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石资明:融资渠道相对狭窄影响企业走出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5 10:11 来源: 新浪财经
商务部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司副司长石资明(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商务部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司副司长石资明(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投资协会、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和《国际融资》主办的“2012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暨国际融资论坛”和“2012清洁发展国际融资论坛暨2012十大绿色创新企业颁奖典礼”定于2012年7月5日-6日在北京举行。图为商务部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司副司长石资明。

  石资明: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代表商务部合作司参加2012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暨国际融资论坛。首先要感谢包括中国投资协会和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为广大金融机构支持我们企业走出去,拓宽投融资市场做出的积极贡献。

  按照主办方的安排,我想围绕大会主题,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的情况,一是走出去发展的主要特征,二是走出去的发展形式和需要注意的突出问题,第三是进一步加强风险防范。

  走出去跨越式发展,社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截至2012年底,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累计3172亿美元,截至2011年底,对外完成敬业额5390亿美元,“十一五”期间人均增长率超过了30%。海外投资市场分布多元化,遍地全球近二百个国家和地区,对外承包工程,开拓发达国家市场取得积极进展,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源、资源、加工制造业等行业跨国并购日益频繁,对外投资与承包工程和资源开发紧密结合。境外产业园区等集群式走出去有尝试,境外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大型投资运营项目不断增多,企业海外资产和收益规模继续扩大,共设立有1.8万家境外企业,海外资产总额超过1.5万亿美元,大部分境外企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开展属地化经营,帮助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实现中外双方互利共盈。

  二是各方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部门协调配合日益紧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走出去”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纲要,以及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对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部门间加强协调配合,统筹制定“走出去”政策措施,“走出去”工作部籍联席会议机制不断完善,出台支持政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地方“走出去”积极性热情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地方各类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速64.9%,远高于同期34.3%的总体水平。

  三是走出去政策促进体系,服务保证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快推进对外投资合作法制化和便利化进程,强调管理与服务,制定实行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等法规政策,出台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若干意见,指导企业融入当地社会,加强宏观规划指导,编制对外投资合作“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对外投资合作工作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增强公共服务促进职能,发布对外投资国别指南,对外投资国别产业指引,建立完善对外投资合作服务信息系统,加大走出去人才培训力度,加强境外安全权益保障,制定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和人员安全管理规定,加强多、双边机制建设,做好境外安全风险预警,编制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和人员安全管理指南,指导企业妥善面对境外安全风险。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深入推进走出去管理体系改革和法规建设,重点做好制度设计,政策制定,重大项目统筹协调,企业与东道主融合等工作。

  第二方面我想讲一下“走出去”的发展形势和需要注意的突出问题。

  进入“十二五”时期,我国正处于对外投资合作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走出去”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一方面“走出去”面临外部发展机遇不断增多,内在条件日益完备。世界经济逐步复苏,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获得技术、人才、品牌、营销网络点等境外资产机会增加,发达国家致力于发展绿色、低碳、新能源新兴产业,发展中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投入,有利我国企业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竞争,进行资源和价值链整合,新兴经济体实现持续较快增长,多元化和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与我开展经贸合作的意愿增强,我国产业优势逐步形成,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走出去的基础日益巩固。

  但是另一方面“走出去”所处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自身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困难。在当前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持续蔓延的背景下,各国经济复苏基础脆弱,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全球投资保护主义日渐升温,外部压力和竞争加剧,中外文化和利益冲突日益凸显,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对外投资阻力加大,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境外中资企业和人员人身财产安全面临的安全威胁不断加大,境外企业文化建设,社会责任及当地社会融合等成为急需解决的新任务,企业国际化人才矛盾日渐突出,市场研判和风险防范能力相对有限,融资渠道相对狭窄,同时也面临自身成本优势减弱等负面因素的影响。

  为此我们认为政府部门和有关企业都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有重点、有步骤的实施好“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国内产业结构中的作用。促进“走出去”和“引进来”协调发展,全面提升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把握好四项基本原则,作为指导“走出去”工作的出发点。

  首先要坚持互利共盈,共同发展的原则,强化企业责任意识,促进双方社会经济共同发展。

  第二,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原则。发挥企业在对外投资合作中,自主决策的主体作用,政府通过引导和服务,为企业创造外部发展条件。

  第三坚持市场和资源并重的原则。

  第四,坚持促进发展和风险防范监控的原则,保证“走出去”发展质量和水平,循序渐进,增强风险和安全意识有效防范各类风险。

  第三方面我想讲一下加强境外风险防范有序开展跨国投资合作。现阶段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各类境外风险呈上升趋势,对我国对外投资合作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和损失。主要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是走出去的外部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安全风险,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六成,境外劳务人员近九成,基本集中在亚、非、拉地区,而这些地区许多国家存在战争、恐怖袭击、社会治安、民族及宗教冲突、法律缺失等严重安全风险,导致我们企业遭受较大人员经济损失,初步统计2012至今,共发生境外中资企业人员的安全事件近上百起。

  二是政府风险,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企业境外投资加以限制,一些以保护就业和民族产业为名,对我企业歧视。

  三是在欧债危机不断蔓延的情况下,欧美经济增长短期内难以快速恢复,有效需求不足,导致我企业开拓市场难度加大,利润增长空间受限,提高我企业海外投资成本。部分发展中国家政策稳定性较差。

  四是中外融合风险,由于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明显差异,中国企业与当地社会在文化融合面临不同程度的障碍。同时,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打破了当地利益集团原有格局,激战了他们市场,由此引发利益冲突。

  另外一方面是“走出去”企业因为自身问题导致的风险。部分“走出去”企业跨国经营水平总体不高,国际化经验不足,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对外投资存在冲动的倾向,缺乏长远的运筹,以导致盲目决策。一些企业存在项目前期研究不充分,盲从冲动,管理不善等问题。同时企业还面临信用违约,市场流动性,利率、汇率波动等外部风险。

  需要明确的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境外投资风险将长期伴随我国企业走出去进程,各方面首先要进一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密切配合,坚持防范与监管并举,政府部门需要做的事情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建立常态工作机制,完善监管法规制度,加强信息通报预警,组织人才培养和教育培训,提高海外利益保护能力增强社会咨询服务和海外投资保险体系等方面。

  我们认为有效防范的关键是作为“走出去”主体的广大企业要积极主动做好走出去境外风险防控工作,在此我们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完善管理自主加强科学战略决策,国内主体首先要完善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海外经营管理体制,提高对市场及项目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反馈效率,根据国际投资发展形势和国家政策导向,结合自身主业选择好跨国经营的重点领域和优先发展的方向,加强对全球市场布局的战略研究,制定清晰明确的经营策略和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确定好重点国家市场,加强企业间协调合作,避免行业内部无序竞争,最大限度维护国家和企业的整体利益。

  二是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加快与当地融合的进程。当前“走出去”企业海外社会责任问题日益凸显,企业海外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已成为评价企业的重要标准和内容,受到国际社会和东道国的高度关注,遵纪守法,诚信境外,对外树立良好形象,与当地和谐相处,化解中外利益纠纷和矛盾冲突,降低针对我国企业和人员安全事件的发生几率,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实现属地化经营管理,保障当地员工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公共关系。

  三是做好应对风险工作,提高“走出去”的成功率。针对“走出去”各类境外风险,要加强对投资国法律政策及投资环境的前期研究,提前做好国别和项目风险评估工作,减少海外投资并购的盲目性心理,避免投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防范应对各类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境外企业和机构要制定境外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制度,建立境外安全风险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完善有关应急预案,并落实所需要的经费,设立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

  我们相信在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对外投资合作将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迈出坚实的一步。“走出去”也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最后,祝愿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