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紫鑫药业炮制惊天骗局 多家基金已集体出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8 09:02 来源: 青岛新闻网-青岛早报

  凭借人参概念业绩与股价双双飙升《上海证券报》揭露:大肆注册空壳公司 进行体内自买自卖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网络,以人参贸易为托,上下游关系错综复杂,客户信息扑朔迷离,而最终均指向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这又是一个隐秘的操作手法,借助吉林人参产业规划的政策东风,却并未加以正面利用,反而以其为幌,大肆注册空壳公司,隐瞒关联交易,进行体内自买自卖。

  过去的一年,紫鑫药业因其涉足人参业务创造了惊人的业绩。2010年实现营收6.4亿元,同比增长151%,实现净利1.73亿元,同比大增184%。今年上半年,紫鑫药业“再接再厉”,实现营收3.7亿元,净利1.11亿元,同比增长226%和325%。与业绩遥相呼应的是其股价一路飙升。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一年多时间暴涨了300%,上演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行情。期间,公司成功高价增发,再融资10亿元。

  凭借着人参概念,业绩与股价双双飙升,紫鑫药业由此引起了市场强烈关注,其中不乏大批专业投资者。从2010年底开始,包括长江证券、国海证券在内的多家券商连续发出研究报告,且无一不是围绕紫鑫药业人参业务展开。其中类似 “人参龙头呼啸前行”、“人参奇货可居”、“引爆利润增长点”等字眼屡见不鲜,且均是“买入”、“推荐”评级。

  据紫鑫药业2010年年报,公司营业收入前5名客户分别为四川平大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亳州千草药业饮品厂、吉林正德药业有限公司、通化立发人参贸易有限公司、通化文博人参贸易有限公司。这五家公司合计为紫鑫药业带来2.3亿收入,占比达到36%。

  记者查阅紫鑫药业历年的定期报告,上述公司均未曾露面。而对比2009年年报,紫鑫药业前5名客户累计采购金额不足2700万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10%。而就在业绩暴增的2010年,五大客户“横空出世”,且其背景也颇为“神秘”。

  在定向增发以及大股东解禁的关键时点,神秘客户带来惊人利润,带动股价一路飙升,连创新高。其间,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记者调查大量信息后发现,这几大客户背后与紫鑫药业之前存在诸多牵连。多家公司最终均直接指向紫鑫药业实际控制人郭春生或其家族,这些公司的注册、变更、高管、股东等信息中无不存在紫鑫药业及其关联方的影子。

  兴业系基金持仓超3亿

  机构动向

  涉嫌造假的又被曝光。8月17日,深证交易所公告,在中小板上市的紫鑫药业因媒体报道停牌。此前,《上海证券报》报道,紫鑫药业涉嫌借助吉林人参产业规划,大肆注册空壳公司,隐瞒关联交易,进行体内自买自卖,制造虚假业绩。从2010年下半年,凭借人参产业的概念,该公司股价上涨了3倍。而这种手法,被质疑为ST银广夏 (000557)当年造假的“翻版”。2001年,银广夏业绩造假被媒体披露,曾经连续出现15个连续跌停。

  如果紫鑫药业涉嫌业绩造假被证实实,外界怀疑其将成为银广夏第二,这将让重仓的机构损失惨重。

  公开信息显示,泰达宏利价值优化成长基金二季度末持有紫鑫药业433万股,占基金净资产的3.43%,据透露,进入2011年三季度以来,该基金已经对所持有的紫鑫药业进行了减持,目前该股票占泰达宏利价值优化成长基金资产的比例较低。从这个角度看,该股复牌后的走势对基金净值影响不大。不过,机构持有的更多无法流通的股票可能面临损失。

  2011年1月,紫鑫药业以20.05元/股定向增发股份4900万股(该公司在2011年5月10送10股),发行后的10大股东分别为敦化市康平投资有限公司、仲维光、吉林长白山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百年化妆护理品有限公司、天津硅谷天堂鲲鹏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兴业有机增长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兴业可转债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杨录军、兴业社会责任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按照规定,这些股票将于2012年初解禁。

  其中,根据紫鑫药业的半年报,经过10送10的转股之后,兴业基金旗下的三只基金合计持有1400万股,以停牌前的每股20.71元的价格,其合计市值超过3亿元。从兴业基金旗下的三只产品看,虽然紫鑫药业占单一基金的市值均不高,但如果其造假嫌疑被坐实,对其净值将产生不小的影响。

  多家基金已集体出逃

  内幕揭露

  截至6月30日,基金公司(含专户资产)共持有紫鑫药业超2400万股。根据紫鑫药业2011年半年报,包括兴业全球、泰达宏利、华富、浦银安盛等多家基金公司在二季度末均持有该公司股票。其中,兴业全球旗下公募基金持有1400万股的限售股,专户账户持有400万股的限售股。

  据悉,在紫鑫药业的“黑天鹅”事件爆发出来之前,多家公司已经开始对其减持。其中,一家基金公司在三季度大幅减持紫鑫药业的股份,目前持股数量只有二季度末的50%左右。这显示部分基金公司对紫鑫药业的基本面预期早已开始转向。

  同时,公开数据显示,基金持有紫鑫药业的市值占基金净值的比重并不高,均不超过单基金资产净值的3.44%,部分基金持有的该公司股份数量尚不能排进前10大重仓股。

  据了解,持有紫鑫药业的大部分基金公司均曾派人到当地进行调研,但是实际效果让人难以认同。涉及其中的部分基金公司回应,调研是按照证监会相关法律法规,依照基金公司的具体要求完成的。未来将密切关注该公司的业务发展状况以及相关事态的进展情况,并及时调整相关的投资策略。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表示,实地调研无法完全避免上市公司隐瞒重大事实,但细致、全面的调研能够大幅降低风险。他指出,调研一般分为联合调研和独自调研,联合多家机构进行的联合调研一般效果较差,而独自调研的灵活性较高,能够获取更多有帮助的信息。

  紫鑫药业这一事件,主要问题在于上下游产业链造假,如果调研深入,是可以避免的。但调研范围存在局限性,因为证监会规定不可询问重大未披露信息,因此,调研深度实际上经常受限制。 本版内容综合多家媒体整理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