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人造利润隐忧:平安新华资本承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3 02:5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包慧 万涛 深圳、北京报道

  四大A股上市公司2011年共实现净利润489.18亿元,平均同比下降20.77%。如果以一年360天计算,四家去年每日合计赚1.36亿元。

  其中,新华保险净利润27.99亿元,同比增长24%居首;中国平安194.75亿元,同比增长12.50%;中国太保83.13亿元,同比下降2.85%;中国人寿183.31亿元,同比下降45.48%。

  什么蚕食着保险公司的利润?利润的逐年下降,是公司经营原因还是行业特性使然?

  利率上限保底

  以四家保险公司披露的数据看,2009年-2011年,保险业业绩增长率一直处于持续放缓趋势。这三年,太保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186.33%、16.32%、-2.85%;国寿为71.81%、2.26%、-45.48%;平安为879.05%、24.69%、12.5%;新华分别是309.86%、-15.45%、24%,为四家公司中2011年业绩增速回升的唯一一家。

  保险公司实现利润很简单,“承保利润与投资收益”两条腿走路。

  两者之和构成保险公司的营业利润。而投资收益则是保险业主要利润来源,投资结构中,资产占比不及20%的权益类投资的作用至关重要。某种意义上,保险业并不容易走出“靠天吃饭”的宿命。

  金融机构的运作并不神秘,其实就是依靠一定的渠道或成本获得资金,然后投资于收益率更高的领域,赚取差价。对于银行而言是“息差”,而保险公司则是“利差益”。而保险业恰恰在这两方面——获得资金和投资运作,均享有行业特性天然带来的优势。

  保险公司能低成本地获取资本,并不是源于保险行业自身的能力,而是拜监管规定这一尚方宝剑所赐。据寿险定价规定,保险产品定价主要考虑预定利率、死亡率和费用率。

  但是,保监会对寿险保单预定利率却有一个不超过2.5%的上限规定。这使得中国的寿险企业能以较低成本获得资金。

  另一方面,2006年以来,保险业投资收益令人炫目。据保监会数据,保险行业总体投资收益率从2001年以来,分别为4.3%、3.1%、2.7%、2.9%、3.6%、5.8%、12.2%、1.9%、6.4%、4.8%、3.60%,11年来平均收益率为4.6%。

  对照前述最高2.5%的保单预定利率,保险业投资运作的资金可稳定地获得2.1%左右的“利差益”。这样的童话还未结束。

  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保险业截至2012年1月末的总资产已达6.03万亿元,其中投资资产5.5万亿元。以4.6%的平均收益率计算,全行业可能获得的“利差益”1155亿元。而四家A股上市的险企巨头2011年的总利润也不过489亿元,由于定价上限形成的“利差益”对于保险业的利润影响可见一斑。

  浮亏少计提寅吃卯粮

  四大上市险企中,净利润增速最高的新华保险增长24%,而最低的国寿则同比下降45%,同为寿险公司,利润增幅却有天壤之别。

  部分险企增速明显好于往年,有准备金释放的因素,也要看浮亏减计是否充分。

  “我认为中国人寿2011年报是最靠谱的保险年报。”一位匿名的保险行业分析师称,“原因在于我不是很喜欢平安和太保的对待长期负债的态度,这两年是保险业的低谷,销售乏力,特别是投资业务缺口大直接影响到准备金的评估。减计不充分,对2012 年业绩有压力。”

  以新华为例,其浮亏仅减计了9亿元,计提比例仅8%。而利润下滑最厉害的国寿,浮亏减计了129亿元,计提比例高达28%。平安浮亏减计26亿元,计提比例为11%,太保浮亏减计28亿元,比例17%。

  另外,按现有会计准则,保险公司的一些股权投资还不体现于当期的利润表。这些股权增值可以“藏”起来,只有卖出时才能体现。例如中国人寿入股广发银行、参加中信证券增发,及参股南方电网等,股权增值收益都是暂时在年报上看不出来的。

  从准备金的因素来看,2011年中国人寿补提32.68亿准备金,新华补提2.95亿准备金,补提准备金即减少了相应的利润。而平安和太保则分别释放10.59亿和0.5亿准备金,增加了公司的利润。

  对此,一位资深行业分析师表示,“如果减值损失计提过低,那么保险公司实际上是在寅吃卯粮,将亏损的风险留给未来。大家期待(股市)来一个6000点,赚上15%抹平空账,但谁能预知6000点什么时候来?”

  他认为这样虽然不影响利润,使得收益率更好看,盈利更平滑,但相对杠杆率提高。国寿直接冲减利润,表现是账面难看,业绩起伏,但守住了偿付能力。平安和太保的业绩固然更好看,但放大了企业本身的风险,需要不断向市场融资。

  截至2011年末,国寿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70%,新华受益于股东增资和A/H股上市,偿付能力充足率大幅上升为155.9%,但由于资本市场低迷及融资规模偏低,与150%的监管水平逼近,资本依然较紧张。

  2011年底太保寿险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3%,太保产险为202%,集团为302%,压力不大。

  2011年底中国平安寿险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56%,产险为166%,据广发证券测算,2012年中国平安寿险、产险业务的实际资本分别需要增加88亿、47亿,共135亿才可满足监管要求。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