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陶健:煤炭业升级与开发荒漠化土地将是内蒙新引擎

2011年04月07日 11:33 来源:《法人》

  陶健:煤炭业升级与开发荒漠化土地将是内蒙新引擎

  内蒙古经济增速一直领跑全国,但其资源型特征突出,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必须及早谋划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文  本刊记者 廖卫华

  从2002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已经领跑中国经济增长,摘得经济增速“八连冠”。同时,该区的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达到全国第七。一个昔日西部落后地区,为何现在能“独占花魁”?经济与社会民生的统筹协调发展如何?十二五乃至更远一段时间,内蒙古经济发展的空间在哪里?带着上述问题,《法人》记者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在驻地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政法委副书记陶健。

  内蒙古煤炭资源力争就地初级消化

  《法人》:内蒙古这些年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连续领先全国,您能告诉我是什么原因吗?

  陶健:原因很多,除内部努力外,最根本的是得益于西部大开发政策和国内市场需求的拉动。内蒙古具有独特的区位与地理优势,是全国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尤其是煤炭资源。过去我们的发展,主要靠能源的贡献,但今后的发展,我们则要依托资源,不依赖资源,这既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内蒙古经济的资源型特征突出,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必须及早谋划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资源开发的繁荣期也是经济转型的最佳期,等到资源枯竭、产业衰退时再谋划转型将是十分困难的。内蒙古的资源还是以煤炭为主,十二五是能源转型的关键,尤其是煤炭开发利用转型升级的关键。目前,从思想上,认识上,工作的着眼点上,全区上下都已经形成了共识。但在具体的落实上,才刚刚起步,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法人》:内蒙古的煤炭产量是全国第一,但是在煤炭的有效利用上是否还存在一些阻碍?

  陶健:去年内蒙古的产煤量是8亿吨,全国第一。下一步随着一些项目的推进,很快就能突破十亿吨。我们曾经有一个设想,外运、加工和内用一体。现在还是以外运为主体,这给我们带来很多困难。首先是运力不足,铁路只能满足40%的外运量,大量的煤炭外运量压到了公路上,这就造成了去年我们世界关注的难题,“京藏高速大拥堵”,上百公里堵塞。现在看来,靠外力运煤既不经济也不现实。我们要更多地转为就地消化。至少一半要在本地消化。

  荒漠化土地的开发希望国家放开政策

  《法人》:你说到煤炭就地消化,靠内蒙古自己能消化掉10亿吨吗?

  陶健:当然,我说的就地消化不是全部的意思。我们设想起初阶段一半外运,一半用在发电和其他煤化产业上,比如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甲醇等。把一定量的深加工放在内蒙古,减轻了公路和铁路的压力。同时,我们算过账,在内蒙古就地消化会更划算。

  为了更好地利用煤炭资源,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我们也需要国家的一些帮助。

  希望国家支持内蒙古的特高压建设项目,将我们发的电送上海,江苏、山东、广东等,西电东输。这是最佳外运通道,把用在铁路、公路上的成本放到特高压建设上来。我们算了一笔帐,把我们的电通过特高压送到江苏,成本都加上,比江苏的上网电价还要便宜很多。这个成本的减少对各地的贡献都很大。

  第二,我们希望国家能对土地实行差别政策,内蒙古占了全国国土面积的8分之一,但是大量都是荒漠化的土地。由于国家对省级行政区域土地都有严格的指标限制,要搞大工业开发,想转型升级,没有可利用的土地是不行的。我们的荒漠化土地,大量闲置,没有被开发。过去的经验,在内蒙古荒漠化土地,工业开发一片,同时也保护了一片,绿化了一片。

  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对荒漠化土地放开,由自治区管理控制,允许企业利用这些土地,使用,保护,利用。鄂尔多斯在10年前,你去的话是黄沙满天,现在是一片绿洲。

  《法人》:荒漠化土地,不仅内蒙古,青海、甘肃、新疆等西北地区都有很多,要求开放的话,是不是大家都会要求,同时投资主体是政府还是企业呢?

  陶健:是的,不仅内蒙古,其他的省区也都应该允许开发荒漠化土地。我认为,企业和社会资本应是投资和开发主体,甚至可以适当利用国际资本。前面讲到的国家支持第一是项目,第二是土地,第三,我们希望国家在环保指标,能源消耗指标上给内蒙古一些倾斜。

  为什么呢?内蒙古发电输送到了外省市,污染指标由内蒙古来承担。这是不公平的。内蒙古是能源基地,是初级产品的加工基地,不能把最终产品的能耗都算到我初级产品的生产地。

  40亿化解社会矛盾惠及50万人

  《法人》:今年以来,很多省区在地方两会上提出了幸福的概念,事实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老百姓会越来越追求幸福生活,作为主管社会综治的领导,您怎么看待平安和幸福的关系?

  陶健:平安是福,现在大家都关注民生。我理解民生包括两个方面,民富和民安。首先是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然后让老百姓感觉平安。富了,平安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就上去了。在平安方面,国家考核的重要指标就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我们自治区连续几年都是全国综合治理先进省区。

  2010年,按照中央的安排,我区全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在化解矛盾方面,从30多万件的社会矛盾反映线索中梳理出各种矛盾9999件,分成18大类,土地拆迁补偿、国企改制、民办教师问题、司法个别腐败问题等。我们抽调了自治区、盟市、旗县、苏木乡镇等四级2万多名干部,变上访为下访,面对面集中化解。中央联席交办自治区的565件信访案件,百分百全部化解完毕。自治区交办的2703件信访案件,化解了2617件。全区重复进京非访量全国排序从去年年初的前5名,退到了第23位。去年,全区用于化解社会矛盾的资金超过40亿元,惠及老百姓50万人。

  陶健,1957年2月生,汉族,在职研究生,曾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调研室主任;2006年9月任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委副书记、盟长。2008年2月起任内蒙古政法委副书记。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