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评论:预调微调意味着什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31 11:08 来源: 大众网-大众日报

  24日至25日,温家宝总理在天津调研时表示,宏观经济政策将“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这是中央高层第一次公开释放政策调整信号。虽然说的只是“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却足以激发市场的想象。一周五天,沪深两市罕见地连续上涨。市场环境已大不同于以往。

  上周消息面上,发改委关于未来2个月CPI涨幅低于5%的预测,表明通胀正在得到有效控制;连续三个月低于50荣枯线后,10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指数大幅上涨至51.1,尤其是新订单和产出的增长,带来10月乃至四季度制造业好转的预期。尽管当前经济增长仍趋缓,但硬着陆风险已在远离。人们预计,通胀拐点出现,管理层会着力保增长,这需要货币政策适当宽松予以保障,而允许地方自行发债、三年期央票利率回落以及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等,则让人看到政策的结构性松动。

  其实,除以上所述,近一段时期,推进资源税改革,对小微企业减税,缓解铁道部融资压力,允许融资平台贷款展期,商业部等三部委力促“十二五”扩大消费等,都在微调之列。这里有财政政策发力,也有货币政策定向宽松,多管齐下,即是为了避免持续的宏观紧缩和复杂的国际环境叠加带来超调风险,也是在为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优化创造条件。

  不过,虽然“预调微调”发出货币政策适度变调的信号,但目前调整主要还是指向结构,而非方向。微调不意味着转向,不会马上就带来全面的政策放松。可以看到,2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确认物价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的同时,提出仍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稳物价;货币信贷虽不再提“严格控制”但仍要“合理增长”;强调推进结构性减税,投资要有保有压,保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要进一步巩固房地产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调整。

  根据经济运行的阶段性变化及政策效果来部署宏观决策,这叫相机抉择。中国这些年来基本上就是在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上来回腾挪,寻求平衡。就目前来看,增长虽然放缓但仍在可接受范围内,通胀呈回落趋势但仍高于目标水平,如此情形,自然未到需要改变宏观调控基调的时候。

  在中国,应对通胀将是一场持久战。因为不但影响物价上行的趋势性因素都在,眼下物价走势也难言稳定,国际油价在下跌之后,近日再次大幅上扬,就带来隐忧;房价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难以轻易松手;而且,就算通胀率到了5%,也仍是负利率。这些都决定了,大规模放松银根和降息、全面下调存准率时机并不成熟,即便增长压力之下有政策调整的必要,也只能“适时适度”,循序渐进,而非“大调特调”,更不会再来大规模刺激。

  不过,在“预调微调”中,财政政策的给力值得关注。近段时间,从为中小企业减税到增加对保障房资金支持,从四省市自行发债到增值税改革上海试点,有关财税变革的政策密集出台,这种情形之前少见。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明年1月1日起,在部分地区和行业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逐步将目前征收营业税的行业改为征收增值税。从保证税制公平的角度,这有利于避免重复征税,能为部分企业减负。从保增长、调结构的角度,它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而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仍留在地方,以及之前允许地方自行发债,都是在增强地方的财政自主权,这里有分税制改革的影子。

  当决策层开始直面当前诸多经济症状及其背后的财税问题,是不是意味着新一轮财税变革开始登场?从结构性减税入手的此番改革,能否推动中国税收体制进一步走向公平,形成后金融危机时代新的发展动力?人们有理由期待。(□盛 刚)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