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宋则谈通胀治理:管住了手表不一定可以管住时间

2011年03月02日 11:30 来源:北京商报

  宋则

  在防止通货膨胀上升为主要目标的新背景下,刚好是展示商贸流通服务业天然功能的重要机遇。

  通胀不等于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是名义货币过多导致的物价上涨,一般供求因素也会导致物价上涨。治理通胀要尊重市场,因势利导“牵牛鼻子”,切忌“抬牛腿”。控制总量指标是政府的强项;理顺成本-价格关系等众多参数指标是市场的强项。另外,供过于求的总体态势已经形成多年,在治理通胀的过程中,一定要慎用直接干预。不要以为“只要管住了手表,就可以管住时间”。

  治理通胀,商贸流通服务业在众多供求矛盾的结构性问题上,对扼制、稳定物价,特别是稳定居民消费价格具有强大功能。高效能的流通体系会大大缓解通货膨胀下的矛盾;低效能的流通体系会加剧通货膨胀下的矛盾,直至造成断档脱销和库存积压并存的双重混乱和损失。因此,充分发挥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注重提高流通效能,在通货膨胀环境下显得更加重要。而确保区际间商品和要素自由、高效流动,切实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畅销体系,则是扼制通货膨胀最重要的制度建设,也是构建长效机制的治本之策。

  此外,在防止通货膨胀的场合,继续出台直接增加货币名义收入促进消费的“增收型政策”,约束条件增多、难度加大,故需要更多考虑出台促进消费的“非增收型政策”。

  商贸流通业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实现即期消费,创造未来消费,开发潜在消费,充分满足居民消费意愿。因此,商贸服务业与居民消费关系最直接、最密切,国家各项大政方针能否圆满有效落实,最终还是要看商贸服务业这“最后一公里”的真功夫。在新时期,由商贸流通服务业本质功能所决定,建立竞争性、高效能、低成本的畅销体系,是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需求结构转型、扩大居民消费、满足消费意愿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政策选择之一。

  电子商务、网上购物已经成为化解通胀的生力军。从商贸服务业与物价变动的关系来看,值得进一步分析的有这样几点:一是网上购物的低成本、高时效、高便捷不仅沟通供求、化解时空矛盾,而且化解通胀;二是网络商家在低价同时获得更高利润空间;三是网络购物CPI给企业指出了一个新的潜力巨大的市场空间;四是对于宏观经济研究者和决策者而言,通过网购CPI还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发生的结构调整变化;五是由于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存在,可以在时间-空间的相当程度上化解名义上的通货膨胀,仅用一个笼统的CPI解释中国经济是不够的。借助信息化流通业影响力超出想象:低成本为民生提供便利和节约时间。现在迫切需要的是规范网上交易行为,实行网上结算、服务诚信监管等。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流通产业研究室主任)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