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网民热议物价上涨 称实际原因仍在于大公司垄断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1 01:27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CPI同比上涨3.6%,环比上涨0.4%。近日有媒体报道,奶粉、食用油、洗发水等日常消费品相继涨价,一些产品的涨幅达到10%。

  不少网民认为,日常消费品涨价直接关系到普通民众的生活起居,切不可掉以轻心。也有网民认为,CPI的小幅反弹,表明物价上涨压力依然存在,“控物价”不能放松。

  物价上涨压力不容轻视

  有观点认为,3月CPI短期回升,几乎全部是由蔬菜涨价引起的,4月CPI会回落,总体上物价涨幅也会呈现回落趋势。

  但有网民通过微博(http://weibo.com)表示,从3月份的数据来看,虽然CPI数据是3.6%,但食品价格上涨了7.5%,关注食品价格的居民一般都是生活方面压力较大的。3.6%的数字可能被理解为可以接受,但是一些低收入阶层对食品价格上涨7.5%的承受度又有多高呢?

  署名余丰慧的微博表示,3月份CPI数据与百姓的实际感受仍然有差距,实际感受的反弹幅度应该更大一些。这说明我国物价形势不容乐观,通胀的根本因素并没有彻底消除,货币政策应对通胀不能有丝毫放松。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措施主要应该放在财税政策上。

  严查涨价的非市场因素

  对于目前日常消费品的涨价,企业给出的理由一是人工成本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二是油价上涨导致物流成本增加。

  有网民承认,目前的物价上涨存在一定的合理性,认为对通胀要保持警惕,但是对于一些产品价格的上涨要有容忍度。比如,应该允许农产品价格的合理上涨,以保障农民的利益。

  但是,也有不少网民对于“成本上升推动涨价”的说法表示质疑。署名单士兵的博客文章表示,“原材料上涨”,这是很多物价涨价的“统一口号”,商家说起来理直气壮,消费者听得一脸无奈。问题是,在这些涨价现象的背后,到底还有多少“不健康的市场经济因素”呢?

  有网民表示,企业不能成本一上涨,就急忙顺手转嫁给消费者,而自己不受一点伤,不然,按照这个逻辑,吃亏的永远都是消费者。企业应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管理、降低消耗等措施,提高竞争力,消化生产成本的上涨。

  还有网民指出,涨价的原因还在于垄断,一些生产日常消费品的大公司,占有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其擅自提价的行为,实际上就是垄断行为。

  有网民建议,要翻一翻原料生产企业的账本,看他们有没有恶意扰乱市场的行为;要让市场监督部门查一查有没有人将原料囤积居奇,以免不法商人扰乱市场;要与各公路收费站站长商量一下,能不能不收或少收过路费,以降低原料运输的成本;要让物价部门核实一下各方物价是否合理,以防商家恶意揩油。

  保持物价稳定还需政策发力

  署名江德斌的评论指出,政府并非对通胀无从下手,所能采取的措施也很多。比如约谈限制垄断企业的涨价冲动,遏制基本资源性产品的非理性涨价,从而减轻下游企业的成本压力。采取大规模减税、缩减政府行政支出、压缩政府投资项目、完善民生保障等举措,帮助民众抵御生活成本上涨压力。同时,回笼过于泛滥的货币,开放垄断行业限制鼓励民企进入,从而缓解货币贬值压力,提高社会生产力,用发展来战胜通胀。

  署名邓海建的评论指出,理性而言,眼下的涨价既有资源能源产品价格改革的合理性,也有农产品价格关系归位的正当性,但面对不断抬升的生存成本,职能部门一方面应建立民生产品价格波动监管机制,厘清涨价的合理性与“搭便车”行为,严惩“抱团涨价”等各色价格联盟;另一方面应将常态性补助措施与民生产品价格异动挂起钩来。

  对于食用油的涨价,有网民认为,一是有必要对食用油巨头进行反垄断调查,不能让它们“想怎么涨就怎么涨”;二是我国需要尽快建立一套包括存货、价格变动、进出口情况在内的完整的市场价格监测体系,要将国储的抛售真正与市场领域衔接,与资本市场、期货市场直接挂钩;三是采取富有弹性的农产品保护综合措施,给予农户优惠政策,稳定提高国产大豆产量,从而提高食用油的自给率。

  (记者 张松 整理)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