歌词的感觉。可很多人之前没对过镜头,现在要求他们又唱又演,结果就是很绷紧、不放松。最后导演说展示真实的状态就好,那种坚持的、喜悦的、胜利的状态也很打动人。为了镜头素材能够多一些,同一句歌也要拍好多遍,独唱的、合唱的,正面的、侧面的、移动的,合唱的时候还涉及对口型,也得反复,所以就搞得人很烦,就跟拍照一样,一个姿势得一直那样摆着。就这样折腾到晚上十一点半,中间还在棚里吃了盒饭,最后大家得出两个体会:第一还是开心、很新鲜;第二是原来当艺人也很不容易,意识做什么事都需要有专业的精神,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出来的。他们走后我又录了一个小时,主要是高音和低音部分,加了一些正确的和声。最辛苦的是我的团队,我们吃饭时他们在工作,我们唱完了可以轮流休息,他们得一直盯着。但时间紧迫,我说赶紧干活,制作人连夜去剪、缩混;拍片的同事扛着大包小包回到公司,把资料带倒到苹果机上,分轨,再做。而这,已经是3号的凌晨了。

  天一亮就是《创业家》年会,晚上的“创始人之夜”我还是主持,就没时间再盯片子的进度,全是我的同事在弄。晚上我开始主持,得到的最新信息是片子终于上路了,不过遇到了堵车!所以我的心一直悬着,不知道等到我们唱的时候片子能不能在屏幕上放出来。时间很快到了——“下面由我们二期的同学给大家献一首创业者之歌——《坚持》”,我忐忑地报幕,突然间,眼睛的余光被身后的画面吸引,转头一看,是我们的MV!我当时是相当相当地激动,而台下包括导师在内的观众也很激动,觉得这首歌真好,唱出了大家的心声,也拍出了创业的情感。我想,他们一定不会相信这是在一夜之间做出来的。第二天黑马大赛放出来,又引起了轰动,很多评委、观众在微博(http://weibo.com)上也传了开来,一炮走红。后来《创业家》找到我们,希望把大佬、创业者、学员汇在一起正式录一个,作为大赛的主题歌,这便有了后来的第二版。

  制作第二版之前还有个小插曲,而这个插曲给我本人以及这首歌都带来不小的意外。在北大时我有个同学叫高人客,关系非常好,当时我还写了首歌叫《我和高人客》,95年参加了比赛并在央视的节目上唱了这首歌。但后来我跟他失去联系,怎么找也找不到。黑马大赛后我突发奇想,把当时的录像剪了出来发在网上,通过微博来找他,而录像里恰好还有当年的缪杰和李健,所以发了后有很多人帮转,其中也有水木年华、李健的歌迷。微博真的是万能,没想到用了三天就找到这哥们儿了!我跟高人客的事先告一段落,但是关于音乐的事还没完,但这同样跟当年有关。十几年前,我常跟卢庚戌、缪杰、李健他们在北大清华的宿舍里、草坪上抱着吉他,唱自己写的歌、互相切磋,毕业后因为事业方向的不同没有再联系,不过这次通过找高人客,我跟他们又联系上了。在12月份一个深夜的咖啡馆,我跟缪杰聊了很多,其中也谈到《坚持》,我说:“你们也在创业,干脆参与到这里面来,帮我重新编一下曲,把它做成大陆版的《真心英雄》!”所以便由他们来重新编曲制作,形成了第二版。节奏旋律更加时尚,缪杰也参与到演唱,在中间最厚实的部分、高低音的部分,我跟他录了好几轨,冲进去,使歌曲整体更稳定,提升了这首歌的专业度和成熟性。

  第二版我们集结了五十人的阵容,从去年年底开始,先后录了四次,时间相对充裕,制作也更加得心应手。很多人也是专程从外地赶来,觉得跟导师、跟这么同学出现在一个视频里,又是黑马大赛的主题歌,很有意义。这其中也有不少有趣的事,比如发现启迪控股的李志强是超低音,而且不只低八度;信颐科技的来惟笑神态和演唱都有点童安格的味道;主持人长盛学播音出身,音色控制非常好,录了四遍就搞定,他还惊讶道:“啊,这就成了?”——大家都很喜欢那种带耳机的感觉。孙陶然是我北大师兄,学得很认真,还很得意地讲:“回去我就跟高晓松说,北大这歌比他的强!”

  我曾跟牛文文聊这首歌的意义,生活需要坚持、创业需要坚持,在黑马大赛时大家都表现得很昂扬,可是大赛之后呢?能不能延续那种状态?我们觉得音乐就是一个很好的寄托形式,让大家天天有黑马精神,有一定的仪式感,大赛结束了,但是音乐没有停,奋斗没有停。另外,我觉得创业是人格的完善之旅,是修行的过程,我不认为那种抛家舍业的“奋斗”是坚持。中国人缺少对过程的重视,现在出了这么多拧巴的事,就是大家不择手段,一味地追求结果、利润,坚持应当是健康的可持续的坚持,是包含社会责任的、顾家的、生活的奋斗态度,也只有这样才能享受创业的过程。

  一首歌20年,从90年代的校园民谣,到现在黑马大赛的主题歌,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精神、是情怀。坚持理想,是我们这一代创业者、亦或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主旋律,也将随着《坚持》一直传唱下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