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上海江森否认违规排污 被指扩张过快埋下隐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4 01:04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何勇

  32名儿童被查血铅超标,一家全球最大的汽车蓄电池生产企业被令停产

  中国环保整治风头正劲,却仍有企业在铤而走险。

  9月19日,上海新华医院儿科病房,一岁多的小欣雨仍在医院接受治疗,她血液中铅含量为每升897微克(此检测结果出自上海艾迪康医院),超过正常标准近8倍(我国血铅含量标准在0~100微克每升范围内)。

  而此前几天,位于上海浦东康桥地区康花新村及其周边社区中发生大规模铅中毒事件,截至9月20日下午3点,经专业医疗机构确认血铅超标儿童32人,其中住院治疗15人。

  目前经过上海环保局初步确认,该地区主要铅排放企业为上海江森自控国际蓄电池有限公司,目前该企业已暂停生产。而该地区上海新明源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批准擅自从事涉铅生产,也已被责令停产。

  上海江森自控是全球铅酸蓄电池生产巨头江森自控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蓄电池厂商,掌握着全球最先进的电池生产技术。“这样的企业不应该出现类似问题,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严查。”小欣雨的爷爷顾先生情绪颇为激动地告诉《中国经营报(微博)》记者。

  而就在江森污染门被爆出之时,从2011年5月以来,环保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正联合展开有史以来力度最大的全国铅酸蓄电池行业专项整治运动。

  上海康花新村铅污染事件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真相?谁是制造污染的“真凶”?为此记者展开了全面调查。

  血铅超标8倍以上

  据顾先生介绍,康花新村铅超标的第一例案例是小区一位家长发现孩子出现食欲不振、恶心、腹泻等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出是血铅超标。之后陆续有小区的孩子发生类似的症状,家长们去医院体检,得出的结论是孩子血铅超标。

  而得到消息的上海康桥镇政府在组织小区儿童们去医院进行血检却发现很多孩子出现了血铅浓度超标现象,严重的甚至到800微克以上。

  除了康花新村外,小区周边一些居民村也出现了几例儿童血铅超标。最终经过医院检查,上海浦东康桥镇康花新村及其周边社区总共有32名儿童被确诊血铅超标。

  大范围出现了血铅超标引起了居民们的恐慌。出事之后,居民每天傍晚都聚集在小区门口谈论此次污染事件,而几乎所有人都将讨论的矛头指向了距离该小区仅一条马路之隔的上海江森自控蓄电池厂。

  19日,记者通过实地丈量观察到,康花新村与位于临近康桥路上的上海江森自控直线距离在500米左右。由于采访当日正值上海江森自控停产期,没有看到任何生产迹象。但据康花新村居民介绍,由于小区位于工厂西北方向,每年当台风季节来临时,他们小区都是顺着风的方向,经常闻到异常气味,特别是在今年暑期的时候,味道特别浓,他们以为是周围焚烧垃圾所致就没有太在意。

  根据康花新村居民介绍,小区早在1995年就建好了,而上海江森自控工厂(前身为德尔福铅酸蓄电池生产厂)则是于1998年投产建设的。

  工厂生产10多年来,之前附近的儿童也曾出现过血铅超标的事,但当时只是极个别儿童,所以很多家长也并没有把它当回事,直到今年才发生了大规模的污染事件。

  9月16日,上海市环保局官方网站称,康桥地区主要铅排放企业正是上海江森自控,该公司使用铅锭和硫酸作为原辅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铅烟、铅尘,并通过过滤除尘器处理后排放。浦东新区环保部门已经送达了责令其暂停生产的通知书,目前该企业已暂停生产。此外,该地区的上海新明源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批准擅自从事涉铅生产也已被责令停产。

  上海江森自控是全球铅酸蓄电池生产巨头江森自控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蓄电池厂商,目前占全球汽车蓄电池市场份额的比例已经超过30%,在国内,江森自控占中国汽车蓄电池市场份额的10%左右。据上海江森自控公开资料显示,上海江森自控蓄电池厂的客户主要包括国内的各大汽车生产商,如上海通用、长安福特(微博)、广州本田、东风本田、海南马自达等。

  19日,记者在上海江森自控工厂门口看到,已经处于停产状态的工厂大门紧闭,厂区门口,等待拉货的卡车排成了长队,一位长年往返上海和浙江的货车司机介绍,“由于江森自控位于浙江长兴的厂还在生产,此次拉货,就是将康桥工厂已生产的半成品拉到浙江生产”。

  而有上海江森自控的工人告诉记者,受停产整顿的影响,很多客户的订单都已经取消,领导们说,工厂大概停产到年底。

  违规用铅与安全疏漏

  但对于政府的初步排查结果,上海江森自控却觉得自己有点“冤”,并不承认自己是此次污染事件的“元凶”。

  上海江森自控公关部负责人在发给记者有关采访回复中表示,“和所有利益相关方一样,我们也非常想知道事情的真相。我们正在积极配合相关政府机构的调研工作,以求了解真实的情况。但是目前尚无明确信息表明我公司造成了上述情况。”

  而对于此次被停产的原因,上海江森自控给记者的答复是,“上海江森自控目前生产用铅量已达到环保部门审批年度用铅量的最高限定值”,而非污染所致。

  据江森自控能源动力业务副总裁兼亚太区总经理杨纾庆表示,2010年该厂三条生产线生产的铅酸蓄电池量多达400多万只,而从今年7月份起,由于全国针对铅酸蓄电池开展环保大检查,他们厂已关掉了一条生产线。

  但有康花新村居民对此说法提出质疑,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康花新村居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污染事件发生后,他了解到的情况是,上海江森自控在今年8月底铅指标就已经用完,但在9月还继续生产,如果不是此次政府强制它停产,上海江森自控估计还会继续生产下去。

  至于上海江森自控铅指标疑问,记者欲向上海环保局求证未果,而上海江森自控就此事也拒绝回答。

  根据上海环保局7月29日发布的《2011年上海市铅蓄电池生产、组装及回收企业公示名单》显示,上海江森自控2010年的产量与危险废物处置量分别为3740000千伏安时与1818.976吨,其产量和危险废物处置量均列17家铅蓄电池企业之首。

  而作为全球知名500强企业,上海江森自控又是如何进行安全生产的呢?

  上海江森自控称,“2005年江森自控通过全球并购的方式收购了德尔福位于康桥的工厂,在收购之后,进行了大量的整改工作并且在环保设施上做了大量的投入,其中包括增加大型除尘设备、操作岗位送风设备,增加空调等。在中国的工厂安装了世界级、最先进的污染控制系统,并且按照最高标准进行运营和维护。”

  但实际情况是,根据上海环保局透露,6月份环保部门在检查上海江森自控时就发现其排放物有超标情况,当时要求他们立即整改。而6月底环保部门再次对该公司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废气废水排放恢复达标。

  对此,上海江森自控承认:“2011年6月初,由于维修工的不当操作,我们的排放出现了短暂的异常状况,并立刻就此进行了调查并迅速整改。”

  至于真实污染源是否是另一家企业——上海新明源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记者在现场采访发现,新明源公司工厂离康花新村大概有200米左右距离。因为该工厂未经批准擅自从事涉铅生产,此次也已被责令停产。

  但截至记者发稿日,政府最终调查结论还没出台,谁是真凶还存在诸多疑问。

  浦东新区环保局办公室主任助理孙胜男表示,血铅污染原因政府要通过大量的事实来证明。但是在那个地方,上海江森自控是最大的用铅企业,除了它还有一个小的(新明源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用量根本是微乎其微的。“整个地方就只有你一个用铅大户,如果还有两三家,还可能是其他的”。

  扩张过快埋下隐患

  有业内人士质疑,江森自控这些年的疯狂扩张导致管理不善可能是此次污染事件的最根本原因。

  上海江森自控的前身是上海德尔福公司下属铅蓄电池生产企业,江森自控是在2005年收购该公司之后,开始涉足中国大陆汽车蓄电池市场的,虽然收购上海德尔福让江森在中国汽车蓄电池市场的份额达到13%,但相较其超过30%全球市场份额,江森自控并不满足于其在中国的市场地位。

  2006年初,该公司亚太区总裁宣布要在2007年把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提高到30%左右,随后几年江森自控在中国展开了疯狂的扩张行动。

  2007年,江森与国内行业龙头风帆股份合作,开发汽车蓄电池业务;2008年,江森转而在浙江长兴建了其在中国的第二个铅酸蓄电池生产基地。该项目总投资1.58亿美元,可年产电池800万套。

  2010年11月,继浙江长兴之后,江森自控又宣布在重庆涪陵区李渡新区建设中国的第三个生产基地,投资1.18亿美元。

  而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时,江森自控曾被迫在北美和欧洲关闭与合并了28家工厂,但其在中国的投资却进一步加大。2010年11月,江森自控高层在位于重庆的第三座蓄电池生产基地开工仪式上曾公开表示,江森自控在国内已有3家工厂,年产能为1800万只蓄电池。按照规划,江森自控2015年将在中国生产3000万只蓄电池,为此计划近期在中国再建设2座新工厂。

  就在上海康桥工厂被停产的当天,江森自控有限公司宣布,江森计划投资1亿美元,在中国建造一个新的铅酸蓄电池厂,产品将供应国内和整个亚洲的汽车市场,预计在2013年建成投产。

  “扩大市场占有率与提高管理效力,往往是高危生产企业不可兼得的通病,上海此次铅污染事件多少暴露了江森自控在扩张的同时企业自身的管理存在的问题。”有铅蓄电池企业内部人士称。

  上海江森自控公关部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称,公司自己对环保方面的要求可能比环保部门的要求更高。而且公司员工的血铅水平要低于上海全市居民的血铅水平,公司为此还得过卫生部颁发的奖。“就血铅管理而言,我们对工人进行常规的血铅检测,以确保他们的血铅水平符合标准。在我们上海的工厂员工中,血铅超过200微克/升的人数比例仅为0.7%。”

  但据康花新村一位在上海江森自控上班10年的居民介绍,厂里每年都会组织体检,今年上半年的体检测出他的血铅指数还只有18。但这次儿童铅污染事件后他也去医院做了血铅检测,发现也超标了,而他的女儿血铅指数达到275。

  据记者了解,近两年,由于铅蓄电池行业扩张过快各地已经发生多起铅污染事件。

  浙江是我国铅蓄电池生产大省,全省登记在册的有273家铅蓄电池企业。由于近两年的铅蓄电池行业扩张无序,仅在今年该省就发生两起严重的血铅超标事件。

  今年3月,位于台州市路桥区台州速起蓄电池有限公司恶意违法超标排污造成当地658名村民中有172人检测出血铅超标。2011年3月以来,浙江海久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由于违法违规生产和职工卫生防护措施不当导致该公司职工及附近村民出现332名血铅超标事件。

  据了解,康花新村儿童血铅污染事件之后,上海已经对全市铅蓄电池企业展开全面检查。根据上海市环保局披露,上海市原列入管理目录的17家铅蓄电池企业中,已关停6家,这些企业只有通过严格的环保验收,才可能恢复生产。

  但据康花新村的居民介绍,污染事件爆发之前,区里有关环保部门在小区也设有定点检测设备,但不知道为何却没有提前检测出此次铅污染。居民们表示,环保部门这种事后补救的方法远不如事前预防有效,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可逆转的。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