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05日 10:03 来源:证券时报网
中国人民银行3日发布《2011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当前增长速度和就业都处在合理水平,稳定物价和管好通胀预期是关键,也是宏观调控首要任务。要保持必要的调控力度,巩固和加强前期调控成果,进一步巩固经济发展良好势头。
今年以来,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通胀形势,货币政策以前所未有的密度出台。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各自发挥作用,共抗通胀。其中包括: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部分银行实施动态差别准备金率)、两次加息以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近1.6%。毫无疑问,这些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消除当前物价上涨货币基础的作用。在目前通胀压力仍然相当大的情况下,三率齐发的局面或许会再一次出现。
作为吸收流动性的首选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在经过了10次的上调之后,目前达到20.5%的新高度。以央行公布的3月份人民币存款余额计算,今年以来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冻结金融机构资金近1.5万亿元。但是在全球性的宽松货币环境下,市场流动性仍处于充足的状态。为了弥补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对市场流动性吸收的不足,央行辅之以公开市场操作来对冲日常的流动性。目前央行票据品种多为1年期、3个月期,正回购则为28天期和91天期。由于这些品种基本上都是短期产品,所以公开市场操作对流动性只能起到短期的调剂作用,很难发挥到实质性的回收效果。数据显示,一季度公开市场操作实现净投放现金为257亿元,可见,这一政策工具并未实质性收缩流动性,这一现实决定了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在回收流动性中的作用。在前期央行通过正回购等短期工具对到期资金进行对冲后,5月份公开市场到期资金总量已达到5080亿元,加上4月份最后净投放的流动性以及外汇占款的资金,如此数量的新增流动性需要回收,可以预料,存款准备金率将再次上调。
抑制通胀是今年政府的首要任务,而要消除物价上涨的基础,利率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工具。今年3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4%,为32个月以来新高,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亦上升了7.3%,为30个月以来最高位。依照现在一年期存款利率3.25%计算,负利率仍然高达1.75个百分点。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今年3月份曾表示,在国民经济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成功复苏后,通货膨胀也有所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利率政策肯定会是一个重要工具。从整个利率情况来看,“负利率”直接侵蚀的就是居民的真实财富。在“负利率”情况下,居民储蓄不但无法获得收益,还将遭受损失。出于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会形成对房地产和股市等具有财富效应投资品的追逐。因此,笔者认为,央行加息不能仅仅是从对抗通胀压力这一目标出发,扭转“负利率”导致的资产价格泡沫及大范围的资源错配更应该成为其根本着眼点。
今年以来,中东、北非地区局势的动荡使得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不断地创下新高,使得我国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一直处于高位。而美日央行的持续宽松货币政策也使得我国的输入型压力倍增。随着输入型通胀压力的不断增加,汇率最近也开始在抗通胀方面被赋予新的责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此前发表文章表示,抑制通货膨胀是当前稳健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要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减缓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
今年一季度,我国出现了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但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我国外储持有量已经超过3万亿美元。外贸顺差正在逐步退出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主要来源,其它因素成为外储快速增长新的重要来源。外汇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也于日前撰文称,外储增速不降下来,将会极大地影响当前的物价和房价的调控工作。而降外储,汇率工具自然是一个重要的政策选项。
总之,在对抗通胀大前提下,实施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和汇率三率齐发的时机正在成熟。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