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不应让晒贿官员成孤独舞者

2011年03月25日 08:35 来源:中国经济网

  “在2010年9月的一次公务中,我独自收到3个企业给我的现金(好处费)。现在,我通过邮政汇款如数退还给他们,并希望今后企业不要这样……”这段文字的发布时间是2010年10月17日,出现在盐城经贸信息网的《一个公务员的廉洁从政宣言》中。它的作者叫张翕飞,盐城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行业处副处长,副科级干部。今年3月17日,他再次将另外3笔“退礼”清单晒了出来。他退回的6笔好处费,共计9000元。这个“退贿清单”一经公布,就在单位内外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震动”。(3月23日扬子晚报)

  因为出现了张翕飞这一“另类人物”,现实生活中的廉政典型就有了大致三类。一种是媒体报道或纪检部门发掘出来的标杆式先进人物,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号召公务员向其学习看齐;一种是在单位、在系统内,甚至在一个地区自诩为廉洁官员,往往以惊世骇俗的“廉政语录”著称于世。这一类大都是领导干部,只可惜有一部分人已食言而倒。如河南省第三任“落马”交通厅长石发亮提出的口号是“一个‘廉’字值千金”,并细化为“两个原则”:“不义之财分文不取,人情工程一件不干”。结果很快就“倒在了路上”,继任者也未能幸免,同样在高调的述廉声中前“腐”后继。第三种就是这位网晒退贿账单、自树廉政典型的张翕飞了。对前者,公众往往是敬而远之;对次者,更多的是一笑了之,而对后者,网友却情有独钟。

  何以如此?主要是真实。张翕飞虽充满个性,但他的顾虑却折射出当下官场的潜规则。“世人皆醉我独醒”,还怎么与领导、同事相处?既要保持洁身自好,又不至于“驳同事的面子”,于是选择了先照单收下,再退还送礼者,然后在网上晒出账单。平心而论,这比以往廉洁典型事迹报道中常见到的“拒绝吃请N次”、“拒收礼品折合人民币若干元”等要可信得多。其次,不但看不出他在动机上有什么不纯之处,反而是言之凿凿,情之切切。在张翕飞看来,公务员利用特权谋取不当利益,对其他行业的从业职员有不良的示范作用,“医生、教师、法官等拥有特殊权力的人,都有利用权力谋取不当利益的便利”,他认为由此导致的职业道德滑坡显而易见。于是他选择用“一个公务员的廉洁从政宣言”这一特立独行的方式,为其他公务员提供一个样本,期望它能产生应有的社会效果,弘扬正气、净化风气,更快地推动社会的进步。

  然而,张翕飞“不按常规出牌”却在身边领导和同事中不受待见,他试图从潜规则中突围出来又不“伤及”他人的善良初衷,恐怕要被潜规则的强劲反弹打得粉碎。按说,不管是“他树”还是“自树”;“官树”还是“私树”,廉政典型被公众广泛关注,对单位来说是一件荣耀之事。可是,张翕飞“高调退贿”在领导与同事那里得到的回应却是“讳莫如深”,当有媒体记者前来调查,同事们都很敏感地谢绝了采访。甚至有人拿他“与单位打官司”、“不善于交际和沟通”等“顾左右而言他”。试想一下,如果是官方树立的廉政典型,热情接待媒体采访是少不了的,而且在细节安排上也会无微不至,甚至连他小学时老师校长也要跟着风光一把,溢美之词自然是车载斗量。张翕飞的“高调退贿”与陈光标的“高调行善”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虽说积极意义和正面效应显而易见,但都引发了争议,主要原因就在于当下的现实环境使他们成为看不懂的“怪物”,从中折射出来的深层次问题不可小觑。在以往的腐败案件中,人们不止一次看到官员腐败案件“拔出萝卜带出泥”,在官官相护、利益均沾的潜规则之下,“团结”成了“团伙”和“勾结”的缩写;腐败分子既有各自的斑斑劣迹,又有结成联盟的抱团作案。对于一个要打破某种平衡的“深喉”持什么样的态度,是可以想见的。因而,张翕飞的尴尬,更为耐人寻味。

  温总理说“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发人深省。他提出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这就需要反腐部门走出传统套路,深入网络发现张翕飞这样鲜活的廉政典型,对他们的个性给予更多的包容,进而营造廉洁清明的社会氛围。不让“晒退官员”成为孤独舞者,让更多的公务员有“沽名钓誉”的勇气,让行贿者畏惧,让受贿者惴惴不安,这是反腐倡廉的应有之义,更是民众的幸福所在。为此,让“张翕飞们”再飞一会儿吧!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