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瑶
“家乐福事件”无疑是最近最为热门的搜索关键词之一。也难怪,进场费潜规则、售假、价格欺诈,哪一样不是关系到老百姓日常生活切身利益的事件?
从表面看,接踵而至的事件,暴露了家乐福方面糟糕的危机公关水平,面对集中爆发的负面新闻,家乐福方面不改一贯姿态,反应不及时、应对不主动、态度不诚恳、举措不给力,造成了如今不可收拾的局面。
深入剖析,就会发现,“家乐福事件”爆发并非偶然。家乐福自我定位、管理能力和经营理念等等一系列原因,都是其在全球业绩缩水、失去中国霸主地位的几大瓶颈。
作为曾经的中国零售第一,家乐福前些年一直是整个零售行业的翘楚。而今陷入困局,是否正是其他零售企业的机会?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家乐福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对手,尽管它暴露出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同样也是其他零售企业的“通病”:譬如与供货商的潜规则,又譬如促销标签舞弊,甚至是售假等问题。如果不从家乐福事件中吸取教训,家乐福的困局同样会困扰其他零售企业。
“家乐福困局”已为我们敲响警钟,从曾经的辉煌跌至如今的低谷,家乐福有太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事实上,已经有不少零售企业借鉴了家乐福的优点,并做出了新的突破。家乐福沉浸于过去的成功,在门店布局上过于囿于一二线中心城市,限制了扩张速度,对手沃尔玛另辟蹊径,自2007年就开始在二三线城市大量发掘潜力,乐购、好又多、联华等品牌也开始瞄准国内三四级市场,通过大量发掘结合地产和其他形式的灵活开店模式,大大提升了开店速度和成功率。
最值得一提的是,造成“家乐福困局”很大的原因,在于忽视了消费者的重要性。消费者才是超市消费主体,如果对消费者进行价格欺诈,销售假货,将自己拥有大量消费者作为与供货商谈判压价的筹码,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最终也就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犹记得,当年外资零售商的进入,给很多本土企业造成“狼来了”的印象。家乐福的起起落落,也给本土企业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在商业史上,只有阶段性的成功,而没有永远的成功。对于逐鹿中国市场的零售企业来说,如何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及时调整自身战略,是一个始终需要思考的战略课题。
今后国内零售业的竞争局面并不会因为家乐福目前的困境有所缓和,零售业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仅凭领先的管理模式这“一招鲜”占领市场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如何尊重消费者,真正将消费者利益放在首位,正成为众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管理模式领先、盈利能力强、消费者口碑好的企业,才能生存下去,并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