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利益不需要茅台酒照顾
新闻提示
在今年1月广州的一次拍卖会上,一套81瓶的世博全套茅台酒以285万元落槌。此前杭州一次拍卖,一瓶土陶瓶茅台酒从25万元人民币起拍,最终以145.6万元成交。《人民日报》载文,称茅台酒的保存与鉴定都有难度,饮之太贵,收藏太累,应该慎重购买。
一瓶茅台顶一套房子、买茅台股票不如买茅台酒、奢侈消费公务化……这些都是媒介列举的人们对茅台酒涨价的看法。之所以盯住茅台,是因为它在风口浪尖上,在拍卖市场屡屡出风头,又在春节前独领涨价风潮,普通茅台零售价突破千元。茅台甚至声称,涨价是为了兼顾国家与消费者利益。它是善于干这样的事的,多年前就曾搬出专家炒作过喝白酒治肝病,最后辟谣,贻笑大方。
有意思的是,在人们印象中,茅台酒就是公务酒,就是公款消费、请客送礼用的。再好的酒,一旦被贴上了“公款”的标签,形象就开始负面了。应该说,茅台酒涨价,与普通群众的生活无直接关系,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爱怎么炒作就怎么炒作。
但究根溯源,茅台酒涨价,还是与老百姓有关。公款消费,花的也是纳税人的钱,请客送礼,也是拿公众的利益当筹码。总之是上不得台面的。所以,茅台酒就是一个标杆,它身价越高,对公众利益的损害就有可能越大。它在拍卖会上高调,在普通市场上身价倍增,怎么说,这都不是一个好现象。
该不该像调控房市一样去调控茅台价格呢?据媒介报道,还真有针对茅台的限价规定,只不过是茅台公司自己发布的,难以执行。提到这事,人们就会发笑,企业拿行政命令去控制市场,本身就是不合逻辑的事情。行政命令该是政府发布,它最容易控制的,是行政本身。所以,政府发布个指令,禁止公务宴请喝茅台酒,禁止干部收受茅台酒,才是真正让茅台价格降温的好办法。倒是应该看看,在国家利益不需要茅台酒照顾的时候,它的高价位市场份额还有多大。
当然,期盼高价的不是茅台一家,还有“为满足消费者身份需求”而涨价的五粮液,还有这个国酒、那个国窖的,都在和“身份”、“国家”拉关系。所以,真要发行政命令,干脆就来一条,所有价格上百元的酒,都别上公务员的餐桌,都不许进礼品单。酒如此,烟如此,其他奢侈品亦如此,这样,不仅高价格给抑制住了,高公款消费也能收敛,消费者还可以喝到平价茅台,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本报评论员 程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