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穗PM2.5监测预热 监测数据发布时间表难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3 03:42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陈承
本报记者 陈承 上海报道
“我们一直都在进行PM2.5的监测准备,很多技术工作实际上前期就已经陆续在做”,这是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伏晴艳对最新进展的介绍。
12月21日,国家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在出席2012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时表示,备受关注的PM2.5监测计划将分“四步走”;而“四步走”中的第一步,就是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PM2.5和臭氧监测;第二和第三步则是在2013、2015年将监测扩展到其他多数城市;最终实现2016年空气质量新标准在全国实施的关门期限,各地普遍监测并向社会发布监测结果。
据本报了解,目前京沪穗针对PM2.5的前期监测已进行了多年,初步具备监测基础,目前正进行设备采购等相关筹备,静候环保部指令,统一开展正式监测。
正式监测前的相关准备工作,急需统一规范和实施细则的指引。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副主任赵越称,“应该有一个国家通用的标准或认可的监测方法,大家都采购同样的机器,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采购的监测设备一定要是可比的”。
而重点地区启动正式监测后何时向公众公布数据,尚不明晰。
京沪穗监测筹备
“上海目前已经很接近周部长提出的2012年监测要求”,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伏晴艳称,“上海的PM2.5监测从系统上来说没有大的难度,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在沪实施已有20多年,质量管理体系已比较成熟。”
伏称,早在2000年,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就已开展对PM2.5的探索,2005年开始,有4个站点保留了较为连续的PM2.5历史数据。
“不过评价城市空气质量是否达标,需要根据国控点点位提供的监测数据进行判断”,伏晴艳称,“目前我们还需要在国控点上部署3至5台PM2.5监测仪,并根据国家标准要求配备一定数量的备机,从而确保数据的连续性。”
伏介绍,所谓“国控点”指的是国家环保部用于监控、评价一个城市或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的点位,一座城市的整体空气质量即由国控点产生的数据综合判断。而对于上海各区县等较为细致的区域空气质量水平,则使用各级区县环保局自我部署的“自控点”进行数据采集。
“目前上海拥有10个国控点,其中还有1个是不参与评估的对照点”,伏称,“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现有的PM2.5监测点位,绝大多数为非国控点,主要由郊区和郊县监测站在近1年内建设,均为前期的探索性工作。我们会尽快在设备比对完成后确定监测方法,将国控点点位上的PM2.5监测仪配齐。”
伏还透露,目前国内PM2.5监测仪均从美国进口,按照各仪器监测原理不同,价格约在20万-30万间,每台每年维护的成本则为3万-6万。而相关引进经费,则需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在2012年专项申请。
至于长三角其他城市PM2.5监测现状,伏晴艳表示主要城市的环境监测中心前期都已储备了一些相关设备,技术准备水平亦相似。
赵越也表示,在环保部要求京津冀地区在2012年开展PM2.5监测前,北京也已开展相关研究和技术准备,“我们在办公楼顶上做过单点研究,奥运会期间我们就已关注北京空气中细粒子的问题”。
广州市环保局副局长杨柳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则提到,在PM2.5监测的仪器设备购置安装、数据质量控制、专业人员培训等工作上,广州已经完成了能力建设。“广州已经有足够能力进行PM2.5监测,在数据监测、评价、信息发布上,广州已经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杨柳说。
而正式监测的启动,急需统一规范和实施细则的指引。
赵越透露,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已进行设备采购立项,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通过,则北京就需要采购一些仪器设备进行业务监测。
“用什么设备还不知道。设备使用得根据统一规范,这是很技术和很专业的问题,不同方法、不同地点(监测出的颗粒物)结果不一样。应该有一个国家通用的标准或认可的监测方法,大家都采购同样的机器。”赵称。
赵介绍,我国起步较早的PM10设备都经过美国EPA(美国环境保护署)认证,全国各地都有可比的设备。
发布时间表难产
11月中旬,国家环保部公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出含有PM2.5监测项目的标准,同时称新的标准将于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而周生贤于12月21日的表态,使未来四年全国各地环保部门对接新的空气质量标准步骤更为清晰。
然而无论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还是周生贤的最新讲话,皆未提出各地环保部门分批向公众发布PM2.5监测数据的具体时间。
一位接近环保系统人士称,按目前国家环保部下属各部门及地方环保部门的职能划分,各地环境监测中心负责开展环境空气、土壤等方面监测。不过监测数据的发布权并不在监测部门,而是由上级环保局(厅)统一发布。一旦国家环保部出台新的监测项目,则新项目的监测数值发布行为将通过环保部统一下达。换言之,统一公开发布的时间节点,地方并无决定权。
“实施细则及时间节点还没下发”,国家环保部新闻处一位工作人员接受本报采访时称。
“向公众发布PM2.5数据的时间由环保部统一规定,我们无法决定上海公开的具体时间”,上海市环保局一位负责新闻接待的工作人员对本报说,“环保部非常清楚各地方的环境空气情况,我们需要服从部里的统筹安排。”
赵越也对本报表示,关于北京提前公开PM2.5监测数据与否,“目前还没接到相关通知。”
赵越称,用什么方法、采用什么机器监测,国家肯定要出规范,现在这些标准还没有,“测也只是测着看看,特别作为我们专业的监测单位,根本不可能把研究性监测数据发布出来,作为对公众的服务,美国从制定标准到发布用了十年的时间”。
也有研究者表示乐观。
伏晴艳称,“不同城市的环境监测中心,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监测部门相互有着密切的技术交流,在监测工作方面相对比较同步,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将根据环保部的统一要求开展PM2.5的提前发布”。
而处于珠三角地区的广州,该市环保局副局长杨柳此前曾表示,广州已经万事俱备,只等上级部门的进一步指示。
对于公开的进度,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导、“长江学者”杨新教授有些疑惑,他建议目前已具备相当监测能力的城市,应尽快向公众发布PM2.5数据,“这对国家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公众空气质量意识,都很有帮助。”
污染现实紧迫
“相对于京津冀和珠三角,长三角的空气污染稍好一些,但总的来说中国东部地区PM2.5水平,在全球范围内已非常高,比发达国家要高”,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杨新教授称,“据我们监测,上述三个区域PM2.5细颗粒物主要来源是能源消耗,即煤、石油化工等各方面的排放。”
伏晴艳则称,对于PM2.5中含有的化学成分研究,将是今后各城市开展污染防治工作中重要的科学数据,因此需要深入监测。
事实上,上述三地PM2.5超标早已对公众造成影响。在11月由国家环保部公开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中称,近年来,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PM2.5污染加剧,在PM10和总悬浮颗粒物污染还未全面解决的情况下,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PM2.5和O3污染加重,灰霾现象频繁发生,能见度降低。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大气化学研究中心主任庄国顺带领的PM2.5监测科研团队,此前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公布,2003年至今,上海环境空气中PM2.5浓度年平均数值在40-60微克/立方米之间,且近几年来该项数值呈现略微加重的趋势。
上述数据若按照环保部的新国标征求意见稿标准,已远远超过PM2.5二级浓度的限值。“如果各地到2016年大限时才公布PM2.5数据就太晚了”,杨新教授说。
(特约记者唐易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