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时评:地沟油监管的症结在哪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6 07:34 来源: 信息时报

  民 生观察

  ◎张小军 新华社记者

  “地沟油”上餐桌,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见诸国内报端。十几年过去,虽然我国有关部门重拳频出,但“地沟油” 依然阴魂不散,有专家称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达百万吨级。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关键原因是,围绕“地沟油”形成的利益链未能从机制上打断。

  全世界哪里都有餐馆,有餐馆就有“地沟油”。发达国家的一些监管做法可为他山之石,值得我们借鉴。

  从源头上管控“地沟油”是最关键的一环。餐馆厨余废油与泔水是整个利益链的首个环节,把好这个“自来水龙头”,剩下的环节就将成为无源之水。发达国家的通常做法是通过严格的监管和严厉的惩罚措施,让不法商人付出“停业”、“破产级高额罚款”之类高昂代价,使他们知罚而退。

  在德国,餐馆开业前必须与政府签署“泔水回收合同”,餐饮企业产出的每一桶泔水都必须有“身份证”,从产出、回收到利用都严格记录在案;在美国,餐饮企业如果私自将厨余废油卖给非法机构或个人,一经发现将被停业;在英国,如果餐饮企业将厨余废油倒入下水管道,无论数量多少,都将被处以高额罚款。

  在我国,行政和执法资源不足与违法“地沟油”企业分布区域广的矛盾突出。从国外社会管理创新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到,解决有关部门资源不足,办法之一是推动社会管理重心下移,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

  仅有上述“堵”的措施还不够,如何“疏导”也非常重要。建立新兴的厨余废油加工产业链,将“地沟油”转化为生物燃油、屋顶涂料或者肥皂等产品,让企业能从中得到丰厚的利润。

  这只是理论上的可行,在实践中,我国正规废油加工企业生产的生物燃油价格偏高,没有市场竞争力。这反过来导致正规企业从餐馆收购废油和泔水价格偏低,一些餐馆出于利益考虑会铤而走险,与不法“地沟油”炼制企业“结盟”。

  在这个方面,日本兼顾回收、开发与销售“一条龙”的经验值得借鉴。在日本,通过法律强制规定和政府补贴,专业回收公司能够以极低的价格从餐饮企业回收厨余废油;通过政府支持,回收企业得以在初建时期迅速提高技术能力和生产效率,形成生产规模;通过政策规定,政府部门车辆优先使用由厨余废油再生的生物燃油,为企业提供稳定市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我国,“地沟油”监管是在经济高速发展后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管理问题,也是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不可小视。

分享更多
字体:

深度评论其它文章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