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海关总署大调研 加工贸易区政策有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9 03:1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海平 陈银健

  海关总署署长于广洲近日率队结束了在江苏的一次调研。

  在苏期间,于广洲先后在苏州、无锡、南京以及泰州等地区进行了高密度调研,并与江苏省直机关和地方政府进行了多次会谈。

  接近海关的人士表示,海关总署这次调研牵涉到当前经济转型升级中的重要内容:如何对待改革开放后延续了数十年的出口加工贸易政策。

  由于加工贸易消耗资源较大、且财税贡献度偏低,随着“十二五”时期政府高层对经济结构转型提出的要求,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加工贸易成为东南沿海各地发展方式转变工作中的重点。

  此要求中国传统的加工贸易行业转型升级的呼声在金融危机后加剧,以江苏为例,加工贸易多年来一直占到整个进出口的七成左右,这种格局不易迅速转变。

  江苏是加工贸易的风向标省份,各级加工贸易区总数全国第一。2010年,江苏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2614.1亿美元,占江苏外贸总值的52.4%,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22.6%,位居全国第二。

  在与江苏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时,于广洲表示,江苏加工贸易如率先实现转型升级,则对于全国来讲意义重大。

  2010年11月,苏州被海关总署、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确定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首批2个试点城市之一。到今年7月25日,海关总署又出台了支持苏州、东莞建设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的8条具体措施。

  如,按照第二条支持措施“促进加工贸易内销便利化”,原先仅加工贸易联网监管企业才能享受的保税货物内销按月度“集中申报”便利,现在企业提供有效担保的情况下,已扩展到非联网监管企业。

  南京海关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这意味着没有联网的企业则可能丧失更多的市场份额,实质上是当前政府引导企业升级的手段之一。

  与此同时,南京海关于8月12日与黄埔海关(东莞为其辖区范围)签订合作备忘录,双方商定在加强两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间的联动。

  “作为国家既定的加工贸易转型的两个试验田,要互通经验,通过试点工作在全国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南京海关关长李多宽对本报记者表示。

  事实上,从南京海关提供本报的数据看,加工贸易占比自金融危机后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到2011年7月底,江苏加工贸易占比已从70%下降到50%左右。以民企国企为主的一般贸易占比的提升,使得转型已见成效。

  本报获悉,海关总署与江苏签署的合作协议包含了8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在进出口方面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以连云港为核心,联合南通、盐城共同建设江苏沿海港口群;推动实现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地方电子口岸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等。

  对于江苏省方面的工作来说,则主要是加强海关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如配合海关对现有开放口岸试点实施定期评估或年检制度,探索建立开放口岸准入退出机制等。

  从引导和扶持加工贸易区来看,这是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部门近期的一个合作样本。

  根据海关总署与江苏签订的协议,海关在“十二五”内将进一步优化关区加工贸易的监管模式,探索研究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拓展,支持企业开展研发、检测、维修等新型保税业务,加快实现省内加工贸易产业集聚和梯度转移等诸多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全力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参与海关总署本次调研的一位官员向本报透露,从现有形势看,全国加工贸易区即将迎来一次大整合运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加工贸易区等多个名词或许整合为一个。”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