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邓辉林
家乐福店大欺客?听说国家发改委所调查城市的家乐福都有价格欺诈现象,我心头浮起疑云,对此前家乐福拒绝供应商商品涨价的好感也寡淡了许多。
家乐福超市的那点小九九,一点也不高明。虚构原价,老掉牙的手段。低价招客高价结算,不履行价格承诺,顾客一认真立马就露馅。误导性标价标识,把138元写成一个大字号的13和一个小字号的8,让顾客误认为是13.8元,这就像小孩开玩笑,顾客一生气,你能不退货?
以欺诈的手段行涨价之实,与此前家乐福拒绝康师傅方便面涨价10%的行为简直有天壤之别。原来,口口声声拒绝涨价的家乐福,是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哦。
严查重罚无信商家,这个地球人都不会反对。因此,发改委表示下一步将要求家乐福总部对中国境内所有门店进行自查自纠,甚得人心。既然抽样调查的门店都有问题,那自然可以统计推断全部门店都藏有猫腻。要它们自查还是轻的;停业整顿,才会提高消费者的满意指数。
我去过家乐福,但从来没有看过价签,也没有对比过标价与结算价。以后我要么就不去,要么就多个心眼。感谢媒体的曝光,让我从此不会再被家乐福“宰上一刀”。
但我又开始担心:“注水价签”是家乐福的“专利”吗?我常去的其他几家超市,有没有“注水价签”?这些超市暂时还没有进入价格主管部门的法眼,不知道它们能好到哪里去,其中一些无名的小超市,即便被查出有价格欺诈现象,把它们曝光出来也不过是便宜了它们——因为替它们打了广告,而代价不过是交一小笔罚金——也就是说,它们想被查都未必有机会。 春节就要到了,小长假的闲暇正好拿来置办年货、礼品。在购物需求井喷的这些天,家乐福等多家超市又开始动“歪脑筋”了。价格主管部门在稳定物价、保护消费者利益上还是应该多下点功夫。毕竟,工资再高,也经不起“注水价签”蒙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