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面对烧钱质疑 财通基金称两年花掉3000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4 23:03 来源: 投资者报

  《投资者报》记者 尚志科

  8月30日,又一家新基金公司长安基金公告称收到证监会的批复通知,成为继富安达基金、财通基金和方正富邦基金后今年第四家获得批文的新公司。

  但半年报数据揭示的“烧钱”厉害程度,暴露了这些新公司成立之路并不平坦。

  浙江升华拜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升华拜克”)2011年中报数据显示,其参股的财通基金当期净亏损额达到3241.62万元。财通基金公司2011年6月初获得准生证,由于半年报披露时其成立还不足一月,且公司尚未发行新产品,这样的亏损程度着实惊人。

  对此,财通基金独家回应《投资者报》称,上述花销并非一月之内用掉,而是涵盖公司从2009年6月收到证监会申请受理通知,至正式成立的两年中所发生的费用。

  该公司同时解释称,亏损源于公司选择的会计核算方式,是先在资产负债表中“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中归集,在公司正式成立(2011年6月21日)当月即2011年6月底,将开办费一次性转入当期损益。

  即便如此,其巨额亏损依然惹人注目,结合众多新基金公司成立以来的经营状况看,牌照稀缺、令众多资本觊觎的基金行业,想要在短期覆盖投入成本几乎不可能。

  花销为何这么高

  升华拜克2011年半年报显示,财通基金净亏损达到3241.62万元,在股本中占比30%的升华拜克3000万元的初始投资金额只剩下2000万出头。

  财通基金就此回应称,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第五十条规定,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有两种处理方式,可在正式生产经营之日的当月,一次性转入当期损益,不再实行分期摊销;也可在新会计准则下,开办费通过“管理费用”科目核算,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财通采取的会计处理是前者。“从成立到现在两月余,公司运营投入主要是人力、场地等固定费用,并在成立后首月为首只产品的发行做准备。”

  记者注意到,上述投入中,固定资产在会计科目中主要指机房机器购置、办公用品购置等,按合规要求“大头”是机房。“场地是租金,按发生算,固定资产在会计上是按折旧摊销的,开办费用中就是两年内摊销的部分。”

  一位新基金公司人士对此还透露:“在任何一家基金公司,人力费用肯定也是大头。人力费用就是指所有人的薪水、奖金,基金公司的薪水较高,尤其是投研人员。”

  记者综合采访的信息显示,财通筹备期间,核心投研人员较早到位,目前该公司副总经理黄瑞庆兼任投资总监,投研团队中,高级研究员以上有11人。该公司员工总数现近60人,在新公司中相对较充实,人员配置主要倾向投研部门,该部门招聘还在进行中。

  对于外界“烧钱”的评价,财通称公司在开办费用上尽力节约有效。“公司从筹备起就十分注意控制成本,精简架构和人员,减少不必要的业务费用和开支。”

  新公司艰难度日

  财通是一家浙江系地方基金公司,于今年6月21日正式成立。

  资料显示,其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其中财通证券出资比例为40%,杭州市工业资产经营投资集团和升华拜克出资比例均为30%。财通成立之初的花费3241万元,已经占其注册资本三成以上。

  或许是“烧钱”太快,引人关注的是,2011年7月21日,升华拜克召开董事会,对财通增资人民币1亿元,由其原有股东按增资前的持股比例以现金方式出资,增资后升华拜克累计出资6000万元,占其注册资本的30%。

  谈到财通的增资决议时,股东方财通证券办公室副主任朱晓云对《投资者报》表示:“当时财通基金希望增资的想法跟每个股东讲了后,股东单位都进行了一个内部决策程序,最终我们选择了支持,在董事会上通过了增资的决议。”

  除财通外,其他新成立的基金公司盈利情况普遍不乐观。

  2010年7月成立的纽银梅隆西部基金股东方西部证券的2010年年报显示,初始投资成本1.02亿元,期末数只有不到8000万元;2010年10月成立的浙商基金2010年年报显示,投资成本2500万元,期末只有1850万元,亏损650万元。

  另外,众多2007年与2008年成立的基金公司也仍处于负盈利状态。

  如民生银行2011年中报数据显示,民生加银总资产0.64亿元,较年初减少25.58%;净资产0.57亿元,较年初减少19.72%;2011年上半年净亏损1373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8.20%。此外,诺德、浦银安盛上半年分别亏损1237万元和577万元。

  根据金元证券2009年年报,2006年至2009年三年间,2006年成立的金元比联始终处于亏损状态。2010年年报显示,金元证券持有51%比例的金元比联基金,初始金额7650万亿,年末账面余额仍只有6784万元。

  浙商资本扎堆进入

  新公司入不敷出的另一边,是上半年超过10家基金公司为其股东实现净利润达上亿元之多。

  财通已于7月向证监会递交了第一只产品“财通价值动量混合型基金”的申请材料,预计于今年第四季度发行。该基金选择的托管行是工行。

  上述基金公司人士分析说:“如果分摊来看,这样的花销在新基金公司中不算最高。但一旦产品卖起来,费用就大了。在开业后第二个半年的费用,基本是运营加卖产品。”

  对于第一只产品的募集规模和运作成绩有何预期?如何打好“头一枪”并在营销渠道上创新?财通基金公司并未向《投资者报》记者作出回复。

  目前,全市场的基金公司总数已达67家,正在筹建的基金公司仍约有近10家。公开信息显示,正在筹建并发布招聘公告的基金公司有国金通用、安信、德邦、英大、盛世等,其券商股东分别为国金证券、安信证券、德邦证券、英大证券和国盛证券。

  最近成立的新公司中,浙江系资本参与踊跃。如最新成立的长安基金,股东美邦服饰董事长周成建为浙江民营资本代表;浙商基金股东中,有万向集团控制的通联资本,还有浙江养生堂;财通基金三家股东均是浙商系。

  热络的资本,并不代表盈利容易。目前,基金行业总规模处于萎缩状态,没有规模迅速增长,新公司更加难以填补前期的投入成本。

  财通证券办公室副主任朱晓云也坦言:“考虑到目前基金行业经营情况艰难,公司做好前几年是投入期的准备,三家股东对公司的增资要求也是理解的。”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