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1月19日 14:20 来源:深圳新闻网-晶报
“没收费就没当下成就”之辩
杨耕身
河南368万元天价过路费案了犹未了,禹州那个农民身上所体现的真实的民生苦难,亦远未为更多人所知,然而已经有人开始要跳将起来,为高速公路收费的合理性张目了。
在昨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在回答关于天价收过路费事件时这样说道:“有关高速公路的收费问题,我们非常理解广大人民群众对此事的关注。因为公路本身就是带有公益性,而且公路的收费关系民生。但是,收费公路政策在中国已经实行了很长一段时期,可以这样说,没有收费公路的政策,就没有中国交通的现状,也没有我们刚才所说到的农村公路取得的这些成就。我想要强调一点,收费公路政策对支撑中国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我想,只要是无止境、无节制地向民众大肆收取费用,那么哪怕只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钱,都足以使得中国的公路拥有巨大成就,自然也足以对中国交通运输体系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但问题在于,公路必应有其公益属性。哪怕是再大的成就,再美好的体系,如果它永远只能是靠民众付费才能享用,那么它除了表明国家的生意做得比较大之外,还有什么意义?
翁孟勇以“现在世界上大概有六十多个国家采用我们现在这样一种收费公路的政策”,来反证中国公路收费政策的合理性。这或许是真的吧,但它却不能回答另外一个问题:既以全球而言,又有哪一个国家的公路收费可以像我们这样成为“暴利行业”?作为一个事实,全球收费公路总长约14万公里,其中10万公里在中国。据世界银行2007年2月公布的研究报告披露,中国车辆通行费占人均GDP比例以超2%居首位。其实不必去引证这些数据,仅以禹州天价过路费事件来看,当事人在仅8个月的时间里,便“偷逃过路费”达368万余元。仅此一人两车,已足以表明中国过路费之沉重,之让人不堪重负的情状。
翁孟勇可以声称“没收费公路就没当下成就”,但他为什么没有注意到,也正是因为有了那么多那么滥的收费,也才有了公路系统乃至权力系统的腐败与乱象。仍以禹州事件来看,那条高速公路早已成为了一根插向过路者血管里的吸管,除了公路部门,其它各色权力人等都能来吸食一口。如此,即使我们认可“收费还贷”的正当性,那么相关部门是不是也应当厘清所收费用之中,到底有多少是用于还贷以及道路建设和维护的,又有多少是用于私利的?然而对此,翁孟勇仅以一句“确实存在着对收费的相关政策需要进一步规范、完善的问题”轻飘飘带过。
公路收费政策的实质,是使得国民不得不为一件公共用品二次付费。第一次自然是各种税收,第二次才是公路收费。这未必可称合理?因此有必要一问的是,在那句所有国人都耳熟能详的“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口号背后,到底遮蔽了多少赤裸裸的利益勒索?一直以来,公路收费成了一笔巨大的糊涂账。在此背景下,“收费还贷”沦为民众向相关部门支付的“买路钱”,而那一个个收费站,也就成了公然的“剪径”之所。难道这就是成就?
你可以强制收费,但请你不要以种种说辞来愚弄我们。要做到这点,大概真的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