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蒙代尔:中国消费占GDP比重应升至50%

2011年02月17日 15:34 来源:中国金融杂志

  中国的消费占GDP比重应该上升,至少要到40%或者50%,中国应对贸易不平衡就会有更多实力,并且可以积极参与到世界经济复苏当中

  ■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罗伯特·蒙代尔

  危机时美元大幅升值,美联储一错再错

  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人民币贬值过一次,当时人民币对美元是5.8∶1,之后变成8.7∶1。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美元开始有所贬值,差不多人民币对美元是8.28∶1。在这个过程当中出现了很多投机的行为,人民币那个时候处于贬值状态,黑市上人民币对美元是8.5∶1。在这之后,中国政府把人民币对美元定在8.2∶1。记得1999年,我在中国人民大学作过一次演讲,开始思考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通胀和通缩的历史。我觉得那个时候如果人民币能够和美元保持这么一个比价,并且持续一段时间,这种策略对中国是比较合适的。也许一开始这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因为在上个世纪90年代晚期,中国开始出现了通缩的情况。

  那个时候欧洲也正酝酿欧元。欧洲各国货币根据德国市场上的标价开始逐渐地靠拢,原来的美元代表世界经济的主体,这是1942年以来形成的结果。随着欧元区的成立,欧元诞生,从此欧元开始进入世界的经济舞台中,整个世界就面临着是选择欧元还是美元的两元选择。90年代晚期美国开始进行了一项新的革命,也就是IT革命,极大地提升了美国的劳动生产率。而且在90年代的最后5年,美国经济有了长足的增长,因此美元也开始升值。这对美国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美国的真实汇率开始上升,美元开始变得非常强势。对那些紧盯美元的货币,就会出现一些通胀的情况。如果你的货币每年升值5%,而美元升值3%,而你的货币又紧盯美元的话,你便不得不让自己的货币再贬值2%,这样才能保持同样的水平。不仅是中国,阿拉伯、拉丁美洲国家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这恐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首次出现的问题,那就是各个国家出现了温和通缩的情况。

  上世纪90年代美元升值,10年以后,在2008年第三季度,美元又开始大幅度升值,金融危机开始爆发前的一个月,危机刚刚出现端倪的时候,美元升值了30%。处于危机当中,而升值30%,这是美元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一个升值的情况。我觉得美联储在这个时候犯了一个错误,就是使得美元在危机过程中升值。这直接导致很多银行出现问题,也导致了通用汽车的倒闭,通用汽车可是20世纪最强大的汽车制造企业。从2005年开始中国政府已经采取让人民币逐步升值的政策,到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升值20%,差不多达到6.8∶1。

  在美元升值过程中,人民币也面临被升值的情况。所以那个时候中国开始停止针对美元的升值,这样的话可以减缓人民币针对其他货币升值的情况。在2008年最后一个季度,人们预测中国GDP增长可能只有6%,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国把它的经济危机输出到了中国。而当时中国政府提出的经济增长目标是8%。2009年发生了什么呢?那就是我们后来看到GDP增长达到了8.7%,为什么突然上去了呢?因为在2008年11月之前人们没有想到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会这么成功。但是真正原因并不仅仅是这个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还有美元突然掉头贬值的因素。在2009年第一季度美联储进行了定量宽松政策,开动了印钞机,这直接导致美元贬值,人民币也跟着被贬值了。因此2009年人民币和2008年8月相比,贬值了25%~30%。这时货币贬值使得美国经济2009年下半年出现强势回归,然后又出现欧元主权债务危机,又导致美元再次升值。

  现在欧元和美元相比跌到很低的水平。美联储一方面的错误就是在欧债危机当中让美元升值,最后又导致美国经济反弹的势头被遏制了,后来美联储又开始第二轮定量宽松,让美元进一步贬值,现在的美元开始出现第三轮升值,恐怕又会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

  人民币大规模升值,对中国与世界具有强大的破坏性

  人民币的情况怎么样呢?我并不完全赞同人民币的升值,但是也许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国的通胀问题。我觉得如果要人民币针对美元大规模升值的话,这对中国绝对是有强大破坏性的,对世界也没有什么好处。如果把自己货币紧盯其他货币,国家就有义务保持贸易一定的平衡。对美国来说,应该保持4%左右的经济增长才能够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失衡的状况。

  经济学家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像日本这样的国家,人口不断老化,已经有三四十年时间了,所以在此期间,日本储蓄率是非常高的。在老龄化出现之后,当人们变老之后,存款数量也会逐渐地降下来。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逐步积累外汇储备,现在已经达到2万亿美元。但是当老龄化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我相信外汇储备会逐步逐步下降的。尽管如此,4%也不算是一个坏事情。德国人说他们不打算这么做,德国甚至没有什么汇率可以改变,尽管他们有5%~8%的贸易顺差。而西班牙则有4%~5%的经常项目下的逆差,不是所有国家都喜欢这样。但是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合适的建议。对中国来说,5%~6%的顺差应该可以。我想慢慢地,中国外贸顺差会逐步逐步调整到4%,这对中国来说是挺不错的一件事情。我觉得中国应该能够很好地应对4%这样一个贸易顺差的水平,这种情况可以保持十年的时间。

  中国还可以再进一步增加自己的外汇储备。中国现在外汇储备规模积累水平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达到的水平。在2000年的时候中国外汇储备不足2000亿美元,现在已经到了2.8万亿美元,这是前所未有的。什么样的货币系统可以允许一个国家有这么大的经常项下的如此大的顺差呢?根据所谓的黄金标准,这些储备会来自其他的国家,某些人认为这从而会导致其他国家的通缩。但不管怎样,增加外汇储备总是一件好事情,不过不能在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里面增加外汇储备。当我们谈到系统改变的时候,我们必须谈到我们建立这个系统之后,需要有一个平衡的机制。中国未来也应该有能力做到这一点。这对美国来说是一件坏事吗?美国人是要打算支付2万多亿美元的服务,还是打算印2万多亿美元的纸钞呢?对中国来说,总是有2万多亿美元是可以拿出来使用的。中国用外汇储备建立一个主权基金的话,这个基金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主权基金。这个系统在中国运行的应该还是不错。也许我们觉得中美之间可以形成一个联合体,因为中国有这么多的外汇储备。中国并不急于改变汇率,因为手里外汇太多了,而且每年人民币有2%~3%的缓慢升值,不会对人民币有太大的损害。如果人民币能够不断升值的话,会吸引更多外国直接投资进入国内。但是我确实认为中国应该采取一些措施解决贸易不平衡的情况。

  消费占GDP比重达到40%,中国应对贸易不平衡就有更强的实力

  对中国经济有好处的一点就是要鼓励更多的内需。我看到有一些数据说最近中国的GDP当中只有38%来自国内需求,和任何其他国家经济体相比,这个数字是不够的,中国的消费占GDP比重应该上升,至少要到40%或者50%,中国应对贸易不平衡就会有更多实力,并且可以积极参与到世界经济复苏当中。因为有大量的收入都是从私营部门产生出来的,所以要进一步刺激或者说激活私营部门的创造力、生产力,并且对它们进行减税,刺激它们的生产需求、生产意愿。所有这些工具和手段都可以被调动起来刺激生产、刺激消费,所以我是极力主张能够增加消费的比重。要向英国、美国、法国看齐一点,当然不一定要与它们的消费模式完全一样,但是至少向占40%、50%的GDP比重这个方向努力。从顺差角度来讲,如果一个国家刺激消费,提高占GDP的比重5%,就可以极大刺激经济发展。而美国处于贸易赤字地位,可能有7000亿美元花在如何刺激国内消费的工作上。美国总的消费是在14.3万亿美元左右,它的支出在15万亿美元左右,总体来说是有一个赤字,但是中国可以在这个方面迎头赶上,实现顺差。日本这样一个差距是在1500亿美元左右,它的支出是在4.75万亿美元左右,而整个GDP收入在5万亿美元左右,所以可以刺激经济体采取更多措施实现贸易进一步平衡。

  在过去30年当中,像美国这样的国家建立起自己的这种地位,其中有很多经验可以值得学习。有大量发展中国家开始兴起,开始纷纷成为主要的借贷者,使美国成了主要的债主。我们纵观历史,不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是一个净债权人。从1915年一直到1975年,在经常项下的支出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1975年以后,经常项下的这种资本平衡就实现了新一轮的调整。1915年开始一直往上走,达到了1975年的顶点,然后从1975年开始就一直往下走,到1989年达到零。现在美国在债权国身份上实现了180度转身,从原来净债权国,变成一个净债务国。24万亿美元的债务,21万亿美元左右的资产,这是当时美国的头寸水平,这就带来了美国的消费占整体GDP比重在不断上升。

  创建良好的重组环境,带来新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中国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必须处理好内外需两者之间关系,实现贸易平衡。中国在这方面做的表态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会对其他国家起到示范作用。中国所取得的成就也让很多国家为之震惊。上世纪40年代、50年代、60年代,可以看到日本出口水平不断上升,而其他国家出口水平不断下降,这对日本来说是一件好事。英国也同样经历了这个过程,使得经济得到短期快速发展。而中国现在成为一个世界制造中心,这对经济是有好处的。实际货币价值和商品价值比原来更高,但是对于那些要实现竞争力显著提升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美国的经济处于复苏期,我们应该预计如果工业生产恢复增长势头,美国在生产方面的优势可以得到重新体现。日本、美国、韩国这些国家都属于这种类型,所以我觉得中国必须意识到这一点。现在印度成为我们关注的一个焦点,如果能够创建一个良好的重新调整或者重组的环境,能够重新带来新的创造力和新的竞争力水平的话,这对中国是有好处的,相关的壁垒必须通过各种方法消除。

  在汇率方面最大的障碍是什么?那就是美元和欧元变动幅度比较大。中国和美国的GDP占到世界GDP近一半份额,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在主要欧元区、美元区之间汇率方面进一步实现小范围的稳定,它将有助于稳定世界经济的发展。如果任何一方货币出现短期升值,就会造成当地或者本国货币的不受欢迎,从而对于生产制造业以及全球高竞争行业的分布或者说调配产生消极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按下葫芦浮起瓢,应该把两个问题同时解决。整个由世界货币组成的网络当中,用企稳器的方式加以稳定,这对世界未来经济是有好处的。

  拭目以待人民币走向国际

  在香港,港币和人民币之间的汇率是通过比较好的价值加以固定下来的,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做法。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先生曾经也提出当初进行货币改革或者汇率调控改革的初衷,他说对于美元要获得稳定发展,利率不是唯一调控手段,利率加上汇率一起才能起到稳定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因此,对于准确的美元实际比价以及美元汇率稳定,我们必须有一些数据来说明问题。如果把本国的外汇储备简单进行美元的兑换,兑换价格会使投资者愿意出售美元而不是持有美元,最终只会损害美元作为世界主要货币的地位。

  我最后再提一点,世界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决定,每过5年要改变一下特别提款权的内容或者框架,但这次没有做非常大的调整,只是调整了美元、欧元的一些百分比。我觉得其实这次它们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因为没有充分意识到中国已经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体崛起在世界舞台上,现在中国成了一个主要的出口商,我觉得这是一个遗憾。在一篮子货币当中,汇率必须协调统一。当出现第一个一篮子货币的时候,就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和重组。而中国不可兑换的货币从一开始到现在一直就面临所谓的升值压力,你认为人民币已经得到了严重的高估,而外界仍然认为人民币价值被严重低估,所以就会出现篮内和篮外透明度认知差别和流动性认知差别。可以说人民币的流动性是强的,而随着时间推移,它的流动性会越来越强。中国会把人民币向国际货币方向进行引领,中国正在积极地努力让人民币更加灿烂地绽放在世界舞台上,对此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 孙芙蓉)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