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3月08日 15:08 来源:新浪财经
李晶
自金融危机开始以来,中国官员一直努力将人民币的地位提升至主要国际货币, 2010年下半年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大幅扩大离岸人民币业务范围。主要改革举措包括:允许特定离岸金融机构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将人民币用于与新兴市场交易伙伴的货币掉期交易,并允许各种企业在香港开立人民币账户。9月份,当报道称马来西亚央行购入人民币资产作为其外汇储备的一部分时,人民币在实现储备货币地位方面实现了里程碑突破。
下述报告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最近数月所采取的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举措,第二部分以问答的形式描述了围绕这些举措的主要问题。
I. 人民币国际化 – 最新进展
人民币贸易结算提振香港的人民币存款
在2010年最后数周,中国政府将参与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试点企业数量扩大至67,000家出口商,以此结束了重大举措频出的一年,此举显著扩大了贸易结算领域的人民币业务范围。对于出口行业而言,以人民币确定合同价格的能力为其提供了一种方法,可以缓解美元在中期维持下行趋势时所产生的货币风险。在2010年中期中国扩大境外人民币结算试点项目后,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额激增。6-11月份期间,以人民币结算的跨境贸易金额高达人民币3,400亿元,为1-5个月总额的7倍以上。即便如此, 2011年前11个月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总额(人民币3,800亿元)也仅占中国同期贸易总额的2%左右。
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表示,2010年香港人民币存款总额激增378%,预计2010年年底人民币存款总额将达到人民币3,000亿元左右 (见图1)。香港正在逐步成为人民币计价产品的重要市场,今年香港的人民币债券发行量达到人民币414亿元,而2009年则仅为人民币160亿元。2010年末人民币存款占香港总存款基础的比例增至4-5% (摩根大通香港银行分析师Joseph Leung预计该比例在2011年末将增至15%)。
2011新举措及产品
在新年伊始的最初几周,决策者明显加大力度推进扩大人民币境外使用方位及放开中国人民币资本账户的新举措。最新动向包括:
- 中国人民银行(PBoC) 宣布,中国企业将获准以 人民币开展境外投资、并购及入股。中国境内银行可以为该等境外投资发放人民币贷款,该等投资的利润可以以人民币形式汇回境内。
- 较为富裕的沿海城市温州的居民将获准参加试点,可以每年进行最高人民币2亿元的境外直接投资
-中国银行纽约分行开始提供人民币账户,开户人每日兑换限额为4,000美元等值的人民币,每年限额2万美元等值的人民币
-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行政总裁表示,港交所正在积极寻求方法落实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在香港上市,预计今年将开始进行此类发行。诸多机构,包括中银国际及长江实业早已表达了对在香港发行人民币计价股票的兴趣
- 据近期媒体援引未具名人士的报告,早些时候市场一直预期的“小QFII”试点再度提上日程;至少80%筹资必须投入国内债券市场
上述最新动向促使人们产生了对于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前景的相当乐观情绪,可能的受益者包括香港各家银行、港交所及各投资银行及资产管理公司。但尽管市场人气如此乐观,人民币国际化仍面临严重掣肘,其中包括对于离岸人民币资金在无需逐笔获得监管机构批准的情况下汇回大陆的渠道有限。由于决策者担心国内多余流动性及资产价格泡沫,目前这些限制不可能被放开,除非通过非常审慎的方式,如小QFII 试点。这意味着在更大范围内接受人民币的进程将取决于更为广泛的境外投资选择的提供 (除单纯货币升值外),从而最终取决于鼓励引入产品创新及证券发行的充分流动性资金池的发展。人民币被普遍接受作为储备货币– 可能是国际化的最终方式 – 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II. 问答
i) 那种类型的人民币投资产品可能被引入香港?
若与早已拥有完整产品及服务的港元相比,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发展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
在香港政府组织的年度亚洲金融论坛上,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成为香港及大陆金融当局及金融官员讨论的主要议题。据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国库局局长陈家强教授称,人民币计价投资产品的发展可能将从那些不需要活跃二级市场的产品开始。在第一阶段,香港推出的人民币计价投资产品主要包括固定利息产品,这种产品通常由稳定的收入来源买入并持有,而非那些为了实现资金回报而进行活跃交易的资金 (要求活跃且流动性良好的二级市场)。
为了给人民币金融产品创造流动性良好的二级市场, 必须有大规模人民币资金池,可供本地及境外投资者进入并可兑换成外汇。目前对于货币兑换的限制 (香港个人客户最高每日可兑换人民币20,000元,企业限额需经批准 – 除非资金被用于贸易结算)及有限的流动性表明很难为投资目的大规模买卖人民币。
根据陈家强教授的意见,缺乏充分的资金池使得人民币计价产品的推出变得较为复杂(如通过股票IPO),而人民币计价产品市场需要强劲的定价功能。尽管尚未公布时间表,但近期香港政府、监管当局及港交所的言论表明,他们将发展基础设施以支持在近期内推出股票关联产品,如人民币计价股票上市、ETF及管理基金。
(本文来自中国通报告,作者为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股票及大宗商品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