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03日 13:16 来源:法制日报
吴学安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4月27日宣布继续执行去年年底推出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只是美国促使本国经济复苏的招数之一,但却也对他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各国正为美国提振经济承担代价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4月27日宣布继续执行去年年底推出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美国就业和经济复苏。美联储货币政策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4月26日至27日召开货币政策决策例会。会议发表的声明表示,美联储将在今年6月底之前继续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购买美国长期国债。当日的声明指出,美国经济正在温和复苏,家庭消费和企业投资持续增长;就业市场正在逐渐改善,但美国当前的失业率依旧居高不下;美国房地产市场仍然低迷不振。
去年11月初,美联储宣布启动第二轮定量宽松计划,总计将采购6000亿美元的国债。美联储虽然没有直接宣布降息,也没有贬值,但是客观上势必造成美元的降息和贬值。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因此可能是美国“定量宽松”政策的最大受害者。美联储此举是为摆脱美国经济低迷使用的成本最低的招数。
如同一个信号弹,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启动之前,西方一些主流媒体早已把矛头指向了人民币。中国在金融危机之后率先实现经济复苏,一度成为世界经济的“大救星”。可转眼之间,就成了美元货币洪水来袭之前的替罪羊。一段时间以来,谁在操纵汇率的争论在全球蔓延,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压迫人民币升值的法案。中国货币政策再一次成为众矢之的。不过,直到美联储的印钞机开始转动之后,人们似乎才明白,之前的那场“口水战”原来只是一次佯攻。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过去一年多时间,美联储为了拯救美国经济,在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中,成功地使美元对全球主要货币下跌了17%。身处金融全球化的世界,似乎没人能躲开金钱的诱惑,也没人能逃过金钱的洗劫。“不差钱”本来让人欣喜,转瞬间又成了烦恼。当美联储启动印钞机的靴子落地之后,尽管很多人对于美元这种纸币的滥发到底会带来什么影响仍有些不知所措,但人们朦胧地感到,“货币战争”的硝烟背后是财富的大规模转移与重新分配。而他们更想知道,在这场全球性的金钱角逐中,谁能真正成为最后的赢家?
美元是目前最主要的世界储备货币,各国外汇储备中最多的是美元,美元缩水就是各国财富缩水,各国在为美国提振经济承担代价。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也是美国国债最大的海外客户,同时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因此可能是美国“定量宽松”政策的最大受害者,但是中国又是与美国经济来往最大的新兴经济国家,因此中国要不要采取资本管制措施?采取什么样的资本管制措施?既要坚持中国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又尽量减少自己的损失,极大地考验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层的智慧。
作为新兴经济体中的制造业大国,中国无疑被置于这场酝酿已久的货币战争的漩涡中心。当前世界经济仍然充满高度不确定性,各方仍在以各种手段展开博弈,货币只是其中之一。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比贸易问题还要复杂得多的货币问题不可能轻易解决。对中国而言,人民币汇率问题显然被美国政治化、工具化。美国依据国内立法,每半年进行一次的“汇率操纵国”审查,以人民币汇率问题这一工具施压中国在美国关切的重大利益上做出让步。
尽管美联储“定量宽松”政策并非美国经济复苏的灵丹妙药,甚至会产生前所未有的通胀压力,但美国是在通缩的背景下推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其对经济的负面冲击并不大。而最重要的是美国的通胀将由全世界来承担。中国目前迫于通胀压力正转入“量化紧缩”的时代,而美国此时却是“量化宽松”。在这样的情况下,国际游资为追逐高额回报势必从低利率国家流向高利率国家。由此给本来已饱受通胀压力的中国经济带来更大的压力,而资金流入也会给汇率带来上升压力,从而增加美国的竞争力而降低流入国家的竞争力。尤其是美元贬值将直接推高国际市场的大宗商品价格,而中国现在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的主要买家之一,输入性的通胀无疑将加剧国内的通胀压力。
不言而喻,美国的货币战和贸易战是其全球战略的一部分,这将倒逼我们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因此,我们在沉着应对的同时,也应理智地注意到,持续巨额外贸出口,实际是以消耗中国资源、环境,损害劳动者的生命健康为代价;持续巨额贸易顺差,扰乱中国的宏观经济,不利于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中国与贸易伙伴国关系的健康发展。因此,缩小贸易顺差、平衡国际收支应成为中国外贸、货币等经济工作的重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用扩大内需而不是外需拉动经济,理应成为中国经济战略的重中之重。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