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欧债危机对中国银行业冲击有限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8 08:00 来源: 新华08网

  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上周末下调包括法国在内的欧元区9国信用评级,降级“冲击波”波及全球资本市场,欧债危机大有向银行业扩散之势。不过欧债危机对中资金融机构影响有限。

  中国银行业持有的欧洲边缘国家主权债务敞口较小,欧债危机对中资银行的直接冲击有限。在危机爆发前,中资银行持有欧洲部分国家的主权债券,但总体规模较小,且自危机爆发以来已针对风险较高债券进行减持。目前欧债敞口风险较小,对欧元债券价格下跌不太敏感。

  中国银行业持有的欧洲金融机构债券评级较高,承受风险相对较小。虽然欧债危机已由主权债务危机逐步向银行业危机转化,但目前评级相对较高的欧洲金融机构债券市场行情仍然较好,资产价格大幅下跌风险较低。同时,中资银行近期相继暂停与部分欧资银行的外汇对手交易,限制了对部分欧资银行授信额度,也将有助于避免可能出现的违约风险。

  此外,中国银行业在欧洲当地市场的渗透仍然不深,受欧债危机直接冲击不大。随着近年来中欧经贸投资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宝贵窗口期下,中国银行业纷纷加快了在欧拓展步伐。但总体而言,中资银行在欧分支机构的业务仍主要以服务中资客户为主,尚未成为当地的主流银行,这也恰恰使欧洲主权债务及银行业危机对其产生的传染效应是有限的、可控的。

  不过,欧债危机不断演化,中国银行业应提前做好准备,积极应对。第一,应关注我国在救助欧债危机中的总体表态和部署,并以国家战略为依托制定中资银行自身应对策略。总体来看,欧元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制衡美元独大的重要力量,也是国际储备多元化的重要环节,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因此,救助欧洲符合中国的长期利益。目前来看,在欧元区核心国家在危机救助中发挥关键作用、欧盟和IMF做出有效安排的前提下,中国将以积极稳定的姿态参与救助欧债危机,同时要求欧洲重视中方的利益诉求。从中国介入救助欧债危机的方式来看,既包括加大购买欧洲债券规模、增加对欧进口和扩大企业投资等双边安排,也包括向IMF注资等多边制度安排。中资银行应在依托和配合国家总体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应对思路。

  其次,区分长期战略和中短期策略,制定差异化的应对思路。从长期战略来看,欧洲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技术供应方和第四大投资来源地,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中资银行的重要海外目标市场之一。中资银行不能因欧债危机持续演化和全球经济复苏放缓而停止“走出去”步伐,而是应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宝贵窗口期,抓住国际金融市场大分化、大调整背景下,一些国家市场准入放宽、不少国际金融机构收缩或减缓市场扩张带来的机遇,坚持积极稳健地推进国际化经营,进一步打造资产、业务和经营地域多元化的国际化银行。

  从中短期策略来看,针对欧债危机将持续蔓延、系统性风险加大且可能触发银行业危机的情况,中资银行应调整涉欧资产配置,加强风险防范。一方面,应深入分析持有的各类涉欧债券的风险敞口,尽可能把欧债的不确定风险降到最低。另一方面,针对欧债危机持续恶化导致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性加剧的情况,应紧密跟踪市场行情、各类发行体、交易对手和客户的风险变化情况,及时研判防控风险,尤其要做好市场极端情况下的风险敞口管理,同时注意防范交易业务中叠加的操作风险。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强国别风险研究和管理,加快完善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集团风险管理架构及配套制度,健全境内外控股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真正使风险管理覆盖到整个业务经营体系。(工商银行 马素红 罗宁)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