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李国民:抢盐风波需要反思的很多

2011年03月18日 09:40 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

  受日本核电站事故影响,一场轰轰烈烈的“抢盐”风波,正在迅速席卷中国大地。上至大城市,下至偏僻农村,不仅商场货架上的食盐被抢购一空,就连酱油、腌菜也身价陡增,成为“奇货”。

  “我国海域受到核物质污染,今后生产的海盐不安全、不能吃”;“含碘物品可以预防核辐射”……正是这种种似是而非的流言,借助互联网、微博(http://t.sina.com.cn)、手机短信,以比核辐射还快的传播速度,迅即点燃了公众的恐慌情绪。

  “抢盐”风波一起,立即有人站出来,习惯性地指责相关部门辟谣滞后、反应迟缓、应对不力。这样的指责不能说全无道理。流言已经搭上了新媒体的“快车”,相关部门的辟谣却依旧固守着传统方式不变,这的确令人遗憾。然而,笔者认为,对于这场“抢盐”风波,我们不能止于上述责难,需要我们反思的,还有很多。

  首先,我们的民众为什么如此容易轻信流言?“谣言止于智者”,动辄轻信谣言当然是“不智”的表现。“非典”时疯抢板蓝根,相信绿豆、茄子、生吃泥鳅能治百病,如今又抢购碘盐甚至酱油、腌菜来预防核辐射……种种令人啼笑皆非的举动,折射出民众在疾病防治、灾难应对以及科学常识等方面的严重无知与独立思考能力的严重欠缺。然而,该反思的绝不仅仅是民众自身;教育、医疗、科普……各个相关主管部门都应该深刻反省:难道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家的国民,该是这种素质?对于民众的无知,你们有没有责任?

  其次,我们的民众为什么如此容易恐慌?其实,早在日本核电站事故发生不久,有关部门和媒体就不断宣称,核辐射对中国没有影响,即便有,也可以忽略不计。可是,民众对此似乎并不买账;人们宁愿相信毫无科学依据的传言,宁愿相信奸商推波助澜的“忽悠”。这既反映出民众发自内心的不安全感,也折射出民众对相关部门和媒体的不信任。为什么会这样?我们需要深刻反省。否则,当有一天大灾难不幸降临到我国本土,后果将不堪设想。

  再次,相关部门从此次“抢盐”风波中,应当吸取什么教训?面对流言,及时辟谣,当然是必要的。然而,如果不提前预判形势,不做事前防范、未雨绸缪,一切都等到谣言蜂起再采取措施,那轻则效果大打折扣,重则能否力挽狂澜都可能存在变数。同时,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众应对灾难能力、提升公众安全感,都绝非一朝一夕之事,相关部门必须居安思危,一切从当下抓起。

  回到此次“抢盐”风波,我们在进行种种反思的同时,也必须马上拿出“亡羊补牢”的应对措施。当务之急,一是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加强生产组织和市场管理,确保食盐供给,须知以实际行动打消公众恐慌,效果远胜于“食盐储备充足”的口头表态;二是严惩散布谣言、借机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的不法奸商,迅速稳定市场秩序,消除不稳定因素,恢复公众安全感。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