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阳光私募直面公募专户扩容 称没有大的影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4 02:10 来源: 证券日报

  针对汇金增持动作,私募基金经理普遍认为,不能作为判断指数是否见底的唯一条件,但系统性风险大幅降低已成事实

  ■本报记者 赵学毅

  10月份的第一个交易周极不平静。首先,《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及配套规则正式实施,降低了基金公司专户业务的准入门槛和初始募集门槛,也扩大了专户产品的投资范围;其次,10月10日,汇金公司宣布将自主购入工、农、中、建四行股票。

  基金专户新规到底能对阳光私募带来多大冲击?私募基金又如何应对?汇金增持股票,阳光私募心动了没有?又将采取何种策略?

  深圳市铭远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陆炜、星石投资总裁杨玲在接受《证券日报(微博)》基金周刊记者采访时均表达了一致的观点:基金专户与私募之间,不存在牌照、资金门槛的壁垒,而是技术壁垒,此次的《试点办法》实施不会对阳光私募基金造成很大或实质性的冲击,私募基金专注理财能力,坚信业绩是硬道理。对于汇金增持动作引发市场的波动,两位私募掌门同时表示,虽然不能作为判断指数是否见底的唯一条件,但系统性风险大幅降低已成事实。

  牌照、资金不存壁垒

  基金专户新规难冲击私募

  刚刚正式实施的《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降低了基金公司专户业务的准入门槛和初始募集门槛,也扩大了专户产品的投资范围。

  “监管层降低专户门槛意在鼓励新基金公司先做私募业务。”有分析人士表示,“对基金专户来说,可以开展专户的公司多了,产品数量和类型也会更丰富,相比同样是针对高端客户的阳光私募产品,专户的竞争力也在增强。”好买基金研究中心也分析认为,基金公司首先在品牌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专户产品发行的时候,很多基金公司都打出金牌基金经理团队的旗号,很容易赢得投资者的信赖。此外,在与银行等渠道的合作上,基金公司也较阳光私募与银行有着更深厚的合作关系,更容易从银行渠道获取客户。据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截至6月30日,国内阳光私募总规模为1420.1亿元;37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专户资产约1000亿元。可见,基金公司专户业务正在迅速侵占私募业务,仅三年,在规模上就几乎与阳光私募平起平坐。

  基金专户与阳光私募之间的PK战,虽然市场人士观点近乎一边倒,但阳光私募基金却表现泰然。

  “冲击不大,基本没什么大的影响。”星石投资总裁杨玲对《证券日报》基金周刊表示,“基金专户与阳光私募之间,不存在牌照、资金门槛的壁垒,而是技术壁垒。不管是公募还是私募,其核心竞争是拥有开发既能满足收益需求又能满足流动性需求的产品能力,如何开发出目标客户需求的产品,具备按需定制的开发能力,是竞争的关键所在。而且,目前高端客户量很大,而这些人群苦于手中大量现金没有更好的投向,他们迫切希望有更多这样的私募产品。所以,基金专户门槛取消,对私募几乎没什么影响。”

  深圳市铭远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陆炜在接受《证券日报》基金周刊记者采访时也坚定地表示,基金公司专户业务难对阳光私募造成冲击。“当时基金‘一对多’出来的时候,发行也是100万元以上,大家都讲对私募的冲击会很大,到今天为止,也没有造成很大、实质性的冲击。我们在实际发产品的时候,也没有因为基金的‘一对多’与我们的阳光私募产品设计类似,而导致我们产品销售出现问题。”陆炜进一步表示,“不管是公募也好还是私募也罢,作为资产管理员,最终客户看的还是投资业绩。”

  辩证看汇金增持

  A股已到阶段性底部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人们在讨论基金专户与阳光私募孰优孰劣的时候,大盘却产生明显异动,尤其是汇金公司宣布增持工、农、中、建四行股票后。据观察,上证指数10月11日高开低走,平淡收场,振幅则高达3.79%;10月12日,大盘创下今年来的最大单日涨幅,放量上涨71.48点,涨幅3.04%;10月13日,个股活跃度依旧,大盘再涨18.79点。难道是汇金公司在搅动股市?公、私募基金在大幅增仓吗?

  铭远投资总经理陆炜表示,在这么低的位置汇金出手买股票,其相对意义要大一些,政策信号的意义大一些。

  “从政府的层面看,本身经济环境很复杂,从中长期来看,政府还是希望把间接融资变为直接融资,现在银行的压力很大,若通过银行贷款解决企业的融资需求的话,银行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对此,政府还是想把直接融资的比重提上来,通过资本市场发债或发股票。汇金增持股票,在这方面的意义会大一些。”陆炜表示,“但会不会因为汇金的增持,大盘便会见底,这很难讲。前两次汇金出手背景不一样,外部情况没有今天如此复杂,每一次结果可能会类似,但汇金增持不能作为判断指数是否见底的唯一条件,很明确的一点是,表达了政府的一种态度。”

  星石投资总裁杨玲对此表示:“汇金公司的行动印证了我们之前的看法,即A股市场的整体估值已经到达阶段性底部,系统性风险大幅降低。我们维持以往的看法,坚定看好大消费类中服务类股票。”

  杨玲进一步解释道,经过前期大幅调整,目前A股静态市盈率只有15倍左右,其中金融股普遍不足10倍,即使是前期受到热捧的消费股也只有30倍左右,这已经与2008年的估值水平基本趋同了。“我们认为,单从估值角度看,A股已经具备一定的吸引力了。同时,目前中国经济还处于高通胀高增长阶段,并没有立即步入衰退阶段。根据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我国2011年、2012年GDP预测值为9.5%和9%。”在投资策略方面,杨玲认为,由于中国经济目前最大的风险是资产泡沫风险,因此银行股的估值才长期被压制。而大消费类中服务类股票作为“抗周期”类股票,则对于资产泡沫风险具有一定免疫力。即使我国经济碰到了硬着陆,这类企业依然保持稳定的盈利增长。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