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基金第三方销售迷茫中起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4 09:57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盈利模式及短期前景的不清晰,是基金第三方销售机构深陷迷途的缘由。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 袁京力】11月,是国内第65家基金公司财通基金发售旗下第一只基金的时间段,该公司上下几乎所有的员工都投入到这场销售战中去。

  在当前基金募集在银行渠道遭遇寒流的情况中,财通基金管理层,从基金经理至总经理,都将自掏腰包认购自家发行的基金。按照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这些买入的基金在6个月内不能赎回。

  据记者从至少两个消息源证实,财通基金总经理陈东升已经认购了自家基金600万元,未来不排除还将追加认购600万元,而公司总监以上的管理层每位认购额均以百万元级别计算。如真如此,财通基金自家从业人员认购该只基金的数额将创造公募基金历史。

  此前,除了基金管理公司的认购之外,基金从业人员认购自家基金属于凤毛麟角,据记者了解,即便总经理层面的个人认购额很难超过200万元。在银行渠道销售基金普遍遇冷的情况下,财通基金总经理及高管的认购显得引人瞩目。

  自10月14日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出台了相关申请基金销售资格的程序后,基金第三方销售机构开始进入正式申购阶段,据记者掌握的信息,至少超过10家以上的机构上报了申请方案,而有兴趣意向的机构高达百家。

  第三方业务前景未明

  不过,犹如钱钟书笔下的围城——在城外的人挤破头想获得一张门票,而在城里的人却不想跳入其中。

  据记者从多个渠道证实,作为基金公司的第一家,此前有意在第三方财富管理有所作为的嘉实基金(微博),已经放缓了筹备基金第三方销售机构的步伐,主要负责人之一的唐伟宏已经转投民生加银基金。

  今年早些时候,有消息称,由嘉实基金战略规划部牵头,拟组建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其中的一个内容为第三方基金销售业务。另据称,嘉实基金内部专门为此配备了10多人的团队。

  此前唐伟宏曾任嘉实基金上海分公司总经理、渠道销售执行总监,转投民生加银后将任该公司基金销售业务的负责人。

  记者从民生加银内部获悉,唐伟宏在国庆节之后已经到任,他的任职资格尚待证监会核准。

  据一位接近嘉实基金的人士透露,从业务角度看,由于存在利益冲突,基金公司申购第三方基金销售资格可能并不能那么顺利,“近期内部的重点并不在这里。”

  作为嘉实基金筹备第三方财富管理主要负责人之一的唐伟宏离职,并回归公募销售,令基金业界感到意外。

  “本来基金业还指望嘉实基金能带个头,但现在看来也许还不是时候。”上海一家基金公司负责人透露。据相关消息,该公司也曾具有类似嘉实基金这样的规划。

  仍有资本觊觎

  今年6月21日,证监会发布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修订稿)》,并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这引发了各路资本的涌入。

  7月7日,东方财富(300059.SZ)发布公告,拟将旗下的第三方理财平台增资4900万元,由原来的100万元增资至5000万元。

  9月17日,恒生电子(微博)(600570.SZ)公告,拟将其控股的数米基金网注册资本金由2000万元向5000万元转变。

  其中,在新引进的股东中,中欧基金主管营销的原副总经理陈鹏和海富通市场营销部原副总裁姚备,因具有较丰富的基金销售背景颇受关注。

  此前,曾在华安基金(微博)、汇丰晋信基金分别担任市场部总监、副总裁的杨文斌(微博),创建了第三方销售机构——好买基金。

  虽然数米基金网的增资此后因存在外方股东被卡,但这是资本觊觎基金销售资格的一个案例。据一位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透露,借助大股东恒生电子在基金公司IT系统的优势,又吸收具有基金营销经验的人才,数米基金网此举剑指第三方基金销售资格。

  9月20日,同花顺(300033.SZ)也公告称,拟斥资3000万元成立全资子公司,具体负责第三方理财产品的销售与服务。

  而在基金直销方面,一些机构也开始发力。

  据一位了解该公司的知情人士透露,汇付天下直销的基金保有量大约10亿元左右,该公司是最早参与基金公司直销的机构,目前签订了直销协议的基金公司约超过三十家,能支持超过500家基金的销售支付结算。该公司在2010年4月获得证监会的销售支付结算资格,此后开始了与基金公司直销部门的合作。

  此外,有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也发展了5000万元以上的基金支付结算规模。 “但总体仍偏弱。”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

  盈利前景模糊

  即便申请的大门已经打开,但盈利模式及短期前景的不明朗,将是第三方基金销售的困惑。

  根据证监会6月颁布的规定,放开民间资本准入门槛,允许符合专业资格的个人创办基金销售机构,并把具有基金从业人员资格的人数由30人缩小至10人。

  “在这方面,政策是给了股权激励的口子。”证监会基金监管部有关负责人在9月底的一次论坛上对记者表示。

  与基金管理公司设立采取核准制不一样,基金销售机构的申请采取注册制。据一位接近证监会基金监管部的人士透露,此举将减少“过度”审核,符合条件的机构将获得放行,基金销售机构的获批数量也许将大大超出想象。

  不过,如果初期机构云集,必将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

  基金第三方销售收入主要由申购费、尾随佣金以及向投资者收取的服务费组成,而目前来看,主要是1.5%的申购费,而考虑到打折及向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结算费用,最终能落入销售机构口袋的利润很薄。

  按照好买基金总裁杨文斌的测算,第三方销售机构的保有量需要达到30亿元至50亿元的存量规模,才能实现盈亏平衡点。

  为了获得规模,外界首先担心的是巨大的竞争引发价格战,这在银行与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之间,以及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之间均存在这个可能。

  “银行加券商,一共约12万个实体网点,这是客观存在的差距。”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

  在此差距下,打价格战注定没有出路。

  “如果银行动真格的,大幅下浮认购费,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的价格优势将不在。”上述券商基金分析师表示。

  根据证监会的规定,申请基金第三方销售的公司注册资本必须在2000万元以上。目前,不少拟申请的公司注册资本已经向5000万元靠拢。与银行、券商的资本金相比,这仍显得非常弱小。

  那么,以研究服务驱动规模增长的模式能行得通吗?从长远来看,这是基金第三方销售必须走的一条路。

  不过,至少从目前来看,大部分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的研究实力尚难与一些券商相提并论,这让其服务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渠道占优、研究占优的情况下,基金第三方销售机构还不能与券商相比。”上述基金分析师表示。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