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华商系基金遭遇股债双杀 未能顺应市场风格转换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2 07:15 来源: 金羊网-新快报

  基金年终盘点系列之2

  ■新快报(微博)记者 陈伟新

  去年一举成名摘取年度排名桂冠的华商基金(微博),今年终究未能逃出“城头变幻大王旗”的魔咒。截至12月20日的数据显示,去年风光无限的华商盛世成长,净值跌幅高达27.95%。客观地说,如果跟今年排名垫底的基金比较,华商盛世成长的亏损尚“不算严重”,但作为去年股票型基金的冠军,跑输同期沪深300(跌幅约为24.50%),仍令很多基民失望。或许是“风水轮流转”的缘故,今年旗下的债券型基金也难逃亏损的命运,遭遇“股债双杀”的华商系显然卫冕无望。

  追捧资金被深套

  2010年,华商基金在该年度业绩冠军华商盛世成长的光环下,总规模冲至417亿元,排名由第40位跳升至第24位,成功实现了小型基金公司向一线大型基金公司靠拢的目标。然而追捧的资金还没来得及享受明星的光环,便迅速被深套。

  2011以来,华商基金成功新发股票、债券型基金各一只,份额增长了20亿份,但受业绩拖累,其总资产规模在今年三季度严重缩水。据巨灵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华商基金的总资产规模为344.90亿元,重新回到了2010年四季度的水平。考虑到四季度资本市场的凄惨情况,华商基金四季度总资产规模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将没有任何悬念。

  一年前,外界对于华商基金的担忧正不幸被验证,小型基金公司在规模快速扩张后,投研以及管理能力能否跟进到位?以往靠精选个股,小资金专打“小麻雀”能否驾驭大资金上山“打老虎”?今年华商基金整体业绩的急速下滑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外界的担忧。

  截至12月20日,华商盛世成长近一年的净值亏损率高达27.95%,在480只同类基金中(包含QDII)排名倒数第69位。同系的华商产业升级近一年净值跌幅更高达39.33%,距离目前倒数第一的银华内需精选只有不到3%,成为华商系跌幅最大的一只基金。

  未能及时转换风格

  深圳一位基金评级机构的研究员向新快报记者表示:“今年股市风格较去年出现了明显的风格变换,以往的高成长小市值个股成为了今年市场中的大熊股。基金经理的操作思路能否跟上市场的风格变幻及时转向很重要,规模迅速扩张后投研体系的建设和支持能否跟上更关键。”今年中期,华商原总经理助理、投资总监庄涛转投中信产业基金被看作其投研体系一次不小的地震。业界盛传庄涛的出走或许正是因为与孙建波的操作理念冲突所导致。对于这场外界看来的“地震”,华商内部至今仍保持平静,华商基金投资总监一职依然空缺。

  去年华商之所以表现优异,与踏准板块、选中飙涨个股不无关系。然而,今年以来市场风格迅速转换,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小板、创业板指数跌幅均超过30%,“高成长”的中小盘股在今年惨遭屠戮,股价被腰砍的中小创业板个股比比皆是,而华商基金却依然重仓配置小盘股、新兴产业,导致其今年净值大幅下跌。

  以华商盛世成长为例,其三季报资料显示,第一大重仓行业为信息技术,配置比例高达17.51%,而全指信息指数今年以来逐季下跌,前三季度跌幅累计达到30%,进入四季度后该板块依然没有起色,截至12月20日,该指数四季度以来的跌幅已接近10%左右。

  而华商系青睐的非新兴产业股表现也不给力。如华商产业升级第一重仓股包钢股份(三季报数据)在三季度就跌了33%,四季度以来又已跌了33%,导致该基金全年净值跌幅堕入倒数第一集团之列。与华商产业升级一同栽在包钢股份的还有华商领先企业,其重仓配置包钢股份超过8000万股。即使华商领先企业在今年一季度就已配了7300多万股,成本不算高,但按昨日不足4元的收盘价算,该基金应该也出现了上千万元的浮亏。

  不幸踩中城投债地雷

  2010年华商旗下债基也表现不俗,不过今年华商系的债基却让投资者很受伤。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12月20日,华商基金旗下的6只债基金(不同收费方式分开计算)均出现了大幅下跌,其中的华商稳健双利B近一年净值跌幅高达11.16%,在224只债券型基金中排名倒数第五,与目前排名倒数第一的博时转债C的净值跌幅相差不到1%,而华商稳健双利A的净值跌幅为10.67%,同样位于倒数第一集团之列。而华商收益增强AB份额的净值跌幅均超过7%。此外,今年新发行的华商稳定增利AB份额的近半年净值跌幅均超过3%。债基亏损这么多与华商重配城投债、可转债相关。以华商稳健双利为例,二季报显示,其前十大债券品种有7只为转债,并重仓城投债10红投02(122875),而该债在三季度跌幅高达24.42%。另一只重仓品种11临汾债也是城投债,三季度跌幅达到22%。

  记者观察

  基金业光环褪色

  华商基金从去年的辉煌到今年的败走麦城,规模大幅缩水,可谓“一夜回到解放前”。其实,不单是华商基金,整个基金业都面临着这种发展停滞甚至倒退、资产总规模不断下滑的困境。数据统计显示,从2008年至今,基金管理的总资产规模正在以每年超过上千亿元的速度日渐萎缩。尽管各基金公司的创新产品从没有停止过,新基金不断发行,但都只是带来基金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基金规模的增加。

  新基金发行规模甚至赶不上旧基金缩水,华商基金今年的糟糕表现只是目前整个基金业的一个缩影而已。出现这种局面显然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对投资基金的不认同有关。

  开放式基金在中国的诞生已有13年的时间。投资者对投资基金已不再陌生。基金名义上是为持有人理财,但实际上,一些基金经理甚至根本就不把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放在眼里,如在新股询价过程中,一些基金报高价,抬高新股发行价格,高价参与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再加上在投资过程中并未体现出专业投资者的能力,导致投资者对基金的失望情绪不断增加。

  基金业目前遭遇发展瓶颈与制度也有一定关系,比如基金管理费采取固定费率的提取方式,导致对表现优异的激励不足,基金公司往往只能通过营销扩大规模来获取激励,而规模扩大过快往往又会对投资决策和基金经理的运作带来冲击,一旦市场变化太快,新入场的持有人就会率先遭受损失,而在没有赚钱效应下,还要向基金公司交管理费,自然会扩大对基金行业的负面感知。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了远离基金,基金业需要反思,作为专业投资者,该如何给予持有人以实实在在的回报。

  华商系基金净值表现

  基金名称 近一年净值涨幅

  华商产业升级 -39.33%

  华商领先企业 -31.58%

  华商动态阿尔法 -28.66%

  华商盛世成长 -27.95%

  华商策略精选 -23.40%

  华商稳健双利B -11.60%

  华商稳健双利A -10.67%

  华商收益增强B -7.46%

  华商收益增强A -7.10%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