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15日表示,我国在制订“十二五”规划时应关注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自主创新、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等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工业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
厉以宁说,从去年开始,我国面临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明显。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面临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虽然计划经济时代有通货膨胀,但那是隐蔽的通货膨胀,有钱买不到东西,表面上物价没有上涨。此后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需求拉动的。
厉以宁表示,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四种原因造成,包括原材料短缺造成的商品价格上涨,农产品供不应求引起价格上涨,劳动力价格上升,以及由需求和成本拉动引起的土地和房产价格上升。
从以上的情况可以看出,紧缩的宏观政策对遏制上述几种通货膨胀是无效的:宏观紧缩政策不能解决原材料的短缺,不能解决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问题,也不能把劳动成本上升的问题消除掉。宏观紧缩政策对房价和土地价格的上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毕竟价格总水平已经上升了。
他认为,随着中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和物价的上涨,广大劳动者的工资标准应逐步提高,中国劳动力成本廉价的时代已经结束。从国家政策层面而言,适度提高工资标准有利于增加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在解释部分沿海地区劳动力短缺推动劳动力价格上涨的问题时,厉以宁说,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小城镇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吸纳了很多农村劳动力,农村劳动力的输出越来越有限。
(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